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江苏金太阳2025届高三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4年12月江苏金太阳2025届高三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江苏省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2024.12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闲情偶寄所谓之闲情,概而言之,即今人所云之戏剧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然李渔的闲情偶寄,偶寄的岂止是如上闲情?在中国古代,圣人的所论所为,被视为人们言行的极则,明代林文俊瑞雪诗并序即谓天生圣人,为民立极。但李渔则异乎是,其读史志愤一诗,就明确地指出:圣贤不无过,至愚亦有慧。李渔所说的圣贤,其实也是指圣人。在李渔看来,论人论事,不能完
2、全依照圣人;贵为圣贤圣人者,不可能把天下的道理都说尽,这也就决定了圣人不可尽法。李渔在论唐太宗以弓矢、建屋喻治道一文中深刻地写道:殊不知天下之名理无穷,圣贤之论述有限,若定要从圣贤口中说过,方是名理,须得生几千百个圣贤,将天下万事万物尽皆评论一过,使后世说话者如童蒙背书、梨园演剧,一字不差,始无可议之人矣。然有是理乎哉?因此,在该文中,李渔对于那些不顾实际,而只知道依傍圣贤,袭取现存文字,到处公认之短的庸儒,是心存不屑的。作为此种思想的逻辑展开,李渔在词曲部上论及密针线时,便指出元曲如琵琶记针线多有粗疏。李渔由是借题发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圣人之事犹有不可尽法者,况其他乎?在词曲部下论及少用
3、方言时,李渔则对在元明时期地位尊崇的朱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李渔通过在西北的实地考察,深刻认识到朱熹注释孟子有关文字,因为不通晓北方方言,故存舛谬。李渔因此在文中毫不客气地写道:朱文公南人也,彼乌知之?李渔用一个极为生动而典型的例子,令人信服地让世人知晓圣人为何不可尽法。与此相关,李渔对于前代留下来的名著,主要是指被通常所认为的经典也不迷信。他在词曲部上论及审虚实时指出: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盖指武成而言也。经史且然,矧杂剧乎?又在该卷论音律时写道:若谓前人尽不可议,前书尽不可毁,则杨朱、墨翟亦是前人,郑声未必无底本,有之亦是前书,何以古圣贤放之辟之,不遗余力哉?李渔还批评元曲一味浅显
4、而不知分别,指出西厢记 琵琶记等诸多元杂剧名著多有瑕疵,如此等等。同理,在颐养部中,李渔认为即使是药学经典本草纲目之论药性,据其日常亲见,也有大谬不然的。是故李渔理直气壮诘地问此书之论医理:岂得谓之全备乎?四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被统治者认定的经典,李渔却不完全认同。正因为有此种胆识,李渔才会在风筝误中借人物之口,抨击文周孔孟,甚至不无偏激地认为其诗书庸腐文【高三语文 第 1页(共 8页)】章板。李渔诚然没有要彻底否定圣人和经典的意思,但也没有盲从,更没有迷信;他只是认为,凡学问道理必须符合事实,不能如空中楼阁不可依傍,这与他对明代空疏学风的认识与思考有关,因而将矛头指向了当时文人所依凭的圣人和经
5、典之上。这既反映了他对明代人文风气的深入体察,又体现出他疑偏补弊的现实主义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李渔有其独特的人学思想。他在种植部中写道:予谈草木,辄以人喻。岂好为是哓哓者哉!世间万物,皆为人设,观感一理,备人观者,即备人感。天之生此,岂仅供耳目之玩,性情之适而已哉?世间万物,皆为人设,这无疑是强调天地间万物以人为贵,体现李渔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与当时有识之士一样,李渔强调王道本乎人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值得指出的,李渔以人喻草木,每每通过言说草木之有霜操,不畏权势,迎风而立,首重品节,旨在推崇具有独立精神的君子人格。这在当时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盛行侍奉主子的文化、人普遍不
6、成为人的时代,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思想启蒙意义。俄罗斯中国文学研究专家华克生在(李渔的伦理哲学观一文中深刻地指出:李渔的学说,可以真正称得上独特的人的学说。例如,按种植部李渔所论,牡丹有肮脏不回之本性,即使人主也不能屈之,故应得王于群花。又若山茶戴雪而荣 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堪为花中之君子。又如黄杨冬不改柯,夏不易叶 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则为木中君子。颐养部亦然,在论及富人行乐之法时,李渔借机言说:即使帝尧不死,陶朱现在,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不但崇尚有不畏权势、精神独立的君子人格,还竭力弘扬大有李贽所谓之圣人与凡人一这样人人平等的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诚然,李渔毕竟是封建时代的文人,受其局限,闲情偶寄也有某些落后、陈腐的观点,但李渔能适度地突破桎梏,散发出超越时代、闪耀着熠熠光辉的思想结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钟明奇:闲情偶寄,“偶寄”的岂止是“闲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圣人不是无所不能,他们也是人,也会有缺点与不足。因此,李渔对那些只知照搬照学圣人的庸儒,是心存不屑的。B.李渔借朱熹不通北方方言而出现注释孟子的有关文字有错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