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文言实词解释与句子翻译(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
知识清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
知识清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历年高考文言实词解释与句子翻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历年高考文言实词解释与句子翻译
知识清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1.爱
动词
①亲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②喜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安适,安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被
读音一:bèi
动词,覆盖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读音二:pī,同“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动词
①同“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②加倍,在原数基础上增加相同的数量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②根本
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2)动词,考察,探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
6.鄙
(1)名词,边邑
越国以鄙(活用为动词)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形容词,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7.兵
(1)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士兵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③军队
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
④战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谋攻》)
(2)动词,用兵器杀死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8.病
(1)名词,重病,泛指疾病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孟子·公孙丑下》)
(2)动词
①生病,患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3)形容词
①困苦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察
(1)动词
①观察,观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②看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③考证,考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④明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0.朝
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11.曾
读音一:céng
(1)形容词,同“层”,层层,重叠
荡胸生曾云。(《望岳》)
(2)副词,曾经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读音二:zēng
(1)形容词,(亲属关系)中间隔两代的
王司徒妇,钟氏女,太傅曾孙。(《世说新语·贤媛》)
(2)动词,同“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
读音一:chéng
动词
①驾驭,乘坐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②登上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
③冒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④趁着,凭借,利用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读音二:shèng
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特指配有一定数量兵士的兵车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13.诚
名词,诚心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14.除
(1)名词,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出师表》)
②整治,修整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周易》)
③授官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15.辞
(1)名词
①言辞,文辞
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②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③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
④古代的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③回避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16.从
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依顺,听从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
③参与,参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兵法·军争》)
⑤靠近,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2)名词
①随从
其从如云。(《诗经·齐风·敝笱》)
②指堂房亲属
赠从弟
读音二:zòng
形容词,后作“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用作名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17.殆
形容词,危险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
18.当
读音一:dāng
动词
①相抵,相当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②对等,比得上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主持,掌握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⑤判处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⑥应当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答司马谏议书》)
⑦承受
身当恩遇常轻敌。(《燕歌行并序》)
⑧对着,正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
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
读音二:dàng
(1)动词,当作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
(2)形容词,适宜,适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读音三:cháng
动词,同“尝”,尝试。
当察乱何自起?(《墨子·兼爱》)
19.道
(1)名词
①道路
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
②手段,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思想,学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⑤天道,自然的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⑥治国的正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②说,讲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③同“导”,引导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
20.得
(1)名词,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商贾)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论贵粟疏》)
(2)动词
①取得,获得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河中石兽》)
②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③能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④同“德”,感恩,感激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3)形容词
①合适,正确
此言得之。(《六国论》)
②得意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21.度
读音一:dù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
②标准,限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史记·刺客列传》)
⑤计划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②渡过,越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读音二:duó
动词
①丈量
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
②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考虑
王请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
22.非
(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2)动词
①讥评,责难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
②违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23.复
(1)动词
①回来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②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③回答,答复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④报复
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
⑤弥补,补救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
(2)形容词
①双层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繁复,重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4.负
动词
①以背载物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②承载,承担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③依靠,仗恃,凭借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左传》)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④辜负,对不起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谏逐客书》)
⑤背弃,违背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史记·高祖本纪》)
⑥失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25.盖
(1)名词,伞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②胜过,超过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26.故
(1)名词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交情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3)动词,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27.固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坚守,安守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②坚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谏太宗十思疏》)
28.顾
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②看,视
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促织》)
③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④照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⑤顾虑,考虑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
29.归
动词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返回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归还
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尽心上》)
④归向,归附
而皆背晋以归梁。(《五代史伶官传序》)
⑤同“馈”,赠送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诗经·邶风·静女》
30.国
名词
①国家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国都,京城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③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魏风·硕鼠》)
31.过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胜过,超过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③拜访,探望
子之归,不我过。(《诗经·召南·江有汜》)
④犯过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⑤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2)名词,过失,过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2.何
读音一:hé
动词,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读音二:hè
动词,同“荷”,背,扛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诗经·小雅·无羊》)
33.恨
(1)名词,怨恨,遗憾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2)动词
①遗憾,后悔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怨恨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兵车行》)
