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

趣找知识 2023-09-23知识百科
其实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希望

其实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走马胎的营养价值 走马胎对人体的好处

1、走马胎是一种能强壮筋骨的中药材,它含有的天然活性成分能提高筋骨的韧性,也能防止筋骨发生病变,平时服用能预防筋骨疼痛,也能让人们筋骨疼痛的症状很快减轻。

2、走马胎还是一种能收敛止痛的中药材,它能消炎杀菌也能加快溃疡病愈合,平时人们出现胃溃疡和皮肤溃疡时,都能用走马胎来治疗,能让人们的病情很快减轻。

3、化瘀消肿也是走马胎的重要作用,它能让瘀血尽快消散,也能让肿痛的症状很快减轻。平时人们出现跌打损伤或者瘀血肿痛时都能用走马胎来治疗。

走马胎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山鼠、血枫、走马风、大叶紫金牛。

【形态特征】常绿小灌木,高1米左右。地下根茎膨大,外皮淡棕色或灰褐色,有纵棱,内皮黄白色,有香气,断面有血点。叶互生,常集生于枝头,阔椭圆形,顶端短尖,基部渐狭而具翅柄,边缘有整齐的密细齿,背面淡绿色或带紫色。夏季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花排成顶生或腋生,呈圆锥花序;萼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花冠裂片5片,卵状长圆形;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裂片基部并与其对生。果球形,宽约6毫米。夏、秋季采根和叶。根切片晒干备用,叶多为鲜用或加工研粉备用。

【生长环境】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区有分布。生长于山谷、溪旁及丛林下湿润处。

【性味功效】味辛微苦,性温。理血,解毒生肌,祛风湿。

【验方精选】之一方:走马胎叶1张,虾钳草6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崩漏。第二方:走马胎60克,大风艾6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主治:妇女产后关节痛。第三方:走马胎60克,鸭脚木根100克,朱砂根100克,五指毛桃120克,倒扣草(土牛膝)120克。

用法:浸好酒1500毫升,浸3~7日可用,每日早晚各服30~60毫升,兼用此药酒搽患处。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风湿骨痛。第四方:走马胎15克,半枫荷15克,五加皮15克。

用法:酒、水各半煎服。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第五方:鲜走马胎叶1张。

用法:用温水烫软,敷患处。

主治:痈疮脓肿(可拔疮脓)。第六方:走马胎30克,土茯苓30克,栀子30克,红花15克,皂角刺15克,防风15克。

用法:共浸酒过药面,浸半月可用,每服20~30毫升。

主治: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的下肢麻冷胀痛,行走困难。第七方:走马胎6克,防己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惊风。第八方:走马胎叶研细粉,先用金银花藤、葫芦茶各适量。

用法:煎浓汁洗患处,后将走马胎叶粉撒上。

主治:疮疡溃烂。八画

走马胎的中药材

【别名】:血枫、山鼠、山猪药、走马风

【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大叶紫金牛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以根叶或全株入药。秋季采挖根、全株,洗净切片晒干。夏季采叶,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呼吸,消肿止痛。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肿痛;叶:外用治扭伤,痈疖肿毒,慢性溃疡。

【用法用量】:根0.3~1两;根、叶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用干叶研粉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Zǒu Mǎ Tāi

【别名】:大发药、走马风、山鼠、血枫、九丝马、马路、山猪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Pseu-doverticillata Mer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大灌木,高约1-3m。具粗厚的匍匐根茎;茎粗壮,通常无分枝,幼嫩部分被微柔毛。叶通常簇生于茎顶端;叶柄长2-4cm,具波状狭翅;叶片膜质,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25-48cm,宽9-17cm,先端钝急尖或近渐监,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边缘具密啮蚀状细齿,齿具小尖头,背面叶脉上被细微柔毛,具疏眼点,以近边缘较多,不成边缘脉。由多个亚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型金字塔状或总状圆锥花序,长20-35cm,宽约10cm或更宽,每亚伞形花序有花9-15朵;花梗长1-1.5cm;萼片狭三角状卵形或披外形,长1.5-2mm,被疏微柔毛,具腺点,缘毛不明显;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卵形,长4-5mm,具疏腺点;雄蕊为花瓣长的2/3,花药卵形;雌蕊与花瓣几等长,子房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径约6mm,红色,具纵胁,多少具腺点。花期4-6月,有时2-3月,果期11-12月,有时2-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略呈串珠状膨大,长短不一,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带暗紫色,具纵沟纹,习称蛤蟆皮皱纹,皮部易剥落,厚约2mm。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淡红色,有紫红色小点,木部黄白色,可见细密放射状菊花纹。商品常切成斜片,厚约2mm。气微,味淡,略辛。

