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3-11-04知识百科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内容:
海淀区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3.11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内容:
海淀区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3.11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20世纪重要的英语诗人奥登,在评论叶芝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仔细思量,这里的爱尔兰,应该不但指叶芝的地城意义上的祖国,更主要指文化意义上的故乡。奥登的话揭示了文化的强大制约力。对于一个作家,他接受制约的方式,以及他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依赖于语言一准确地讲,是他使用的母语。一种语言的最高成就,它的节奏和韵律,幽微和曲折,它的本质和秘密,也是通过最优秀的作家作品体现的。在俄语,是普希金、托尔斯泰,莫语世界不能忘记莎士比亚和哈代,而在汉语的天空,最亮的星辰是屈原和李白,是曹雪芹和鲁迅。一位作家,他从写作中获得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是他确信,有人分担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喃喃自语正被千万只同一种语言的耳朵倾听。共同的生存境遇,让他和他的读者明白什么样的话语和声音连着最深的疼痛。而共同的文化背景,则使他们更能够听得出哪是正色厉声,哪是弦外之音,哪些静默不亚于洪钟大吕,哪些笑声其实是变形的哽咽。他与他们之间不需要解释,相比条陈缕述,更多的是相视莫逆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必定是为他的同胞而写作,以赢得他们的赞誉为目标,此外的其他动机都是可疑的。尽管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成一个村庄,但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深处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无法获得对等的理解。它们涉及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城默。我们如何使外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取材于彭程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从本质上说,语言文字就是特定的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特定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关于如何联络、思维和识别等等的操作系统。可以说,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历史上曾出现不少因语言而造成的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异国他乡,几句母语或家乡话,会使两个陌生人倍感亲近,“乡音无改”也只是表明“我”仍然属于原来的那个群体,母语情结往往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联系着。许多时候,人们关注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用哪种语言方式说,这就是语言的身份识别功能、语言的“图腾效应”。一位海外的中国诗人说,每当他听到“碧海”“沧桑”“江湖”这些汉语独有的词汇时,都会莫名地激动,甚至落泪。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有不同之处,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人类的思维都是相同的。了解一个群体或民族,首先要了解它的语言,学习它的语言,并且最好是“地道得不露蛛丝马迹”。这其实是在要求,遵从这种语言的思维习惯,甚至还要学习和遵守这种语言的语言习俗等。如果不了解中国人的整体思维特,点,就很难理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背后的贬义。不同语言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也大不相同,像德语等西方语言,在表达上通常更加直接明确,而中文则更为含蓄多义。(取材于肖贤彬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民族生活的所有信息都积淀在民族的语言中。语言和人的关系,就像云和天的关系,是如此牢固,只要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语言的生命就不会断绝,而只要语言的生命的种子还存活着,民族生活及其精神文化的传统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中华文明能够延绵五千多年,成为人类历史上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因此语言的意义绝不止于为人们提供单纯交流的“工具”,它还从根本上使得交流中的人们的存在成为可能一语言不仅使人们在空间中的存在成为可能,即不仅是一个社会得以凝聚的神秘的黏合剂,它还使人们在时间中的存在成为可能。只要有语言,人们就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因为当人们要在时间中确认自己的时候,最先给他凭借的,就是语言。语言是人走不出去的生存的极限,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自己的母语中迷失。传统文化的生命,有赖于语言文字的生命。语言如果“转向”了,扎根于这种语言的传统必然也要跟着“转向”。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决不能仅从技能层面读论如何提高汉语修养,更要把尊重、敬畏、护卫、热爱母语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责任来看待。(取材于部元宝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奥登的话强调了文化意义上的故乡对于诗人创作的重要影响。