34.胡
(1)名词,泛指我国古代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2)代词
①什么
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
②为什么,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
35.患
(1)名词
①忧患,祸害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②灾难
有备无患。(《尚书》)
(2)动词,担忧,忧虑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屈原列传》)
36.或
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37.疾
(1)名词
①病,疾病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墨子·兼爱》)
②痛苦,疾苦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③毛病,缺点
必为有窃疾矣。(《墨子·公输》)
(2)动词
①生病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②憎恨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③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④妒忌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劲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8.及
动词
①追赶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②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③来得及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9.即
动词
①就,靠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
②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苏武传》)
40.既
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41.假
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②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战国策》)
(2)形容词
①虚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读音二:jià
名词,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42.间
读音一:jiān
(1)名词
①中间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②一会儿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2)量词,用来计量房屋的间数
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音二:jiàn
(1)名词,空隙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2)动词
①离间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②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间隔,隔断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43.见
读音一:jiàn
动词
①看见,看到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②会见,谒见,拜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读音二:xiàn
动词
①引见,使……见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②同“现”,显现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4.解
动词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解除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③解释,解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④理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45.就
动词
①趋,赴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与妻书》)
②接近,靠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③就职,赴任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④担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
⑤成就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46.举
(1)动词
①举起,抬起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齐桓晋文之事》)
②拿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
③发动,兴起
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④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⑤推荐,选拔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⑥成功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
⑦施行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2)形容词
①全,合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②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47.绝
(1)动词
①断绝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②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③越过,穿过
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2)形容词
①达到极点,没人能赶上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②陡峭的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③与世隔绝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48.堪
动词
①能忍受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
②胜任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能够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9.克
动词
①战胜,攻下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②成功,完成
以此图功,何功不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③能够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④克制,约束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
50.类
(1)名词
①种类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事物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2)动词,类似,相似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51.怜
动词
①哀怜,同情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史记·项羽本纪》)
②疼爱,怜爱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52.弥
形容词,满,遍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
53.莫
读音一:mù
名词,同“暮”
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读音二:mò
(1)动词,没有,无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诗经·小雅·天保》)
(2)代词,没有什么(谁)
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
54.乃
代词,你(们),你(们)的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55.内
读音一:nèi
名词
①里面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②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③内心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
读音二:nà
动词,同“纳”,接纳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56.期
读音一:qī
(1)名词,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2)动词
①约定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期求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并序》)
③至,及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读音二:jī
名词,一周年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57.奇
读音一:qí
(1)形容词
①特殊的,不平常的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②出人意料的
则出奇兵击之。(《失街亭》)
(2)动词,认为出众,看重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促织》)
读音二:jī
(1)形容词,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
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2)名词,零数、余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58.迁
动词
①迁移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答司马谏议书》)
②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有时也指降职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
③放逐,流放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④改变,改动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59.请
动词
①请求,希望对方做某事
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②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③谒见
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史记·酷吏列传》)
④邀请,约请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世说新语》)
⑤请教,请示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⑥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
请其矢,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
60.穷
(1)形容词
①处境窘困,走投无路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②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君子亦有穷乎?(《论语》)
③贫困,生活困苦,缺少财物;与“富”相对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④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2)动词,走到尽头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61.去
(1)动词
①离开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②距离
彭泽去家百里。(《归去来兮辞并序》)
③除掉,去掉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谏逐客书》)
④前往,到……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2)形容词,过去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
62.劝
动词
①鼓励
恶(wū)得不禁恶(è)而劝爱。(《墨子·兼爱》)
②劝说,劝告
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
63.却
(1)动词
①使……退,击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②推辞,拒绝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③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伤田家》)
64.如
动词
①往,到……去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②顺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如同,好像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④及,比得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
65.若
动词
①如,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
②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66.善
(1)形容词
①好的,善良的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②友好,亲善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2)名词
①好人,好事,好的行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②好的方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前一个“善”)(《谋攻》)
(3)动词
①长于,擅于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促织》)
②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③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
④同“缮”,修治;揩拭
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⑤表示应诺
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67.少
