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及解题思路

趣找知识 2023-12-28知识百科
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及解题思路
阅读的新要求

较之于以前的答案语文大纲,教育部 中心新近颁布的2007年答案大纲变化 。一是纲名定为&

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及解题思路

阅读的新要求

较之于以前的答案语文大纲,教育部 中心新近颁布的2007年答案大纲变化 。一是纲名定为“新课程标准语文科答案大纲”,新课程理念在答案中得到体现;二是将试卷的结构调整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呈现出多样性、选择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而调整的最主要方面则是在现代文阅读上,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大类。“必考内容”为一般论述类文体的阅读,“选考内容”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两类。

与试卷结构调整相呼应的是总体要求的进一步细化。以往的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笼统的,即“能阅读一般 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新大纲则将“必考内容”的总体要求确定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体,主要包括 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 、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由此可见,细化后的现代文阅读要求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明确界定了阅读的文本类型,如科技文文体是议论、说明类,文学类是诗歌、散文、 、戏剧等,实用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 、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这是对一直以来人们片面认为的现代文阅读就只考说明文和散文的有效反拨,提醒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二是明确区分了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层级。科技文是“阅读”,文学类是“阅读鉴赏”,实用类则是“阅读评价”。前者所谓的“阅读”是侧重于认读、指读、找读,尤以找读为重点,考查学生找寻、辨别信息的能力;后两者实际上处于同一个能力层级,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但具体要求上又有细微 别。

三是明确规定了不同文体阅读的要义。这主要体现在“选考内容”上。虽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在了解相关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但前者侧重于“体验”“感受”“品味”“领悟”“理解”“探索”,后者侧重于“准确解读”“筛选整合”“分析”“评价”“探讨”。

二、新要求下的现代文阅读命题走向

新要求必然催生新的命题走向。

先说“科技文阅读”的命题走向。

新大纲在这一块的具体要求有两个变化:①将“理解”层级中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取消了“鉴赏评价”以及“分析综合”中的“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词语”是指“词和短语;字眼”,“概念”是总结和概括出的科学认识成果,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变化发展的。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可见,将“词语”改为“概念”更明确了科技文的文体特征,因为重要“词语”是很多的,但并不是任何一个都可以拿来让考生理解。而重要“概念”则不同,它是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所借用或新建的词语,具有特定的内涵,意义的指归也是明确具体的。从阅读层面上讲,考生读这样的“概念”。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看作者是如何阐释与建构的。要从作者所建构的语境中揣摩它的内涵,把握其含义。因此,针对这一要求的命题将打破过去随意选词进行阐释、让考生判断正误的做法,会更贴近文本、贴近作者的本义。

“科技文阅读”不要求“鉴赏评价”。这是切合文体特征所作出的变革。而取消“推断和想象”,我认为这是明智的,因为考题所选择的材料,无论是自然科学类的还是 科学类的,都具有前沿性或前瞻性,考生可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但指望其沿着作者的思路作进一步的推断想象则是勉为其难与不切实际的。

以上是就大纲变化情况所谈的一点看法。下面我们从2006年答案科技文选材与试题设置的角度来审视2007年的命题走向。

选材方面,2006年17套试卷中。自然科学类9篇, 科学类10篇,可谓平分秋色。题材范围大致包括:环境保护、气候、生物学、化学、海洋学、城市学、民俗学、公众学、美学、 学等。这样的范围实际上已经很全面了,但我们在备考之时尤需关注本年度科技界的一些热点课题。笔者浏览了最近几个月 各部委以及世界科技界的工作动态与研究情报,发现以下课题值得关注:资源环境(包括环境规划)、公共安全、信息学、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生物学中的“膜生物”、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调控体系、再生资源研究、公共安全等。

试题设置方面,题数还会保持在3-4题,题型依然是单项选择题,命制思路与以往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取消的“推断和想象”题可能会被以前较少涉及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代替。

再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走向。

就选文而言,2006年17篇文学类文本,外国2篇,国内15篇。国内作品中,当代作家的多于现代作家的。体裁以散文为主。题材涉及: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等特点。

