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
哲学家培根的《论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
有关读书
哲学家培根的《论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又“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寥寥数语,诚哉斯言。
次读到这篇名著,是二十多年前苦学英文时,在《英语学习》上看到王佐良 的翻译介绍。其时英文程度有限,尚不能深切体会培根文体简明准确的妙处,倒是为王佐良的文言翻译所倾倒。记得王在论及翻译技巧时说,他往往是通读一段落数遍,以准确全面把握内容,风格等,然后一气呵成,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所理解消化的内容流畅地表达出来,而不拘泥与一字一句之辨义。深受启发,获益不浅。也因此结识了培根 的《随笔》(Essay)。
《随笔》是培根最 的著作之一,由三十八篇议论文构成。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以作者的独到人生观察,简约的文笔,明彻的智慧,数世纪以来,再版不绝,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著。曾由读者投票选为《人物》杂志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二十本书之一。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有《论读书》、《谈高位》、《谈真理》、《谈爱情》等。
务实的观察之中,不乏珠玑。比如“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谈美);“居高位者乃三重之仆役:帝王或 之臣,荣名之奴,事业之婢也。”(谈高位),皆是用朴质简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哲理的名句。当然,本书原是为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子弟所写的,有些内容虽有历史价值,今日看来难免不切实际。不过,读书的目的不是往脑子里填知识,而是学思考之方法。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说“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在国内时没有见到过《随笔》全本翻译,流传较广的是上述几篇短文。陆陆续续见到过不少译文,仍以王佐良的翻译准确传神。尤其是那种文言体,读来颇有历史感,有些译文甚至超过了原文的韵味。大概就是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体现吧。想起我的启蒙英文老师曾说,真正学好第二语言的根本,是本族语的水平。他的中文功底就相当的深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体会到确是如此。不过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从反面来体会的。如果允许做一个没有实验验证的心理学推论,本族语的水平其实是一个人整个语言潜能的具体表现。在成熟个体身上,学习第二语言所能达到的层次,当不会超出这个潜能的范围。
查了一下图书馆藏,居然找到一本王佐良的《英国散文新选》,当然其中收有《随笔》的五篇译文。还有一篇培根 。给有兴趣的朋友扫出来。至于原文,网上多多。
我的体会是对照王的译文读原文,既能学得大家风范的翻译技巧,也有助于理解培根那十五世纪英文原文,同时欣赏其内容,一举多得。因此把五篇的原文与译文对照放在一起,同时列出了整个原文的网址,以及《 图书馆》网上读书的网址。从那里可以读到全本翻译。不过,好像是很早的译文,半文半白,读起来生涩难懂。另外,网上一些书库网站也有部分译文,比如“亦凡”书库有三篇译文,没有给出译者。属于白话文译文,有兴趣者可以对照王的译文,会有些有趣的发现。
培根一向被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英国哲学家。但在英文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概全因了这本《随笔》。说起培根与英文文学,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不少人一直怀疑培根就是莎士比亚。关于这个猜想还有很多考证,可以在网上关于培根的网站看到一些内容。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培根《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