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3-10-05知识百科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内容:
龙岩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内容:
龙岩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B.龙山文化的传承C.红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2.殷商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群体,而且是一个政治群体、军事群体、阶级群体,但地域辐射有限。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是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这种变化A.促进了西周华夏认同的形成B.使部族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C.弱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D.有利于早期国家域的扩展3.周礼规定,贵族列鼎数量为王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196年,江西省新干县西周墓中出土了5件铜鼎,大小依次递减。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A.血缘政治的完善B,铸铜技术的进步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中原文化的扩展4.西周时期国都之分相当严格,野鄙之人可以进城买卖交易,但不得在城中定居。到了战国时期,国人务农者觉得住在城里到田间耕作十分不便,迁居乡野;野鄙之人也有进城据住,改操他业者。这一变化A.缩小城乡发展差距B.加速等级制度解体C,推动社会变革转型D.促进小农经济发展5.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6.下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王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论述出她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隆剂礼尊贤而王,重法爱尽而霸《苟子·强国》礼者,法之大分,举之纲妇也《苟子·劝学》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察举制度从出现到成熟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至曹魏时被九品中正制取代,是统治阶级在其统治区域内公开的、大规模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察举制度的实施,为汉朝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具的官吏,社大了统治阶级力里,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玫治的发展和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大一统的汉朝统治中国四百年的重要基石。察举制度对社会玫治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实施使包括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内的各地优秀人才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特别是生活在下层的有识之士。这批人知百姓疾苦,历经下层生活之艰辛,直言善谏,对统治集团人员结构的改善,中央与地方声气之相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一一摘编自吕承《浅析汉代察举制度》材料二隋畅帝开创进士科,是科举制形成的重要标志,进士科成了后来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同以往人才选拔制度相比较,科举考试对知识等各方面的考核更为客观、具体。人才的选拔淡化出身,关注的是人的才学品德等内容隋朝科举制在分科取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隋朝灭亡后,唐政府力求使科举制更加系统完善。为此,唐朝增设了考试科目,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扩宽了选举范围,发据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同时,唐太宗还设立了国子监、支持民间开设学校,发展教育。武侧天创立了武举与殿试。武举主要由兵部来考核,表现突出者就能够直接授官,毁试贝则是由皇帝亲自进行策问。一一摘编自邓文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宫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敬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门。一一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原因: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受到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天文学发达;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4分,任答四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划分农耕周期、安排农事劳作,推动农耕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了各具节气时令特色的民俗活动;为后世农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4分,任答两点即可)18.(10分)(1)①西周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别称,汉代明堂是独立建筑。西周明堂呈长方形,汉代呈“亚”形。②汉代尊崇儒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因此,汉代在根据儒家经典复原明堂时,融合了阴阳五行思想。汉代明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6分)(2)①5世纪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②明堂是体现国家礼仪的核心建筑,故北魏以修建明堂的方式,彰显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4分)19.(22分)(1)影响:使大批德才兼具的人才进入仕途,壮大了统治阶级力量;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巩固了汉朝的统治;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推动了文化教有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改善了统治集团的人员结构;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纯洁了吏治和社会风气,扩大了统治基础。(任答4点,8分》(2)不同:察举制重视品德,科举制分科考试,更为客观、具体;察举制相对封闭,科举制淡化了门第观念,更强调才学,更开放;察举制实行乡举里选,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科举制由中央主持考试,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相同:均为封建政府的选官制度,都重视人才的学识和品德,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的进程;都对社会进步和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促进了儒学和教育的发展。(4分)(3)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20.(12分)示例1:观点:汉唐的历史进程存在相似性。论述:汉唐都在前代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王朝,在王朝初期分别继承和发展前朝的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三公九即制、郡县制等制度;唐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制、科举制等制度。汉唐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在王朝初期都实行与民休总、轻徭薄赋的政策,都出现政治清明,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思想上以思想为正统,兼收并蓄。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和亲政策等)。最后都因政治黑暗、官官专权、土地兼并等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致使王朝灭亡。综上所述,汉唐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相当重要的历史时期,都为璀操的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贡献,推动了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示例2:观点:汉唐历史进程具有显著的嗟异性。论述:在政治方面:汉朝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时期,而唐朝是官僚政治的成熟时期汉朝实行察举制,标准为德行和才能,到后期演变为门第塑族,士族政治开始形成;唐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与做官相结合,使士族政治走向衰落。经济方面:汉朝南北经济展水平差距较大,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岭济趋向平衡,对外贸易海陆并重并范围较广。思想方面:汉初实行黄老学说,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玫策,儒学权咸受到挑战,韩煎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综合上述,汉唐历史发展进程虽然出现差异性,却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示阴3:观点:汉唐历史的断续异同体现了朝代循环的历史规律。论述: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先后平定异姓王、吕氏之乱,出现了“文景之治”。汉丽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征讨匈奴开疆拓土,使汉王朝到达顶峰。到东汉末年,宦官外戒专权,豪强地主分裂割据,东汉朝陡向灭亡。唐初发生“玄武门之变”后稳定了政局,逐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实行开明的民政策,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最线导致王朝走向灭亡。综上所述,汉唐历史是由乱到兴,由兴到乱的历史进程,两代王朝治乱兴衰,体现了朝循环的历史规律。示例4:汉唐历史进程既有相似性,又有显著的送异性。(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似5:汉康历中进程具有内在的连特性。(论沫言之有理思可)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