2007年的文学类阅读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1.体裁多元化, 散文的青睐度高。前几年的大纲只是讲阅读文学作品,没有限定体裁,但受全国卷的导向影响,都不约而同地青睐于散文。前些年就有不少有识之士预言散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会被打破,但因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内涵深厚丰富、情意醇厚绵长、篇幅短小精悍、手法灵活多变、尺幅能掀波澜,实在令命题者难以割舍。这种格局有望在2007年被最终打破。笔者以为,选现代诗歌的可能性最小,原因在于现代诗歌不像古典诗歌那样成熟,不足以作为考查学生鉴赏水平的媒介:而外国作家的诗歌,因流派、背景、翻译等因素,也不足以担任考查学生能力的重任。戏剧中的多幕剧,同样也没有被选做试题的可能,篇幅过长,卷面容量不允许。至于说独幕剧,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既要篇幅短小,又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在选择上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鉴于此,我们以为,2007年 将会更青睐于 和散文。

2.内外依然兼顾,境外作品略有增加。在全球化呼声日益高涨的当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尤显重要,外国作家的 作品进入答案试卷势成必然。2005年山东卷,2006年湖北卷、浙江卷就选用了外国作家的作品。新版教科书中外国作品所占比重也明显高于过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号,提醒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可轻视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3.题材由大而小,情感“内倾”有度。大主题主旋律的题材将逐步淡出考卷,语文之真味也会越来越浓。题材范围除上文所述外,我们还需注意诸如意志情 、审美求真、生命价值、当下心境、守护心灵、人格精神等。能体现情感效应、美感效应、哲理效应、文质效应的篇什尤会受人喜爱。有些篇什虽然也是贴近自身抒发个体情感体验,属于情感“内倾”的,但倘若属于那种个人化色彩过于浓烈的所谓“小女人散文( )”,因其“内倾”失度,不能升华为一种打动他人、具有普泛性特点的感染力量.这样的作品不会被用来做考题。

4.赋分大幅攀升,题量将有所突破。2006年各省试题现代文阅读的赋分在18-22之间。新大纲规定“必考内容”占80%-85%,“选考内容”占15%-20%。这意味着2007年“选考内容”的赋分在22.5-30分之间,按 涨幅计算,分值高于或等于2006年大多数试卷“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的分值。这是一个惊人的涨幅。增加的分值会“配”给鉴赏题、探究题。与此相对应的必然是题量有所突破,估计会由原来的4道题变成5-6题,即概括主题或表现手法、重要语句含义或表现力、形象或内涵揭示、作品意蕴发掘、人文精神或价值判断或审美趋向的评价、创意解读或个性化解读各一道。

5.题型更加开放。探究性学习、个性化阅读等理念进一步彰显。探究性学习、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这是新课程大纲特别强调的,目的是考查和发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感觉要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体现这一理念,试题的开放度会进一步加大。2006年部分 题已经初见新课程理念的端倪,并做出了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如山东卷第19题,湖南卷第20题。预计在新大纲指引下,这样的开放题将会在各地试卷中全面铺开。单一选择题的题型将会在这里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多项选择题(有可能是不定项选择)及问答题的形式。

这里尤需注意的是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问题。所谓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是指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以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产生独特的认知。但这样的“读”应是“填补空白”的“读”。应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努力追寻文本及作者的原初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背离文本做无中生有的发挥。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提醒学生牢固树立尊重文本的探究意识。

说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走向。

大纲规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文体包括:“访谈”“调查报告”“ ”“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这些文本样式从未用来命制答案阅读题,有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没有可资借鉴的试题,可以去蠡测它的命题走向吗?回答是:当然可以,大纲就是命题的依据。我们完全可以在吃透大纲精神的前提下大胆蠡测命题的走向。

研读大纲,我们发现,同样是阅读、同样是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侧重点和考察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学生审美能力、感悟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有鉴于此,“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会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1.会在准确解读上做文章。所谓“准确解读”,指的是在复杂的叙述材料中、在深刻的事理说明中,读懂作者的表达意图,全面、正确地把握文本信息。命题会涉及到作者的观点、倾向、文本价值、特色、意蕴等方面,选择题的形式、文字表述的形式都有可能出现。

