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江西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试题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趣找知识 2023-10-05知识百科
江西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试题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
江西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试题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考古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采铜遗址-江西瑞昌铜山铜岭铜矿,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过炼铜矿石,也可能是商王室的御用铜矿。这表明先秦时期A.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B.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生产C.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致D.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2,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部分是由西周王室所建立的。商王室除了要求被征服者尽纳贡与服役的义务外,基本上使被征服者原来的组织未经改变而保留下来。而在西周分封制之下,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商周的这一变化A.避免了族群之间的冲突B.推动了国家形态的完善C.构筑了周天子共主地位D.便利了中原文化的传播3.下表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这反映了此时期人物看法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墨子“有强执有命以说·······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A.儒家学说违背历史潮流B.社会持续动乱难以避免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周王室地区,都曾可能使用江西瑞金的铜矿为金属原料.说明三地存在经济文化往来,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三地存在相互交流,不符合多元一棒特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攻府对社会生产的干预指导.排除B项:材料没有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信息,排除C项。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周的诸侯国由王室掌管电域的趋势更明显,在国家管理上也更加健全,故B项正确。“避免了”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设问是变化,主旨是“国家形态的完善”,“构筑了周天子共主地位”与主后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原文化的传播”,排除D项。3.C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挨的利益,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墨子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主张兼爱,尚贤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登,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他们站在各自政治立场上,从不同方面批判否定儒家学说,这反陕了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A【解析】材料中第一层“西王母”可以体现雷家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远古帝王”“孝子故事”可以体现偶家钢常伦理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佛教因素,故与佛教无关,排除B项:武氏祠面像石多是人物西.并不凸显意境,排除C项:武氏柯建立的目的是祭粑先祖,保留历史遗存并非主观目的,排除D项。5.©解析】材料体现了唐们时期以他官居宰相职的现象楼见不鲜,这样能有效地限制相权,起到了加强君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强调君权的加强,且宰相为中央官员,与地方官员升迁果道是否拓展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家相一职,无法体观整个中央行政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强调唐朝以他官居宰相职的现象,其目的是分化、制约相权,强化君权,材料并没有涉及政府决策的步骤,过程以及结果,无法体现决策效率是否提高,排除D项6以解析】康氏露志铭中事望,理葬地点和认同始祖的变化都与华夏族紧密相连.反映了西域的康氏对华夏族的认同,即族样认同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域康氏基志铭书写内容的变化,并非是康氏一族定居地点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西域康氏慕志铭内容的变化,无法推出缓和了民族矛盾,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唐铜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体现不出域的扩展,排除D项。7.B解析]根据本题材料既括得出主要结论:店朝户口铁序混乱,土地兼并严重.使得税收难以为推,加剧了店政府的财政危机.B项正确。唐铜社会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并非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A项:此时均田制尚未德废除,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工具,与士地兼并关系不大,排除D项。8.C第析】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克争遗烈,商贩们特别往重自己的商品信餐和标记。商标作为一种广告承诺,在宋代逐渐流行开来.由此可见驰名商标的涌现反映了宋代商人竞争意识的增强,故C项正确。宋代商户推出飞名商标这是一种商业营销方式,但体现不出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是商业发展的结果,这与市民阶层的追求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驰名商标的涌现反陕不出宋代商业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排除D项9.D(解析】根据题干中“兵卫寡弱,有同儿戏等及所学可知,北宋初期为避免重帽唐末及五代的悲剧,极度强化中央集权,造成地方权力被过度削弱,州郡空成,无法助范盗贼,D项正确。重文抑武的社会风气不是材料中所述的地方防卫力量虚弱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因地方军事力量薄两导致了社会治安的混乱,这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威协的是宋代的边境军事安全,材料中所述的是宋朝地方社会治理的问题,排除C项10.D[解析】蒙元时期,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雷学遗到陂坏,儒士地位较低,虽得到一定优待,但进行了限制:明朝统治者将雷学重新提升为官方独尊的政治文化,儒十地位获得提升,故D项正确。理学官方化是在宋朝,排除A项:材料中统治者对于儒士的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统治者所秉持的政治文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与杜会环境和选官度并无必然联系,排除B、C两项。11,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中外交蓬更加密切,中国瓷在西欧愈发受到欢迎,贵,门为了满足生活需求,定制相应的瓷器,这种来样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仅丰富了青花瓷的图案,而且使青花瓷出现了专门的品类纹章瓷,C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当时中回聪人世界市场,但无法体现其被迫性,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应该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题干中提示这是为西欧贵挨定制的瓷器.因此B项的“普及”与中国瓷在西方传播的实际程度不符,排除B项:仅仅通过材料中中国工匠为西做贵族定制瓷器的描述.无法证明其沉述享乐,排除D项1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制造局重要工厂的厂长均由外国人担任,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欠佳,说明企业管理存在弊端,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创办江南制造局,开展军工产品生产,属于现代化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列强对企业发展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中江南制造局采用西方科技.只是生产的产品质量欠佳,排除D项。13.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从1840年到1936年,全回农村土布的产量和用纱量都出现下降挡势,但土布用机纱量却呈现增长着势,相比机妙量在用纱总量中的占比增加,土纱量在用纱总量中的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知随着机器纺纱大量涌人市场代整手工纺纱,农村土布用纱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市场购买,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故D项正确。