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解放军评出甲午战争十大教训-总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教训」

趣找知识 2022-09-09知识百科
近年来,中日围绕历史问题、领土争端以及海洋利益的冲突让外界不无担忧地认为2014年甲午年将再次成为历史拐点。为赢得未来中日之间的争斗,中国自民间到高层都在重新审视那场让

近年来,中日围绕历史问题、领土争端以及海洋利益的冲突让外界不无担忧地认为2014年甲午年将再次成为历史拐点。为赢得未来中日之间的争斗,中国自民间到高层都在重新审视那场让中国深陷亡国灭种边缘的惨烈战争。
新华社3月7日专访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针对中日甲午战争得出了十大经验教训。

解放军评出甲午战争十大教训

  • 01

    第一,国殇伤在政体上,体制落后必然挨打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此时,中国大陆战祸连年,内忧外患频仍,导致国库空虚、财力窘困。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国运岌岌可危。反观日本,1887年3月14日,正当慈禧太后准备挪用海军购舰专款大修颐和园之际,日本天皇谕令提取皇室经费十分之一作为购建海军舰船补助用费。

  • 02

    第二,战败败在贪腐上,腐败不除,未战先败光绪七年至十七年10年间,海军专项拨款应在4,600万两白银,即便扣除相关因素也在3,680万两左右。十年间,北洋海军共购买军舰9艘,花费总额充其量为1,100万两,有近2,600万两白银被中饱私囊。

  • 03

    第三,强国必须强军,军不强最多是一个富国,永远成不了强国开战前,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但清政府疏于国防建设,有国无防,有军不强。即便从西方国家购买了军舰,有的舰是有舰无炮,有的舰是有炮无弹。开战前三个月,李鸿章拟为北洋海军换新式炮21尊,竟难筹此款,而不得不先为镇远、定远两舰购买快炮12尊。而此时,日本几乎所有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这就为甲午之战埋下了隐患。

  • 04

    第四,强军必须观念创新,观念落后,满盘皆输19世纪90年代,“巨舰重炮”已经被“快船快炮”观念所替代。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装备大型速射炮71门、小型速射炮154门,北洋舰队仅有大型速射炮2门、小型速射炮130门。10分钟内发射弹药,中日之比是33:185。由此可见,虽然在战舰总吨位上北洋舰队并不差,但是作战理念落后,导致优劣转换。

  • 05

    第五,强军重在塑造军魂,没有勇敢精神的军队将是散沙一盘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十个管带七个以身殉职,但亦有“怕死畏葸”之将领,导致清军群龙无首,成鸟兽散。

  • 06

    第六,强军必须有合用、管用、够用的武器装备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艇数量难分伯仲,而在建军质量上中国处于劣势。定远和镇远舰舰首炮塔之4门主炮,由于设计缺陷,只能正向直射;8门12英寸口径炮,仅有作战用开花弹3颗,其余皆为实心练习弹;其他各舰据传每炮仅有15颗弹药。海战中,后续补充弹药或者与火炮口径不符,或者质量太差,还有的击发时成哑弹……如此等等,北洋水兵纵有三头六臂,也回天无力。

  • 07

    第七,强军必须常备不懈,有备才能无患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有清醒认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阶段。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毫无戒备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 08

    第八,强军必须有高效的指挥、情报、通信系统和可靠的后勤支援体系黄海海战,提督丁汝昌、副提督德国人汉纳根均不谙海战,同时北洋舰队又未在镇远舰上建立副指挥中心、指定代理指挥官。因此,当定远舰被敌炮击中、无法升旗发布号令时,北洋舰队各舰即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1894年6月23日,一份由清政府驻日公使汪凤藻发给总理衙门的密电被日军截获,由于日方事先已经知道这份电报的内容,很容易就破译了中方密码。北洋舰队发布指挥号令全部依赖旗令。没想到交战不久,旗舰定远舰前桅被敌炮击中折断,镇远舰旗缆被炮火焚毁,亦无法代发号令。各舰失去统一指挥,遂导致敌舰当沉未沉、清军当胜未胜之结局。海上作战远离陆地依托,最为迫切的需求是弹药供应及战损维护。而恰恰在这两项上,北洋水师严重不足,无法恢复战斗力,最终贻误战机。

  • 09

    第九,强军必须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剑不如人剑法要过人技术决定战术,由于北洋舰队两艘主力舰受炮塔装置的限制及主炮位置的制约,只能采用单行雁形阵为接敌阵形,但对右翼两艘舰船超勇号和扬威号的战力未加慎重考虑与加强,以至在日军第一游击队4艘战舰全力冲击下,这两艘舰一伤一沉,阵形随之被打乱。

  • 10

    第十,敢战方能言和,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甲午战争始终存在着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当时最高统治者中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奕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事实证明,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以夷制夷必将被夷所制。战争不相信眼泪,弱国无外交,战场上如果没有胜算,谈判桌上肯定也什么都得不到。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