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hen(芘和尼罗红)
2016年,借助于新一代神经视觉植入物,人们将能直接用大脑而非通过双眼“看见”。这无疑是迈向“强化人”的一大步。
科幻中的赛博格已然来到我们身边。
人们已拥有多种能够改善体力和感知能力的外骨骼和植入物。今天,旨在向人体嵌入机器以提升其能力的“强化人”运动(transhumani *** )又开启了一条新途径。一条更加激进的途径:把促进感官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芯片直接植入大脑!人机融合将迎来一个辉煌的新阶段。
尽管听上去尚充满未来主义色彩,但相关项目已然推进迅速:一个澳大利亚研究小组将在数月后把数组电极直接植入病人的大脑灰质,使病人不用通过眼睛,就能直接在脑中看见世界!
对于这一消息,业内专家并不怎么惊讶。因为,直接 *** 视觉皮层是使某些盲人重见光明的唯一 *** 。
“当连接眼睛和大脑的视神经由于外伤或者神经退行性疾病受损的时候,目前可提供的视网膜植入物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这种情况涉及我们10%以上的患者。”巴黎视觉研究所所长约瑟-阿兰·萨埃尔(José-Alain Sahel)表示,“因此包括我们所在内的全球最顶尖的几个研究小组对于全新的脑部植入物都非常感兴趣。”
日趋成熟的领域稍稍查阅医学书籍,便能发现这项技术始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一些至少可算超前的研究人员证明,直接 *** 视觉皮层的区域,个体会觉察到所谓“光幻视(phosphene)”的光信号。
到了六七十年代,一些医生试验了脑部植入物,但都没有取得成功。那时的装置体积都很庞大,还有一根粗电缆从头顶穿出。不仅视觉改善非常有限,而且令患者极为痛苦。
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微型化,这一领域已经趋于成熟。
学习时间较长2009年,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工程师、计算机专家为主,联合其附属医院与两家科技创新公司相关人员的莫纳什视觉团队(MVG)开始研究一种装置。
该装置包含一部嵌入“眼镜架”的微型摄像机、一台置于腰带上的手机大小的微电脑、固定在脑后镜架延伸段的天线,以及植入脑后部的473个电极。这些电极分别固定在9毫米见方的11块陶瓷片上。
摄像机拍摄四周环境,把图像传送到微电脑。微电脑分析图像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接线发送给天线。天线将信号通过无线 *** 透过脑壳传送给电极。随后,电极直接剌激视觉皮层的神经元。
“说实话,我们并不完全清楚患者将看见什么!”参与了该项目的墨尔本艾尔弗雷德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乔佛里·罗森菲尔德(Jeffrey Rosenfeld)坦言,“先前的研究证明, *** 视觉皮层会产生闪光。但目前还难以知道这些信号会被如何辨认与解读。”
根据设计,装置会将环境中的人与物转换为一连串能反映其轮廓的点。植入电极的数量愈多,大脑感受到的点便愈多,分辨率也就越高。
“患者将观测到障碍物、移动物体的轮廓、房间的墙壁和房门。”项目主任亚瑟·洛厄(Arthur Lowery)解释说,“我们估计,他们看到的所有一切都呈虚线状,有点像火灾逃生路线图!”
约瑟-阿兰·萨埃尔补充说:“别忘了,这仅是对神经元的基本 *** ,而神经元通常接收完善的信号,来处理颜色、方向、深度、形状……除非引入复杂编码,否则效果肯定不如视网膜植入物。”
患者想要成功理解这些信号,一段漫长的学习之旅是必需的。“这段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通过患者的反馈和进步,可以使装置得到极大改进。”乔佛里·罗森菲尔德预测,“临床试验志愿者不能是先天失明的人。先天失明者的大脑为了在没有视觉的情况下运行已有所重组,所以感受不到光信号。”
已用动物验证研究人员已经用啮齿动物和羊验证了装置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电极植入与取出的可操作性。亚瑟·洛厄指出:“我们不能保证装置完美无缺,或是适合终身。不过,它很可能于数年后就被推荐给患者使用。”
对于这个项目,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署(DARPA)应该颇感兴趣。因为,该署研究人员正在秘密研究更为前卫的抗记忆障碍植入物。他们设想将芯片植入大脑负责记忆的海马区,来传输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以便帮助或改进神经元工作。
可以想象,未来有些植入物将能促进计算能力,或者具有感知外部世界的新手段(红外线、磁场)。这便会带来各种伦理问题,例如,怎样与拥有超凡心智的赛博格相处?还会产生些颇具科幻色彩的议题,比如,控制患者思想和回忆的微电脑有没有可能被***入侵?
目前,言之尚早……但从公布的有关神经视觉植入物的试验来看,将改造人带进现实的关键一步已在脚下。
撰文 Alexandre Pihen
编译 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