列强在经济上侵华方式的重大变化指由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材料无法得出这一信息.排除A项:材料信息看不出棉纺织业的布局,排除B项:材料说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退出”一词过于绝对,且自然经济在新中国成立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C项说法与这一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14,A【解析]根据材料,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认为推翻了清政府就是完成了民族革命,在919年又提出只有中华民族复兴才是真的完成民族革命,说明他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受到外族压迫,而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事实,认识到了民族解放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中国领导人于1921年成立,新三民主义在1924年提出.时间均与材料不符,排除B.C两项:材料提到孙中山对民族主义认识的变化.并无孙中山反思辛亥革命.找到失败根源的信息,排除D项15.叫解析】“社会主义欧美极盛…主张纯粹社会主义”可知,中国社会党主张用杜会主义改造中国:“今于此人权发达之期,社会进步基于白由之筐促”可知,中国白由党主张用白由主义改造社会:“提信工人尚武,主持工界参政”可知中华民国工党希望参加政府运作,改良社会,由此可见,当时社会改良思湘活跃B项正确。中国领导人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而且自由党并非信仰社会主义,排除A项:“深入人心”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涉及的人是很少的.“成熟、说法夸大,排除D项16.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7一1937年,中国领导人须导革命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这一土地政策极大地微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授红军,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于1927年失败,排除A项:1930年抗日战争还未开始,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红军增加的兵员由以俘虏为主变为以革命区民众为主,兵源改善并非是反围则斗争的结果.排除D项。17.【容案】(1)须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北击匈双,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地区:设河西四椰: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城的军政机构: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1点2分.共6分)(2)不同之处:元铜通过直属中央的宜政院对西爱地区实行管理:而明铜则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数封西藏僧俗首领为“王”“法王”,建立羁摩性质的都司等机构。〔1点2分,共4分)表现: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面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裁的管辖权。(1点2分,共4分)【解析】(1)变化:依据材料“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那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那县并立的格局被制底改变”,并结合所学,汉武帝通过衡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可知北击甸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大片地区:设河西四那:再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巩固西南、东南边翻地区统治的具体措施即可。(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依据材料“明橱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元闭设置宜政院这一中央机构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而明朝则通过款封西藏僧俗首领为“王”“法王”,建立霉摩性质的都司等机构来管理。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从册封宗教首须,设置机构和顺布法律等角度回容。18.【答案】(1)增长相对援慢:大起大落(或起伏性大):呈现阶段性:受时局影响明显:清代中期增长迅猛等。《6分.容出3点即可》(2)原因: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或农业的进步):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默税制度改革(或“挂丁人亩”政策)的形响等。(4分)】影响:一方面,为封建经济的繁菜莫定了基确(或推动了康花盛世的到来):另一方面,人口急别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4分,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也可部情给分)【解析】(1)人口致量从公元前221年的3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13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6停,这表明增长相对缓慢:材料中人口突破600万、900万及1亿,2亿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人口在每一王钥之初一服人口较少,随着杜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人口渐渐达到每一王朝的顶峰,王朝末期受战争,动乱,疫病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减少明显,这表明时局变化对人口影响明显且人口变化起伏性大:根据“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可得出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增长迅猛(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及税制改革促进人口徽增,根据所学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及耕地面积的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影响,要坚持辯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人口增长对封建经济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口激增带来的资源危机及部分地区的环境危机等19.【答案】示例一看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具有高度同一性。〔2分)间述: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过程中,维新派和革命派虽然相互对峙,但它们是在资产阶级这个统一体中就如何建立资本主义国家而产生的分歧,其主张具有较大的同一性。首先,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是代表近代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他们主张的其体内容虽有不同,但是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要求掌握政治权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其次,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以救亡图存为目标.都试图将中华民族从专制主义的物领中解教出来,并实现民族独立,因此在爱国民主方面具有高度同一性:再次,改良派和革命派在思想上都受到了西方社会契约、三权分立、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的影响,在改良或者革命理论渊源方面亦具有高度同一性。总之,改良派与革命派虽然变革方式不同.但在社会基础,理论渊源和反封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总体目标上都是相互联结的.具有高度同一性。(10分)】示例二看法:挽叛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2分)闸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深冲肢了“天闭上国”的观念,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是对西方侵略和挑战的回应,箱含了朴素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理念。洋务运动时期,中同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求国家富强,但也有早期锥新派提出了制度之变.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重点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以数亡图存为宗旨,渴求实现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的独立与统一。中国领导人成立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且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恩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缝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总之,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民族国家而奋斗,历时一百多年,最终得以实现。(10分)》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