读音一:shǎo
(1)形容词
时间短,不久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归去来兮辞并序》)
(2)动词
①数量少,与“多”相对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
②缺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削减,减少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治安策》)
④瞧不起,轻视
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
读音二:shào
(1)名词,青年,少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2)形容词,年少,年轻
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
68.涉
动词
①渡水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经·卫风·氓》)
②进入,到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
③经过,经历
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管子》)
④游玩,游览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阅览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69.胜
(1)名词,胜利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2)动词
①战胜,取胜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②胜过,超过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定风波》)
③承受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3)形容词
①美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②尽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70.识
读音一:shí
(1)动词
①懂得,知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②认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③识别,觉察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并序》)
(2)名词,知识,见识
非问无以广识。(《问说》)
读音二:zhì
动词,知道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71.使
(1)动词
①命令,派遣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
②叫,让
试使斗而才。(《促织》)
③主使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④使唤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齐桓晋文之事》)
⑤致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⑥出使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原列传》)
(2)名词
①古代官名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②使者
兵交,使在其间可也。(《左传》)
72.是
(1)形容词,正确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2)动词
①认为正确
自是者不彰。(《老子》第二十四章)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②是,判断词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73.适
读音一:shì
(1)动词
①往,到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②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顺从,依照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适合,适宜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
(2)形容词,闲适,舒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乐游原》)
读音二:zhé
动词,同“谪”,官吏被贬职或流放到边远地区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乃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汉书·贾谊传》)
74.书
(1)动词,书写、记载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
(2)名词
①文字
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荀子·解蔽》)
②书信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③文书,名册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④书籍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⑤《尚书》的专称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五代史伶官传序》)
75.孰
(1)动词,成熟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
(2)形容词,同“熟”,仔细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76.属
读音一:shǔ
(1)名词
①类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②等,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③亲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与妻书》)
(2)动词,归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读音二:zhǔ
动词
①连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
③撰写
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④同“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⑤劝请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
77.数
读音一:shù
名词
①数目,数量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并序》)
②算术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
③天数,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④技艺、方术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
⑤数词,表示约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五代史伶官传序》)
读音二:shǔ
动词
①点数,计算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与妻书》)
②列举罪状,加以责备
郑公孙黑将作乱……(子产)使吏数之。(《左传》)
读音三:cù
形容词,密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78.率
动词
①率领,带领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②遵循,沿着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治平篇》)
79.说
读音一:shuō
(1)动词
①说明,解释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念奴娇·过洞庭》)
②讲,谈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
(2)名词
①说法,言论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文体的一种,侧重议论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读音二:shuì
动词,劝说,说服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读音三:yuè,同“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80.私
(1)形容词
①私人的,自己的
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谏逐客书》)
②暗中,不公开的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2)动词,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1.素
(1)名词
①白色的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并序》)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②一向,平素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2)形容词
①白色的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的
其事素而不饰。(《淮南子》)
82.汤
读音一:tāng
名词
①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②殷商的建立者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列传》)
读音二:shāng
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83.涕
(1)名词,眼泪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动词,流眼泪,哭泣
儿涕而去。(《促织》)
84.徒
(1)名词
①指服劳役的犯人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②同类的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门徒,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2)动词,裸露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85.亡
读音一:wáng
动词
①逃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②失去,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③灭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④死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世说新语》)
读音二:wú
动词,同“无”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
86.王
读音一:wáng
名词
①天子,帝王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②封建时候的最高爵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③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统治者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五石之瓠》)
读音二:wàng
动词,称王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87.望
(1)动词
①向远处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②盼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③临近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梦溪笔谈·采草药》)
(2)名词
①名望,声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②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88.恶
读音一:è
(1)名词
①坏事,罪恶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后一个“恶”)(《墨子·兼爱》)
②坏人,恶人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2)形容词
①丑陋,样子难看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梦溪笔谈·采草药》)
②坏,不好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音二:wù
(1)动词
①讨厌,憎恨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②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2)形容词,羞耻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89.微
(1)形容词
①隐蔽,不清晰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轻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庖丁解牛》)
③卑贱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④含蓄隐晦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2)动词,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90.悉
(1)动词
①尽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
②知道,了解
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徐霞客游记》)
(2)形容词,详尽的,全面的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91.相
读音:xiànɡ
(1)名词
①相貌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扶助盲人的人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③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④官名,指相国、丞相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2)动词
①观察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②辅助
周公相成王。(《尚书》)
92.谢
动词
①道歉,请罪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苏武传》)
②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⑤告诉,告知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⑥问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
⑦凋谢,衰亡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93.信
读音一:xìn
(1)形容词
①言语真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②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③可靠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名词
