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趣找知识 2023-10-25知识百科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挥题1.在道家和偶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
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挥题1.在道家和偶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内容:
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挥题1.在道家和偶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偏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A重建等级秩序B.强调道德标准C.维护统治行为D.规范个人修养2.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测汉当土德”。上述现象()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3.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共设13州,其中青州“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该时期为()A奏朝末年B.西汉初期C.东汉末期D.北宋初年4.貌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统辖九即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出()A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B.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C.南北文化交融促进制度剑新D.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5.下表是中国古代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该群体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寒门子弟B.南方士人C.少数民族D.世家大族6.据《宋史》记载,宋仁宗以仁治国,他驾崩时辽道宗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且此后辽国历代皇帝皆“幸其御容如祖宗”。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宋辽矛盾逐渐消除B.和平成为宋辽人民共同原望C.中原文化认同加强D.宋辽间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7.如表为明代山东、辽东、浙折江沿海海防卫所数量对比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辽东沿海地区山东沿海地区浙江沿海地区唐宋时期,广开科举,使得赛人有了入仕的机会,所以材料群体应为塞门子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将南北方士人进行对比,无法断入仕群体到底是南方士人还是北方士人,除B项,材抖中没有少数民族士人的相关论述,除C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赛门子弟的入仕机会减少,世家大族是入仕群体的主流,隋、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出现并日益成熟,春门子弟的机会逐渐增多,D项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据《宋史》记裁,宋仁宗以仁治国,他驾崩时辽道宗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其建衣冠家寄托哀思,且此后辽国历代皇帝皆“幸其御容如祖宗”。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宋辽矛盾逐渐消除B.和平成为宋辽人民共同原望C.中原文化认同加强D.宋辽间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奉其御容如祖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有着长期的和平局面,同时辽朝视宋仁宗如祖宗,说明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矛盾相对来说有了缓和,但不能说“消除”,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宋辽人民的共同愿望,除B项,宋辽之间并不是宗藩关系,除D项。故选C项。7.如表为明代山东、辽东、浙江沿海海防卫所粉量对计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辽东沿海地区山东沿海地区浙江沿海地区卫域数量31013所城数量1323总数2336A.江南地区倭忠较比北方严重B.玫府实施重陆防轻海防的战略C.经济发展彩响军事战略布局D.玫府对西方殖民活动有所警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问,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潮时空是:明明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明代时期,浙江沿海地区的所城数量远高于北方地区的沿海,这主要和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说明的是经济发展影响军事骆布局,C项正确,仅从卫所数量是无法判断出倭患的情况,除A项,材料所述地区都是沿海地区,非内陆,除B项,明朝中后期主要面临的世倭患,与西方殖民活动无关,除D项。故选C项。8.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玫事,预者新”,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刘刻递、魏忠贤等“权阅”;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一一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草,终清一代宦官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A官停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同,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虽然明太祖时期规定宦官不得干政,但在明代却仍然出现了宦官干玫的情况,清朝设立了内务府,但清潮并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是,明期时期皇帝任用宦官制衡内阁威士大夫官僚集团,但清朝时期裙主专制达到顶峰,不需要宦官制衡其他机构或集团,C项正确,宦官在明朝也没有法定的决策权,明朝宦官干政并非因为官惊制度不完香洁成,除A项,明朝珠元璋废丞相之后,中枢权力机构就已经异化,这不是浩成明清宦官权力不同的原因,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方面,并非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中央集权方面,除D项。故选C项。9.鸦片战争后,林贝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B.握弃了夷夏现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D.萌发了海防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鸦片战净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第路而非学习西方技术,非除A项;“据弃了夷夏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夷夏观念的变化,除B项;材料表林侧徐萌发了海防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除C项。故选D项。10.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关,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B项正确;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以学习西方的民主玫体有关,除A项;新文化运动并没有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不属于三者的共同点,排除C项;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并不以反封建专制为最终目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非除D项。故选B项。11.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贝侧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社会结构的变迁B.北洋政府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C.外交失败增强了国人的主权意识D.新文化运动起源地的宣传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商业和工业人口占有很高的比例,受工业文明的影响,各阶层的抗争意识更为强烈,而北京的工商业规模不大,难以掀起具有全局意义的罢工、罢市斗争,因此“三罢”斗争首先出现在上海,A项正确,C项是北京与上海的共同点,不能解释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排除;D项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不是根源,除。故选A项。12.从193的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领导人员的修养张间天《领导人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领导人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A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动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及其余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活动都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凝来力战斗力,能够加强光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项正确,材料中的活动与”左倾错误无关,除A项,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诚,除B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除D项。故选C项。13.如表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从业人芳动力产耕地土地产值员值(千公顷)(元/公顷)(千人)(元人)19世纪80年代63047160118158.3762.3620世纪30年代93886200444177.2583.02年增长率0.800.500.230.59A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B.小农经济已经逐步瓦解C.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颗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近代中国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从业人员增长稍快,但土地产值增长较慢和劳动力产值增长较慢,侧面反映了我国近代农生产力并未有较大突破,尚未进入现代化农业,体现了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A项正确,小农经济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但整个近代依然占据主导,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农业商品化体现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况,材料信息无法说明,C项除;表格数据未体现农产品出口情况,无法说明其卷入世界市场,除D项。故选A项。14.新中国“一五”计刻指出:“矿产资源的探和它的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矿产资源探()A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B.使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C.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D.促进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矿产资源的探和它的探进度.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对矿产资源的探是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看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这与题意不符,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矿产资源的探与工业建设的关系,“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问题,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为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挥题1.