相以质干硬、色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栓细胞组成。皮层宽广,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韧皮部狭窄,初生木质部6原型。

【性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化毒生肌。主风湿痹痛;产后血瘀;痈疽溃疡;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痰,除酒病。治走马风。

2.《本草纲目拾遗》:研粉敷痈疽,长肌化毒,收口。

3.《本草求原》:壮筋骨,已劳倦。

4.《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止痛,治四肢疼痛,俱水煎服。

5.《陆川本草》:祛风湿。治风湿骨痛,风瘫鹤膝。

6.《广西中药志》:活血行血。治产后血瘀。

【摘录】:《中华本草》 【药 材 名】:走马胎

【英 文 名】:Giantleaf Ardisia Rhizome

【拉 丁 名】:Rhizoma Ardisiae Gigantifoliae

【别名】:大发药,走马风,山鼠,血枫,山猪药

【名称考证】:走马胎 (《生草药性备要》),大发药(《陆川本草》)、走马风(《广西中药志》)、山鼠、血枫(《广西中草药》)、山猪药(海南岛)。

【科目来源】:紫金牛科植物

【药用部位】:走马胎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①《生草药性备要》:“味劫辛,性温。”②《岭南采药录》:“味辛,性温。” ③《陆川本草》:“甘,平。”入肝、脾、肾经。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资源分布】: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

【药材鉴定】: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常膨大呈念珠状,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至暗紫色,有纵向沟纹,皮部易剥离,厚约2毫米。质坚硬,断面皮部淡紫红色,有紫色小窝点,木部白色。加工的切片,斜切呈长椭圆形,厚约2毫米,皮部与木部分离,木射线清晰。有时掺入茎基部的切片,中央有淡红紫色的髓部。以干燥、念珠状、皮色紫褐多皱缩、断面有菊花纹者为佳。

【古籍考证】:出自《生草药性备要》。《纲目拾遗》:“走马胎,出粤东龙门县南周山中,山大数百里,多低槽、深峻岩穴,皆藏虎豹,药产虎穴,形如柴根,干者内白,嗅之清香,研之腻细如粉,喷座幽香,颇甜静袭人。”

【原生形态】:走马胎,又名:走马藤、大叶紫金牛。常绿小灌木。根茎呈念珠状,膨大,粗壮。叶通常集于枝端,纸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达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边缘有细锯齿,下面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紫色;萼片5裂,裂片近三角形;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至广卵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子房上位,花柱线形,浆果圆形,熟时红色,具细长的果柄。花期4~7月。果期10~12月。生于林下、山谷或溪旁等潮湿处。

【参考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纲目拾遗》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相关药材】:走马胎叶,红毛走马胎

【关 键 词】: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走马胎这种药材熬水泡手对孕妇有影响吗?

走马胎有祛风湿、活血散瘀的功效,一般内服时对孕妇、高血压等有所禁忌,但假如只是泡手的话,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我觉得如果是怀孕早期(三个月内),更好还是避免任何有可能存在的风险。

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 走马胎对人体的好处

1、走马胎,味辛、苦,性温,入肺、肝、胃经,具有祛风活血,强壮筋骨,散瘀消肿,解毒,止痛的功效。

2、风寒感冒导致周身疼痛,头疼,风湿关节筋骨疼痛等证。

3、跌打肿痛,可以配伍药物乳香,没药,三七等应用。

4、肝肾不足,筋骨萎弱等证:可以配伍枸杞,狗脊,淫羊藿,牛膝等药物应用。

关于本次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和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