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安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4-11-26知识百科
安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安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安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安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2025 学年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联考 历 史 试 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2024.11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璧、玉琮、玉璜的玉礼器组合不但广泛分

2、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而且向其他地区远距离扩散传播;且除璧、琮、璜之外,各地还出现了璋、圭、琥等新型玉器,与周礼所载的用于祭祀天地四方的“六瑞”相符。这反映出该时期 A.良渚文化引领华夏文明的发展 B.文明演进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各地区物质文化交流较为频繁 D.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开始萌发 2.西汉中后期,反映道家“延年益寿”“速差病苦”以及“自为自当”等观念的人名大量出现。在文学著作中,汉赋、乐府诗歌中有对“游仙飞升”“天道无常”思想的流露。在中医文化中,“精气论”“气元论”被反复引用。这表明西汉中后期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政府奉行实用性的文化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犹存 D.

3、黄老思想根植广大民众生活 3.北魏道武帝时期,拓跋珪通过征聘、使用汉族士大夫,与儒家政治联结;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时期,拓跋族上层集团的儒化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统治阶层中出现了许多精通儒学的拓跋贵族。这些做法 A.利于塑造北魏政权的合法性 B.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C.提升了北魏国家的行政效率 D.开启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高三历史 第 1页(共 6页)】4.唐代前期,户籍是统计人口、征发赋役的依据。所有人丁必须编入户籍,未经许可,百姓不得随意迁移,如迁移需要得到地方官府的批准,并且要办理相关手续。唐代中后期,赋役户籍著录时已出现了商贩客户。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府放弃对人口的管控 B.

4、赋税征收逐渐实现货币化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藩镇割据导致户籍的紊乱 5.宋人洪迈记载安徽萧窑生产情况时言:“邹氏,世为兖人,至于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馀(余)窑,陶匠数百。”这可用来说明宋代 A.人口迁徙促进商贸繁荣 B.手工业生产日益规模化 C.个体生产规模得到扩大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6.表 1 所示为元代全国植棉地区分布情况。导致棉花种植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当时 表 1 省级政区 路府 江西行省 广州路、吉州路、临江路、建昌路 江浙行省 泉州路、福州路、建宁路、婺州路、杭州路、温州路、庆元路、镇江路、平江路、松江路、湖州路 湖广行省 雷

5、州路、化陶露操州路、吉阳察方安路(海南岛)、潭州路、衡州路、桂阳路 陕西行省 兴元路 河南江北行省 扬州路、卫辉路 中书省 东平路、元大都 A.自然环境与政治中心 B.棉纺织技术的传播路线 C.经济发展与人口密度 D.东南沿海汇集诸多港口 7.表 2 是清代在西南地区推动改土归流前后对比情况表。据表可知,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表 2 改土归流前 改土归流后 统治方式 土司高度自治,土司习惯法 设府、州、县机构,实行里甲制,大清律例 经济制度 土司土地占有,火坑税、烟户税、锄头税 清查户口,丈量土地,科田纳粮 文化教育 教育仅限于土司上层弟子 建孔庙、明伦堂,令人入国学受业习礼 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

6、意识发展 助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推动了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标志着边疆治理体系成熟 A.B.C.D.【高三历史 第 2页(共 6页)】8.在瀛寰志略初刻本目录里,“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本来居于“亚细亚”之后,将具体国家置于所属大洲之后符合地理书籍的通常做法。但在压力下,徐继畲在正式版本里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挪到了“亚细亚”之前。这反映出 A.顽固派坚决抵制西学 B.政治环境与学术研究的冲突 C.夷夏观念已经被打破 D.边疆危机促进了学风转变 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窃自马江败后,法人据越南,职于此时隐忧时事,妄有条陈,发俄日之谋,指朝鲜之患,以为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据此可知,当时 A.西方列强已将中国瓜分完毕 B.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 C.民族危机激发救亡图存意识 D.西方各国关注中国命运 10.1911 年 12 月,纽约时报刊文建议中国实行立宪政体。文章认为,中国的解决之道在于实行君主立宪,由袁世凯任内阁。中国目前不适合共和政体,因为那意味着无休止的叛乱和长期的混乱。纽约时报的这一言论 A.代表了清廷的政治立场 B.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