2.会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访谈”“调查报告”“ ”“传记”等文本虽然在写法上可以综合多种表现手法,但它们的一大特点便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因此,这里面就有个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即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识去读懂文本。同样,“社科论文”“科学小品”是作者对某一专题深入研究之后写出的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研究性文章,专业性、理论性较强。读这样的文本,既要看到文本在阐述见解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更要看到作者对支撑观点成立的事理依据所作的阐述。这当中必然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

3.会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答案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考查。“鉴赏评价”层级中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

4.会在贴近文本、整体感知上做文章。无论是分析综合。还是鉴赏评价,抑或是探究,都强调贴近文本,靠“文本”下篙,思维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而整体感知,说白了就是不要将文本的组成“要件”肢解,而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访谈”“调查报告”“ ”等文本,有可能除正文之外,会附加诸如“背景资料一场外声音”等链接材料,阅读与解题时要善于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萃取、问题的提炼、价值的分析与意蕴的探究。比如有一道选自《丘吉尔自传》中的试题是这样出的:“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 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 家。请简要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如果不从整体感知人手,不结合文末附加的“补充介绍”,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道题的。

5.会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任何一个文本(包括实用类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比如有一篇通讯的阅读是这样设题的:“通讯《银牌,重似 》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显然,这就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考生需要用自己的思考去填补这样的空白。

一、 考纲解读:

2007年 语文考纲中,“现代文阅读”和06年相比,没有变化。但由于今年有四个省区率先进入新课程 ,新课程考纲该部分的内容变化却很大。新旧交替、逐渐接轨时期,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认真研读新课程考纲该部分的内容,对于今年乃至今后的复习备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新课程考纲 “现代文阅读”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列为必考的内容是:阅读一般论述和说明类文章。能力层级中,“理解”层的“重要语句”变成了“重要概念”,去掉了“分析综合”级的“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和“鉴赏评价”级的全部内容。选考内容中,除了列入 “文学类文本阅读”外,还列入了“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 、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应的,试题类型中出现了论述题;而试卷结构也随之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占80%~85%,选考占15%~20%。

所有这些变化,均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总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 重点突出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今年“阅读一般论述和说明类文章” 之所以会取代往年的 “能阅读一般 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是因为:作为一个正常的 人,论述和说明是 现实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两种基本表达方式。同理,往年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文学作品的阅读”今年只能屈居选考行列,也是因为带有鉴赏、消遣和教化性质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像论述和说明那样实用,并不是人人都必需的。

2、 着重突出新课程目标提出的高中生应该获得发展的五种能力:积累和整合、感受和鉴赏、思考和领悟、应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

3、 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目标关于“阅读和鉴赏”的整体要求。考纲中不同板块不同能力层级中分条表述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课程标准中的原话。

二、考点预测:

(一)近年答案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走向:

近年来,答案试卷中科技文阅读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个领域 动向的文章,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目的是检测考生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在升学 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由于考纲内容相对固定,相应的,试卷结构、题型、考查内容也较为固定:科技文阅读通常在Ⅰ卷,4个题,分别考查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等;命题的选材范围一般在 科学领域的历史、文化、地理考古方面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生物生命科学及高新科技的研究和运用方面,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以04年为例,涉及考古的2个,涉及生物生命科学的6个,涉及环保的1 个,涉及资源开发的1个,涉及社科文化的1个,涉及高新科技的1个,涉及物理的 1个。05年,涉及考古的2个,涉及生物生命科学的6个,涉及社科文化的5个,涉及高新科技的1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利用现在已成全球共识,而21世纪又是公认的生物生命科学高度发达的世纪,高新科技的研究开发和运用又是与时俱进的热门话题,而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方面的内容专业性太强,受答案各个因素的制约,命题难度较大。