①信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②使者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并序》)
(3)动词
①相信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②信任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列传》)
读音二:shēn,同“伸”
动词
①伸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蜀书》)
②伸展
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中山狼传》)
94.兴
读音一:xīng
动词
①起身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②兴起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③兴盛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④发动,调动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晋文之事》)
读音二:xìng
名词,兴趣,兴致
乘兴而行,兴尽而反。(《晋书》)
95.行
读音一:xíng
(1)动词
①行走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②运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③经,历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④前往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屈原列传》)
⑤实行,施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2)名词
①古诗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兵车行》
②行为,品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③动作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读音二:háng
(1)名词
①道路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诗经·豳风·七月》)
②行列,队伍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③辈
汉天子吾丈人行也。(《苏武传》)
(2)量词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并序》)
96.幸
(1)动词
①指君主宠爱女子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②皇帝到某处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③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2)形容词,幸运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与妻书》)
97.修
(1)动词
①修建,修造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②修理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③整治,治理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④修养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之道》)
⑤修订,修改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
⑥编纂,编写
修书累纸,意寄殷勤。(《世说新语》)
⑦学习,研究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
(2)形容词
①善,美好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②长,高
况修(长)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竹。(《兰亭集序》)
98.徐
形容词,迟缓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促织》)
99.许
(1)动词
①答应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赞同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认可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齐桓晋文之事》)
④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2)名词,地方,处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3)数词,表示不定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100.阳
(1)名词
①太阳,阳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③古代哲学概念,“阴”的对立面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
(2)动词,同“佯”,假装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韩非子》)
101.要
读音一:yào
(1)名词,纲要,关键
记事者必提其要。(《进学解》)
(2)动词
①总括,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②想要,希望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读音二:yāo
(1)名词,同“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2)动词
①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②要挟,胁迫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求取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02.宜
(1)动词,应该,应当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2)形容词,适宜,合适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
103.遗
读音一:yí
动词
①遗失,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②遗留
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③舍弃,放弃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读音二:wèi
动词,送给,给予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苏武传》)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104.贻
动词
①赠送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②遗留
贻笑大方。
105.易
(1)名词,书名,《易经》简称《易》
(2)动词
①交换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改变
根拳而土易。(《种树郭橐驼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谏逐客书》)
③轻视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
④代替,替换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形容词,容易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
106.阴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②阴影,影子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吕氏春秋》)
③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
衡善机巧,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2)形容词
①昏暗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②阴冷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③阴险
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辨奸论》)
107.右
名词
①右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②古人在地理上以西为右
姜伯约屡出陇右。(《檄蜀文》)
③上,高
举……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促织》)
108.再
数词
①两次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09.造
动词
①到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
②修建,建造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
③制订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
110.知
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
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
②知识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学之道》)
(2)动词
①知道,知晓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
②主持,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③了解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④识别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⑤交好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
读音二:zhì
同“智”,名词,见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111.致
(1)名词,意态,情趣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2)动词
①送达
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汉书》)
②表达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③招致,招引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④得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⑤到,达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⑥招致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并序》)
112.质
(1)动词
①抵押,做抵押品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战国策》)
②询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2)名词
①抵押品,指作为保证的人或物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
②本质,资质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③同“贽”,见面礼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3)形容词,质朴、朴实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十二章》)
113.治
(1)动词
①治理,管理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大学之道》)
②整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③医治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世说新语》)
④对抗
其相生也,所以相继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洪范传》)
⑤惩处,处置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2)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战国策》)
114.诸
形容词,众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与妻书》)
115.贼
(1)名词
①祸患,祸害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
②作乱叛国的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
③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
天下宁有白头贼乎?(《晋书》)
(2)动词
①伤害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②杀害
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
116.族
(1)名词
①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聚族而谋之曰。(《庄子·五石之瓠》)
②种族,民族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③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④(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
(2)动词,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3)形容词,众
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117.卒
(1)名词
步兵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2)动词
①死亡
初,鲁肃闻刘表卒。(《资治通鉴》)
②完毕,结束,到……止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序》)
118.走
动词
①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②逃跑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③通达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119.左
名词
①左边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②东面,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慢》)
③贬谪,降格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120.坐
(1)名词,座位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2)动词
①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②留守
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左传》)
③犯法,犯罪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