在道家和偶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偏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A重建等级秩序B.强调道德标准C.维护统治行为D.规范个人修养2.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测汉当土德”。上述现象()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3.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共设13州,其中青州“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该时期为()A奏朝末年B.西汉初期C.东汉末期D.北宋初年4.貌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统辖九即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出()A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B.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C.南北文化交融促进制度剑新D.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5.下表是中国古代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该群体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寒门子弟B.南方士人C.少数民族D.世家大族6.据《宋史》记载,宋仁宗以仁治国,他驾崩时辽道宗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且此后辽国历代皇帝皆“幸其御容如祖宗”。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宋辽矛盾逐渐消除B.和平成为宋辽人民共同原望C.中原文化认同加强D.宋辽间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7.如表为明代山东、辽东、浙折江沿海海防卫所数量对比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辽东沿海地区山东沿海地区浙江沿海地区唐宋时期,广开科举,使得赛人有了入仕的机会,所以材料群体应为塞门子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将南北方士人进行对比,无法断入仕群体到底是南方士人还是北方士人,除B项,材抖中没有少数民族士人的相关论述,除C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赛门子弟的入仕机会减少,世家大族是入仕群体的主流,隋、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出现并日益成熟,春门子弟的机会逐渐增多,D项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据《宋史》记裁,宋仁宗以仁治国,他驾崩时辽道宗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其建衣冠家寄托哀思,且此后辽国历代皇帝皆“幸其御容如祖宗”。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宋辽矛盾逐渐消除B.和平成为宋辽人民共同原望C.中原文化认同加强D.宋辽间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奉其御容如祖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有着长期的和平局面,同时辽朝视宋仁宗如祖宗,说明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矛盾相对来说有了缓和,但不能说“消除”,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宋辽人民的共同愿望,除B项,宋辽之间并不是宗藩关系,除D项。故选C项。7.如表为明代山东、辽东、浙江沿海海防卫所粉量对计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辽东沿海地区山东沿海地区浙江沿海地区卫域数量31013所城数量1323总数2336A.江南地区倭忠较比北方严重B.玫府实施重陆防轻海防的战略C.经济发展彩响军事战略布局D.玫府对西方殖民活动有所警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问,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潮时空是:明明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明代时期,浙江沿海地区的所城数量远高于北方地区的沿海,这主要和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说明的是经济发展影响军事骆布局,C项正确,仅从卫所数量是无法判断出倭患的情况,除A项,材料所述地区都是沿海地区,非内陆,除B项,明朝中后期主要面临的世倭患,与西方殖民活动无关,除D项。故选C项。8.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玫事,预者新”,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刘刻递、魏忠贤等“权阅”;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一一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草,终清一代宦官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A官停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同,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虽然明太祖时期规定宦官不得干政,但在明代却仍然出现了宦官干玫的情况,清朝设立了内务府,但清潮并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是,明期时期皇帝任用宦官制衡内阁威士大夫官僚集团,但清朝时期裙主专制达到顶峰,不需要宦官制衡其他机构或集团,C项正确,宦官在明朝也没有法定的决策权,明朝宦官干政并非因为官惊制度不完香洁成,除A项,明朝珠元璋废丞相之后,中枢权力机构就已经异化,这不是浩成明清宦官权力不同的原因,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方面,并非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中央集权方面,除D项。故选C项。9.鸦片战争后,林贝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B.握弃了夷夏现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D.萌发了海防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鸦片战净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第路而非学习西方技术,非除A项;“据弃了夷夏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夷夏观念的变化,除B项;材料表林侧徐萌发了海防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除C项。故选D项。10.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关,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B项正确;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以学习西方的民主玫体有关,除A项;新文化运动并没有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不属于三者的共同点,排除C项;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并不以反封建专制为最终目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非除D项。故选B项。11.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贝侧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社会结构的变迁B.北洋政府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C.外交失败增强了国人的主权意识D.新文化运动起源地的宣传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商业和工业人口占有很高的比例,受工业文明的影响,各阶层的抗争意识更为强烈,而北京的工商业规模不大,难以掀起具有全局意义的罢工、罢市斗争,因此“三罢”斗争首先出现在上海,A项正确,C项是北京与上海的共同点,不能解释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排除;D项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不是根源,除。故选A项。12.从193的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领导人员的修养张间天《领导人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领导人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A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动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及其余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活动都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凝来力战斗力,能够加强光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项正确,材料中的活动与”左倾错误无关,除A项,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诚,除B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除D项。故选C项。13.如表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从业人芳动力产耕地土地产值员值(千公顷)(元/公顷)(千人)(元人)19世纪80年代63047160118158.3762.3620世纪30年代93886200444177.2583.02年增长率0.800.500.230.59A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B.小农经济已经逐步瓦解C.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颗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近代中国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从业人员增长稍快,但土地产值增长较慢和劳动力产值增长较慢,侧面反映了我国近代农生产力并未有较大突破,尚未进入现代化农业,体现了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A项正确,小农经济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但整个近代依然占据主导,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农业商品化体现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况,材料信息无法说明,C项除;表格数据未体现农产品出口情况,无法说明其卷入世界市场,除D项。故选A项。14.新中国“一五”计刻指出:“矿产资源的探和它的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矿产资源探()A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B.使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C.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D.促进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矿产资源的探和它的探进度.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对矿产资源的探是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看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这与题意不符,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矿产资源的探与工业建设的关系,“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问题,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为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