06年,全国17套卷中,共有19道科技文阅读题。其中,社科文11道,自科文8道。闽、津例外,各二道。有11个省市为三道客选题;有四道客选题的是鄂、湘、浙、辽四省;福建每段各二个客选题。主客并存的是:北京二客二主且仍在第Ⅱ卷,上海一客四主。命题选材:自科文涉及气候环境(1个)、生物及生命科学(5个)、化学 品(1个)社科文涉及建筑与人居环境(3个)、人类生存与发展(3个)、文化传承及文化危机(2个)、思想意识形态(2个)、文物保护(1个)。从命题选材来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是其主旋律。考点涉及重点概念含义、有效信息筛选、文意理解和推断想像。

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是从98年宗璞的《报秋》开始恢复的,此后试卷结构和题型基本保持稳定:文学作品阅读在Ⅱ卷,题型是三主一客(双选),选材绝大多数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散文名家的作品,如02年林非的《话说知音》,03年柯灵的《乡土情结》,04年的孙犁、茅盾、徐志摩、石评梅、朱湘、吴冠中和05年的冰心、何为、李健吾、严文井等;近两年开始扩大到当代文坛较有影响的作家,如陆文夫、刘心武、刘长春、苏叔阳、周国平、李汉荣、韩少功、冯骥才、史铁生、高林瑜、肖铁等。另外还有极少数的外国作家作品,如04年辽宁卷纪伯伦的《认识自我》等。

06年,17套题 有17篇散文,其中现代的5篇,当代的10篇,外国的2篇。破例没有出现 。命题数量和题型,多为四道主观题;也有少数例外,保留客观题的省份有:京、津、浙均一客三主,沪为一客六主,渝为五主。考点覆盖:段意、句意、主旨、感情和写作意图,观点、立意、视角异同的评价和赏析,信息的筛选整合,语言特点、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人称变化等技法技巧和表达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写人物评论等。

从作家作品这个角度分析,大多省市选的是名家之作,尤其注重当代作家,如冯骥才、丰子恺、林清玄、毕淑敏、方令孺、黄秋耘、牛汉、汤世杰、肖融等人的作品;在普遍关注国内作品时,鄂、浙则分别选法国都德和米•图尼埃的作品;大多省市选用省外作家之作,而福建却选了本省作家粱遇春的作品;四川选的则是河南业余作家冯杰的作品;同时,对军旅作家作品的选择也格外突出:鲁、赣、渝分别选了朱增泉、周涛、阎连科的作品。由此可见, 06年答案语文大阅读作家作品的选择,与时代非常贴近,多篇选自近年新作,甚至选去年或今年刚出版的,如江苏选汤世杰的《一幅烟雨牛鹭图》,原载06年3月的《文汇报》。四川选冯杰的《乡村的瓦》,原载05年《散文选刊》第7期。

(二)近几年较有新意的题型

02年:上海卷阅读(一)第1题将文学常识放在该部分考查(几年来一贯坚持);阅读(二)第7题要求将列举出的成语按不同的来源归类,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文积累;第9题则对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学生关注生活,着意培养思维品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做具体分析。

03年:上海卷阅读(一)科技文《目光》中的第4题:请联系生活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目光还有不同的“温度”;

阅读(二)将“人物访谈”纳入阅读材料,极大的开阔了学生视野;

阅读(三)第16题将阅读理解和写作结合起来,新颖别致: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字左右)

04年:北京卷《普希金之家》 第 22题: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上海卷(一)第6题: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

05年:福建卷第12题: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一dié( ) (2)xiāng qi&agr e;n( )( )

上海卷阅读(一)第5题: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阅读(二)第12题: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这样说: (100字左右) (6分);

湖南卷第21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⑴“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⑵“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⑶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06年:山东卷第19题:联系本文,结合学过知识,写1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

湖南卷:单独设第六大题16分,要求考生: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⑴简析《在山 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⑵简析《在山 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⑶简析《在山 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另外,上海卷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独立的命题特色:试卷结构由阅读和写作两部分构成;阅读80分,选材涉及科技文、文学作品、古诗文,并紧密结合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进行综合考查,形式多样,常变常新——既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又不降低 信度、效度和难度,同时又鲜明突出了重能力考查的命题原则。05、06两年,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福建已迈开了答案命题改革的步伐,采用了上海模式。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省份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因为“上海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课改精神,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答案命题的总趋势。尤其是自今年以后,全国各地将相继进入新课程,那么今年的新课程 大纲所显现出来的端倪,将给我们这些暂时的旁观者、局外人以诸多的启示!

