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4第5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二)政治试题
国考1号4·第5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二)政治试题,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国考1号4·第5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二)政治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高中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蜩第I卷(选择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题共12小题
C.土地所有权由公有变为私有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3.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
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
这种思潮的出现A.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导致国家走向分裂和动荡不安C.是江南经济不断得到开发的结果D.是传统文化多维度融合的产物4.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史诗”
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A.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B.杜诗情感色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C.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D.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作用5.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鼓励武将“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
”多数武将照做
后来宋真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自有马多如簇
”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6.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仍规定“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
嘉靖(15221566年)以后,各种铜钱都同白银发生联系,规定比价
在有些地方,白银是唯一的货币,铜钱几乎被废弃
当时,白银地位发生变化的客观条件是A.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B.政府海禁政策的放松C.市场白银数量的增多D.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7.清初,八旗中的两黄旗和正白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由诸王、贝勒直接统辖,称为下五旗
雍正时,下诏将下五旗首领固山额真(意为旗主)之名改为固山昂邦(意为旗的大臣)
此举A.加大了下五旗离心倾向B.破坏八旗兵民合一机制C.减少了君主集权的障碍D.降低了下五旗工作效率8.“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C.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9.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
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
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B.彻底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D.调和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矛盾1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贸易遭受重创:上海日常积压的货物约三万吨:杭州的出口货物如生丝、茶叶、羊毛、杂粮等农副产品被迫停止交易:汉口市场的牛皮、芝麻、油类、布匹等商品“皆因出口稀少,顿减其值”
这表明A.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B.传统家庭手工业濒临破产C.近代经济深受世界市场影响D.战争阻断中西方贸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