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重庆八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趣找知识 2024-10-28知识百科
重庆八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重庆八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重庆八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重庆八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重庆市第八中学 2025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明朝后期开始,随着大批传教士、商人和使者来到中国,中西关系进入较大规模的实质

2、性接触和交往的新时期。其中传教士的活动尤其引人注目。他们大多长期居留中国,遵循“知识传教”的方针,极力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吸引力较大的早期近代科技知识。同时,他们又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介绍到欧洲,内容以哲学、文学、历史为主,也包括造纸、印刷、农艺、医药等科技知识。可以说,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初衷,本是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传播基督的“福音”,但客观上却在中西之间架起一道相互认识和了解的桥梁。明清时期相继来华的传教士数量很多,论其知名度之高、影响力之大,无出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之右者。自万历十年(1582 年)抵达澳门,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在北京病逝,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 28

3、 年时间。他交游广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庶人,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各界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直观了解西方的风俗习惯和新奇事物打开了一个窗口。他勤奋工作,笔耕不辍,用中文单独或合作撰译著作近 20 种,如天主实义几何原本 浑盖通宪图说 同文算指等,极力向中国人传授西方的知识和理念。毫不夸张地说,在塑造中国早期的“欧洲观”方面,利玛窦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与以前相比,晚明中国人对欧洲的认识和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当时文献中提到欧洲的文字,较前大大增加。在致德法比神父的一封信中,利玛窦谈到:“目前中国人在许多书中涉及到我们欧洲的种种,虽然其中有不少夸大不实的记载,但显示出了他们对欧洲地

4、理知识、科学知识的兴趣以及认识上的突破”而这些记载和突破的产生,十之七八系因利玛窦而起。受政治立场、学术观点、接触多少、了解深浅等因素的影响,当时中国人对欧洲的看法比较庞杂。赞誉者有之,谴责者有之,冷眼旁观者亦有之。但就主流而言,在与传教士接触较多的开明士大夫心目中,欧洲的形象是比较正面的,它不再是荒蛮的异邦,而是文明的乐土。在树立欧洲形象方面,利玛窦以其渊博学识和个人魅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述,在一次宴会上,利玛窦与佛教高僧雪浪大师展开辩论并获胜,遂使礼部尚书王忠铭等人的认识发生转变:“他们终于得出结论:他们原先以为是蛮夷之道的,实际上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么野 语文第 1 页(

5、共 8页)蛮。”拜访内阁大学士沈一贯的时候,利玛窦向他介绍西方风俗,沈一贯得知西方婚姻只是缔结于两个人之间,即便皇室亦是如此,遂对与宴的其他大臣说:“在一个婚姻是如此圣洁的国度里,别的事看来就不用再问了。仅此就足以说明其他一切都是规范得多么得当。”与利玛窦交往甚深的明朝进士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可以“补益王化”,几乎把欧洲描述为理想国:“盖彼西洋邻近三十余国,奉行此教,千数百年以至于今,大小相恤,上下相安,路不拾遗,夜不闭关,其久安长治如此。”利玛窦不但在塑造中国早期的“欧洲观”方面作用巨大,在塑造欧洲早期的“中国观”方面的影响也不容低估。他的日记遗稿整理出版后,成为一部“划开中西交通史新时代”的重

6、要著作。一些西方学者评价说:“利玛窦日记这本书对欧洲文学、科学、哲学、宗教及生活方面的影响,或许要超过 17 世纪其他任何的史学著作。”“这本书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道德和宗教思想的概念。欧洲人也是第一次从此书中知道中国圣人孔子和中国文化的精粹儒家经典。”可以说,利玛窦对中国的描绘,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欧洲人对中国的想象。利玛窦日记问世前,欧洲对中国的想象,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巨大影响。马可波罗向西方人展示的,是一个高度理想化、充满神奇色彩的异国形象。利玛窦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这一基调,他对中国文明盛赞有加,认为除了还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柏拉图在共和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在中国已被付诸实践”。但利玛窦超越马可波罗的是,他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并试图尽量客观地描述中国各方面的状况,从而为欧洲人在更深层次上了解和把握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尽管有褒有贬,总体来看,利玛窦描述的中国形象是以正面为主的。17 至 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颇成规模的“中国热”,不少政治家和思想家把中国奉为改造欧洲社会的榜样。这股热潮的出现,有着复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