B.屈原、李白、曹雪芹和鲁迅的作品,体现了汉语的最高成就。C.不同语言的作品很难转译,所以作家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同胞D.要想真正懂得“却道天凉好个秋”,需要破解文化的深层编码。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言是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用于联络、思维和识别的一种系统B.“一言不合,拳脚相加”的现象,表明人类也生活在语言世界中。C.语言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在思维、审美等方面的差异。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贬义,说明中国人追求思维的整体性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信息。B.书同文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C.语言使人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成为可能。D.语言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传统文化的转向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旅居海外的中国诗人听到汉语独有的词汇时流泪,与语言承载着民族的集体意识有关。B.“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几十年保持乡音不改,是为了更好地与家乡心相通、情相融。C.“供给侧”“云看展”“碳中和”等新语汇的传播,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新特点。D.几句家乡话能使两个陌生人倍感亲近,说明语言是人与人之间得以凝聚的黏合剂。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回答学好母语有哪些重要意义。(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范文正公读书堂,乃湖右常平使者兼灌守料院董侯所建也。初,文正公少孤且贫,从其母归朱氏。朱率遭之安乡①,公侍母偕来。尝读书于老氏之室日“兴国观”者,寒暑不倦,学成而仕,为时名卿。芭之士成知数慕,统堂祠之。既毁于兵,庆元初,宪使范公处义复创于观侧,因陋就简,将频圮矣。侯谓问学精勤,立大志于穷约者,莫如范公;名节不屈,成大勋于显用者,亦莫如范公,学者所宜宗师。将徙书堂于近城,庶使四邑之士,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乃卜澧之阳,惟东彭山突兀其前,诸峰环列,左右旁挟,两水东西来朝,气象轩露,胜景毕露,岂地灵显晦自有时耶!于是度材鸠工,分画经始。中建一堂,旁列两庑,设四斋以育士,植五间以为门。后创一楼,匾日“通经”,盖取文正公读书十年大通六经之旨之意。立文正公祠于堂之东偏,外又辟一门,嬷以周垣,克壮形势。栋宇华丽,轮奥鼎新,实一郡伟观也。堂成,士未有养,乃括没官之田,得数百亩,拘而籍之。贰车马公壬仲又助金千缗,增鬻田。为不朽计,侯命友龙记之。友龙尝读国史,见文正之助名事业铿绚宇宙,盖不特著见于参预大政之时,而实根本于穷居江湖之日。其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志已定于素,故能入赞万机,出破西贼,而致我仁祖四十二年之盛治者,公之力也。噫!以文正公之立身行己,视圣贤为无慊,而建功立业,又书之青史而不愧。盖其穷之养即达之施,幼之学即壮之行,犹火然泉达,有不客御。遭之士,其可不知取则战!今文正公之遗躅结范,既为遭人所敬幕,然非侯振扬而尊显之,其何以耸人心而激士气,俾强于为善,以振文正之绝响乎载?侯之心亦勤矣。士登斯堂,苟笃志好学,切《讲贯,绍文正之事业,以副侯之所期,则可以无负。堂建于宝庆丙成之秋,成于是岁之冬。费于公帮撙节之余,而无毫发科敛之扰。是皆可书,故并记之,以论来者。(取材于宋代任友龙《遭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注释】①范仲淹的继父朱文輪时任遭州安乡县令。②度材鸠工,分画经始:选备材料,招募工匠,规划设计,开始管建。③贰车:指副手。④公帮(tig):国库里的钱财。搏(z心n)节:节省。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赞万机赞:辅助B.视圣贤为无嫌檬:遗憾C.绍文正之事业绍:介绍D,以诊来者论:劝勉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乃湖右常平使者兼禮守料院董侯所建也邑之士咸知敏慕B乃卜澧之阳又书之青史而不愧惟东彭山突兀其前设四斋以育士C.D其可不知取则战以副侯之所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景仰他的高风亮节,追幕他的品行功业B.缭以周垣用围墙环绕四周C.盖不特著见于参预大政之时大概在他参与国家大事时还不能特别地显现出来D.俾强于为善使他们努力做得更好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前纪念范文正的祠堂毁于战火,范处义就着简陋条件进行了重建,现又将倒塌。B.董侯认为范文正是学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将读书堂移至州城附近,欲扩大其影响。C.读书堂改建在东彭山中,堂、庑、斋、楼等一应俱全,成为一郡之中壮观的建筑。D.读书堂建成后,发现曾经有侵占百姓土地的现象,相关人员因此受到了拘役惩罚。10.阅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10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②子日:“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治长》)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④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日:“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日:“内省不孩,夫何忧何惧?”(《颜渊》)】⑤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迷而》)(1)分别解释①②③⑤句中加点词“齐”“其”“习”“徙”的含义。(4分)(2)综合以上5则材料,概括孔子及其弟子对“省”有哪些认识。(6分)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