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人中(穴位)

趣找知识 2023-04-13知识百科
人中穴位人中穴在《针灸大成》有较为全面的记载,现从腧穴定位、操作手法、腧穴性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析总结。基于人中穴经络、特定穴等性质,其治疗病症涉及心脑系疾病、
人中穴位

人中穴在《针灸大成》有较为全面的记载,现从腧穴定位、操作手法、腧穴性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析总结。基于人中穴经络、特定穴等性质,其治疗病症涉及心脑系疾病、腰痛、五官及口腔、小儿佝偻、水肿、消渴等,现将其总结为调神、治经及治津液水气等方面。现代诊疗聚焦于穴位的近治作用和督脉经穴特性,然忽略其特定穴属性,因此在水肿、消渴二证中未尽其用。通过详细阐述人中穴在《针灸大成》各系统病证中的具体效用,旨在临床上精准用穴,以进一步拓宽穴位的现代应用范围。

中文名

人中

拼音

rén zhōng

亦称

寿堂

位于

上嘴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

督脉

主治疾病

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等

人中穴的临床应用

人中,又名水沟,位于鼻柱下,属于督脉,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具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穴应用于临床。针刺人中穴不仅治疗一些急重病症疗效确切,而且对于血管性痴呆(VD)、抑郁、失眠等慢性精神神志类病症也有效。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人中穴的针刺操作手法可能存在着量学差异,甚至没有提到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评价、经验的总结和传承,降低了人中穴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人中穴的针刺治疗作用,并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成为当前亟待完成的任务之一。

针刺人中穴在急症中的应用:

1.休克: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在及时进行西医对症处理等基础上针刺人中穴,有升压作用快、复苏时间短等优势。如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大量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急刺水沟穴,强刺激,其升压效果及苏醒神志作用可提前15~30min或更长。采用重雀啄手法针刺人中穴配合电针,治疗后15min即可明显提升休克患者血压,减慢心率,特别是在休克复苏早期(前30min)效果明显。先用重雀啄手法针刺水沟穴1min,向上斜刺8~20mm,其后采用电针刺激,留针1h出针,30min前为单纯针刺治疗,30min后予西医常规治疗,其即刻升压起效时间较单纯西药治疗提前。

2.惊厥:临床上针刺人中穴治疗的惊厥主要是小儿高热所致的惊厥,配合针刺涌泉穴等或药物可达到理想的控制作用。直刺人中穴,并提插捻转,如1min后未止,以同样手法针刺涌泉穴,绝大部分患儿在1min内惊厥得到控制;配合口服清热熄风中药可有效控制复发。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配合针刺人中2min左右可使抽搐停止。以水沟穴为主的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也表明此法具有奏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势,水沟穴要求直刺,进针快、强刺激,并提插捻转直至抽搐停止,捻针频率为20~30r/min。也有研究者针刺涌泉水沟控制肝性脑病惊厥,水沟针刺方法是向上斜刺10mm,强刺激,行针1~3min。

3.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穴或人中与其他穴位组合可治疗急性腰扭伤。人中穴沿鼻中隔方向进针0.5寸,行重捻转泻法,使针处明显痛胀感;持续施术3~5min后留针30min,每隔5~10min运针1次,疗效满意。用1寸针快速刺入人中穴,180°旋转捻针3~5次,留针30min,配合软组织松解手法,并在留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腰部,效果明显。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针刺人中穴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委中穴。另有先泻双侧委中穴,起针后再用1寸毫针刺泻人中穴,得气后,嘱患者慢慢活动腰部取效。针刺人中、后溪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均采用强刺激,以患者感到较强的酸、胀、麻感为佳,留针15~30min,每5分钟行针1次;亦有人中穴斜刺0.5寸许,不提插不捻转收效亦佳。

人中穴在临床应用上的展望

人中穴是经临床证实有确切疗效的穴位之一,探索其发挥最佳疗效的量学要求并使之标准化将可以推动针灸研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石学敏院士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操作进行量学研究,使“醒脑开窍”针刺法日趋规范化、剂量化,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有关针刺人中穴治疗疾病的量效关系研究还不多,尚需科学规范的实验研究逐一确定针刺人中穴治疗每一病症达到最佳疗效各影响因素的量化值,包括最适宜的针刺强度、针刺方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感要求、针刺最佳间隔时间,也包括针具规格的选择、穴位的配伍,从而制定出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优化的治疗方案。

人中的作用

人中为醒脑开窍的重要穴位,其最突出而明确的功效就是救治危急,在特殊情况下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危急之时刺激人中穴可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对中暑、中风、昏迷、惊风、晕厥、休克、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都可选用人中穴作为急救首选要穴而应用于临床。

人中为督脉经穴,为鼻柱下方与上唇之间一浅沟,因其在口鼻之间,鼻为肺窍通于天,口为脾窍通于地,天气在上,地气在下,人处于中而名“人中”,又因所在处如涕水之沟渠而名“水沟”。此即人中沟,将此沟长度分为3等分,在上1/3与下2/3交点定穴。并不在人中沟的中点。其位置固定,简单易取,而为学术界所公认。近来有学者提出人中沟正中线上的所有点均为人中穴针刺点,针刺不同的点对不同的急症有不同效果,而且不同部位的针刺方向也不同。如将鼻唇沟分为上、中、下3段9穴,分别主治从头到膝的人体各部位病症。施术上针尖向上可清神开窍,用于治疗昏迷、癫狂;针尖向左或向右可疏利经络,治疗同侧面瘫或半身不遂;针尖向下可通调任脉,治疗胸腹诸疾。天气属阳,地气属阴,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而生化万物,天地阴阳之气离绝则生气不在,当人发生昏迷晕厥之时,刺激人中可交通天地之气,调和阴阳催人苏醒,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急救穴位。每遇昏迷、高热惊厥、中暑、溺水、癫痫和突然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中风、过敏以及急性腰扭伤疼痛难忍等急性病症,现场无医护人员或缺乏有效抢救手段时,若及时在人中穴施以针刺或用手指切掐刺激,可使一些轻度昏迷患者即刻苏醒;对重症昏迷患者也可起到促醒作用,为减轻痛苦、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机,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中医急救方法。

参考资料

1.人中穴在《针灸大成》中的应用探析·中国知网

很赞哦! ()

关注趣找百科,获取更多知识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趣找知识"

本文地址:https://www.liuchengguanli.com/chengyu/21352.html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