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学点滴
【案例】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后面安排了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练习。教学中,我效仿于永正老师激
《卢沟桥烽火》教学点滴
【案例】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后面安排了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练习。教学中,我效仿于永正老师激励学生反复读课文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提出比赛,引发再读兴趣
师:现在,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来比试比试,进行一次“师生复述课文大赛”,好吗?大家要想赢我,可没有那么容易。请大家再好好读读课文。
2.交流遍数,激起反复阅读
师:(问几个学生)这篇课文你到现在一共读几遍了?
师:我已经读N(比学生说的遍数多2)遍了,大家怎么可能赢得了我呢?如果输了,同学们一定不服气。来,咱们再来读读课文,进行公平地竞争。
3.同桌互述,全体参与练习
4.推选代表,进行个别复述
5.委托参赛,再给练习机会
师:哎呀,A同学复述得真是太棒了,我都不敢参加比赛了。谁来帮帮老师,替老师应战?(实际上再给学生一次复述的机会)
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反复的读与说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会复述。
在实际教学中,前面三个环节完成得非常出色。学生在练习朗读时兴致勃勃,十分投入;同桌互述时专心致志,气氛热烈。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教学进行到第四个阶段——进行比赛的时候,调整为两个学生同时参加比赛。一个学生复述,另一个学生在他不记得时进行提醒。
然而,最让我出乎意料的是第五个环节。学生们说什么也不同意我委托其他学生参加比赛。预设的教学 被打乱了。可如果我再花五分钟来复述课文,岂不增大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成本?我灵机一动,便说:
“同学们,你们两个人互帮互助共同参加比赛,而我只有一个人,这对我太不公平了。我找张翔同学作我的帮手,行吗?”张翔是班上成绩最 的后进生。
“……行。”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便欢呼开了。
“老师……”张翔的表情很不自然。他有些受宠若惊——我也能做老师的帮手?同时,他又表现出十分胆怯的样子。
“张翔,要赢得这场比赛,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你好好准备一下,明天早读课上我们来露一手。”我把时间延迟到第二天早读课,让他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第二天早读课,我在复述时故意在一些地方停下来,显出“破绽”,让张翔好好地表现了一番。复述之后,其他学生都惊诧于张翔的转变,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还不时传来“张翔好样的”、“张翔进步了”的赞叹声。
经过师生讨论,比赛以师生平手告终。我当众向张翔致谢:“我要好好谢谢张翔同学,如果不是他,我可就要出丑了。”张翔的脸上露出羞涩而又幸福的笑容。他拿起书,认认真真地读起来。
【反思】
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充分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等设计出周全细致的教学步骤,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但“预设”不是一成不变,再巧妙的设计也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设想。即使是别人取得成功的教学实例,也有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诸多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的意外情况发生,并把这种意外当成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对原先的设计作出新的动态调整。上述案例中,当“委托参赛”难以实施时,我将计就计,顺势把再次练习复述的机会巧妙地转给一个后进生,让他间断地复述课文的一些部分,使这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同时又营造了刻苦努力,不断进步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