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2024年5月广东省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4-05-16知识百科
2024年5月广东省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4年5月广东省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4年5月广东省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4年5月广东省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           高三历史奖狮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的

2、宗法制仍有一定影响力。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左传记载晋国贵族叔向极力反对公布成文法B.史记记载卫灵公欲重用孔子为官给其粟六万C.左传记载聚族居住仍是普通民众的主要选择D.春秋时秦国青铜器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2.据表1可知,汉朝表1资料资料出处敦煌郡设有主水史,下辖东都水官、西都水官,置都水长、丞,率都水卒、徒、官奴,整治水利悬泉汉简“自是以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汉书沟洫志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正月,朝廷从淮阳郡征调1500 名戍田卒为居延(属张掖郡)骍马屯田地区开凿水渠居延汉简“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

3、”唐晋书地理志              A.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             B.河西农业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C.在西北地区进行长期屯田活动                D.丝绸之路受到政府重点保护3.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壁画通常以风景、生活为表现内容,而中原地区的壁画往往

4、以历史和宗教为主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朝时中原地区的壁画也开始描绘更多的世俗主题,如日常生活、风景和肖像。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艺术领域呈现出交融的趋势                   B.北民南迁促进区域文化整合              C.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超过前代       &nb

5、sp;       D.绘画主题政治生活色彩浓厚                                                  【高三历史 第 1 页(共6页)】                    

6、;  24-508C4.唐朝有许多地方性的礼仪活动,比如迎接敕使、举办乡饮酒礼等,往往都有乡村耆老与正长等乡族势力参与,有时他们的地位还十分重要,如每年举办乡饮酒礼时,以刺史或县令为主人,设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这一做法对当时地方的影响是    A.强化了与中央的联系                       B.助长了藩镇势力    C.推动了儒学全面复兴        

7、;               D.有助于社会教化5.朱熹在答项平父书中说:“大抵子思(孔伋,孔子之孙)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今子静(陆九渊)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熹平日所论却是问学上多了。”此言论    A.抨击南宋的政治存在弊病                   B.批评心学理论脱离实际    C.是对先秦儒学的深刻反思       &

8、nbsp;           D.涉及了当时的学术分歧6.据史料记载,明代杭州有很多摊贩,他们大多“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但城门外北关之上关、下关门处,“每至夕阳在山,则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这一记载最适合用于研究,明代杭州    A.百姓生活和城市经济活动                   B.商业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国际大都市地位日益显著    

9、;               D.市场活动方式摆脱政府约束7.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准许各省征收国内商业税(厘金)以筹集军饷,全国无统一的课征机构及法定税率,地方自定税额,随意征收。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省以军费浩繁为由,反对裁撤厘金。厘金制度成为清朝的一种常制。这可说明当时    A.列强侵略日益深入                         B.政府财政倚重变化    C.中央权力下移趋势                         D.地方赋税的近代化8.戊戌变法时期兴起学会运动,当时有强学会、农学会、算学会等。这些学会主要研究万国法律、政教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