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生物识别:用自己证明自己》阅读及答案

趣找知识 2023-12-28知识百科
《生物识别:用自己证明自己》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①清早,你准备驾车上班的时候,不需要钥匙,只要对着汽车讲一句“引擎启动”;去

《生物识别:用自己证明自己》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①清早,你准备驾车上班的时候,不需要钥匙,只要对着汽车讲一句“引擎启动”;去银行,你也不需要带任何证件和银行卡,只要将手掌放在服务器的扫描口,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了;当你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不用钥匙,只要面朝着门站立一会儿,门就会自动打开……今天,这些曾经只能在科幻故事中见到的场景,因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现实。

②所谓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指纹、掌型、视网膜、虹膜等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笔迹、声音、步态等人的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科学家们想到利用人类的生物特征来验证身份,这是因为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而且这种“生物密钥”不会失窃或被遗忘。显然,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准确、安全、快捷,它被认为是信息社会中认证身份最好的方法之一。

③运用生物识别技术,首先要进入生物识别系统,系统将会记录你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然后系统对你进行生物特征取样,并将生物特征取样转化成数字代码存储下来。大多数系统并不存储完整的记录,而是分析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代码或图形以组成特征模板,某些系统还能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可随身携带的智能卡上。这样在某一安全应用领域,识别系统就可以把获取到的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

④生物识别是采用大数据量的相似匹配方法来验证身份,而传统密码采用的是相等验证方法,生物识别采用的验证方法确保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简单地说,当传统密码在网络传输中被拦截后,假冒验证的成功率是100%。而生物识别每次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并不完全相同,若被拦截并进行假冒验证,系统可以判定出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次数据,就会拒绝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

⑤但生物识别技术运用并非一片坦途,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项生物特征能达到完美无缺的情形,每种生物特征自身都有优点和缺点,有其适用范围。例如指纹纹线特征鲜明,提取处理方便,但有些人天生指纹特征较少,很难采集到图像,而且指纹采集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对手指湿度、清洁度等很敏感,脏、油、水都可能影响识别的结果,伤痕、脱皮甚至老茧都会影响指纹识别的效果。因此,在对安全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领域,人们往往需要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高精度识别系统。另外,生物识别系统预先采集的指纹、人脸和虹膜等信息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内,由于这些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一旦被入侵,身体既是钥匙又是锁的局面就被会打破。

取材于李珺《生物识别:用自己证明自己》

14.下列关于“生物识别技术”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识别技术就是个人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

B.生物识别技术利用人类生物特征来识别身份。

C.生物识别技术的科学依据是生物统计学原理。

D.生物识别技术需计算机、传感器等硬件支持。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因为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生物识别技术成为认证身份最好的方法。

B.生物识别过程的最后环节是特征比对,特征匹配与否决定生物识别技术的成败。

C.生物识别是采用大数据量的相似匹配方法来验证身份,故此假冒验证难以得逞。

D.人们要开发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高精度识别系统,以满足安全要求严格的应用。

E.生物识别技术必须处理好数据库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全力保证数据库不被入侵。

16.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材料,你是否会购买iPhone5s手机?请说明理由。(5分)

2013年9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5s手机内置了指纹传感器,这是数字设备首次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一“按”认证的时代来临了。

2013年10月20日,小A刚刚结束篮球赛,他发现过了与家长约定的见面时间,急忙取出iPhone5s,但手指一按再按,手机却无法解锁。

参考答案:

14.(3分)C

15.(4分)A B

16.(5分)

答案示例一:购买。iPhone5s内置了指纹传感器,快捷、安全,能随时随刻打开手机,即便手机失窃也不用担心信息丢失。因此虽然指纹采集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很高,有时打不开手机,也无关大碍。

答案示例二:不买。尽管iPhone5s内置了指纹传感器,快捷、安全,能随时随刻打开手机,即便手机失窃也不用担心信息丢失。但指纹采集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很高,需要用手机却打不开,不实用。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