(三)07年现代文阅读考点预测

就老课程地区而言,现代文阅读将更进一步体现近几年来该题的一些命题特色:

1、 科技文阅读选材社科、自科并重,略侧重于社科文,社科文内容将继续关注文物考古与保护、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版年画)开发与利用,文化、体育、饮食、建筑艺术与人居环境等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领域;思想意识形态和人的 行为等;自科文内容将继续关注生物技术及生命科学,气候变迁和环境保护,现代 生活引发的诸如电子污染、富贵病、职业病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消解,高新尖端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毕竟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仍将是其主旋律。而题型、题数则会相对稳定。但要密切关注近几年个别省市特色命题的与众不同之处。

2、文学作品的阅读,将仍以现当代的散文为主打内容,但取材范围决不会仅仅局限于几个名家名篇,将进一步走向普通化、大众化,而选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则 是 的。思想深刻的历史文化散文和技法 的议论抒情散文将成 ,选文内容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性。有人认为,近几年文学作品阅读中, 的呼声日高,但命题仍然侧重于散文,是由于命题人的思想比较谨慎。其实,这是由各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决定的!四大文学体裁中,诗歌、散文属于抒情文体,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便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易于体现答案的效度;之所以不出诗歌,是因为诗歌篇幅有限,阅读量不够,答案的信度和区分度不好控制;而 和戏剧则属于叙事性文学作品,思想深度或曰作品内蕴不够,不便于区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

新课程实验区而言,现代文阅读则会有全新的面孔:

(一)必考部分:

一般论述和说明类文章,既然着眼于表达方式,那么命题首先关注的,将是这两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其次才是文章的内容。因此所选社科文和自科文内容不会太艰涩难懂,但“论述”和“说明”的文体特征 规范,考点所考查的内容自然不会因循守旧,尤其是考纲中已经删除的“想象推断”类命题,将成为历史!考查的重点将侧重于阅读的基本功:概念、句意的理解,结构、思路的分析、把握,段意、中心的归纳、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有效信息的筛选等。题型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论述和说明这两类文章全考的可能性则不小!

(二)选考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除了往年已有的阅读基本功考查之外,考查的侧重点如前文(考纲解读部分)所述。这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

一是基本层面:文学鉴赏,首先要能准确把握各类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以及各类体裁的主要表现手法。这是从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个实用角度去考查的。很难想象,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若连四大文学体裁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都不清楚的话,他还怎么立足于现实 !

二是纵深层面,注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审美取向和艺术魅力的感受、品味和领悟。因为文学作品的 功用是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全面考查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从积累到整合,从感受到鉴赏,从思考到领悟,从应用到拓展,从发现到创新。至于探究层面的考查,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片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新课程标准的精髓,若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个性化的阅读写作!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层面的能力考查重点便是个性化的阅读。因此,对文学作品进行不同层面的探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必将成为现代文阅读选考部分的重头戏!

如果说论述和说明类文章的考查重点突出的是文章的 功用,文学作品的考查重点突出的是文学的教化作用的话,那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重点突出的便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一些应用文体的实用价值:了解各种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便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应用;分析其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以便掌握其写法;评价文本产生的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进而实现文本的实用价值!

值得说明的是,试卷结构的安排可能会出现两种模式:

一是选材呼应式:如果必考考了论述类文章,则选考考实用类文本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如果前者考说明类文章,那么后者考文学类文本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如果必考考了论述和说明两类文章,则选考考实用类文本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一是考点呼应式:必考和选考文本阅读中都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之类的考点,为使命题尽可能多地覆盖阅读能力的考查要点,两类内容也可能相互兼顾。比如,必考论述类中考查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那么,选考实用类中就只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个考点。总之,试卷结构大致会以下列形式出现:

甲、必考题 考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10分左右。题型主要有两种,说明类文章用选择题形式考查,论述类文章用主观表述题形式考查。

乙、 选考题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25分左右。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25分左右。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