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4-01-13知识百科
2024年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卷含答案内容: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
2024年云南省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语文试卷含答案内容: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題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筒木牍,一 册册历史典籍…这些藏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 力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 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 质量越来越高。如今,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边看展、边学习,通过立体鲜活的文物感 悟文化传承;一些博物馆为环卫工人、司乘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举办专场活动,让 一线劳动者更好体验文化魅力,增加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的社区和博物 馆联合举办活动,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生活。走进博物馆的门槛降低了,博物馆和人们的 距离拉近了,博物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惠性不断增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生活。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博物馆释放出的独特文化吸引力,擦亮了城 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今年夏天,各大博物馆爆满的行李寄存处,成为 观察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不少游客 青睐的出游形式,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 不少城市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经济活动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 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相互助力。 然而,随着公众参观热情的持续高涨,预约难等情况随之出现,还有“黄牛”趁虚 而入,将免费门票变成“讲解套餐”高价出售,既损害了博物馆的便民性,也给博物馆 管理运营带来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也采取系列措施来优化服务。 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人数限额,优化服务供给;有的博物馆出台专项管理办 法,规范社会讲解,优化参观体验;有的博物馆联合警方,对“黄牛”进行专项打击, 宣传引导观众共同抵制“代抢”等扰乱参观秩序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让热度留 存下来,把文化传承下去。 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 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 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想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上路了 ”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 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 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贼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这既在讲述李响为了革命,舍小家、顾大 家的故事,也蕴含了“我”对李响的埋怨。 B.“南泥湾很难缠啊”中的“缠”,本义是“绕”,这里是“对付”之意,由于南泥 湾环境恶劣,天寒地冻,导致农作物难以生长。 C.李响跟着“我”来到南泥湾镇之后却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这一情节表明南泥湾 在新旧不同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不能弄丢李响”,主要是因为李响是“我”的爷爷,与“我”有血脉上的牵 绊,“我”不能让他来到南泥湾之后走丢。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作为小说开端,既表明了“我”对李响的讨厌态度, 又为下文“我”对就李响的态度转变作铺垫。 B.“磨磨唧唧”“稳稳当当”“清清爽爽”这几个叠词生动而又真切地描幕出李响这 个年龄阶段的啰嗦、坚定、执著的特点。 C.“他的眼神有些黯淡”运用了神态描写,李响想去参加战斗,可是还没冲锋,脚就 受伤,这件事说出来让人丢脸,表明他很看重名誉。 D.称呼由“李响”到“爷爷”的变化,由客观冷静的记叙到饱含热泪的呼唤,表明 “我”对李响的情感也由埋怨到崇敬的变化。 8.小说中的“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在叙事艺术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予以罪废,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 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令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 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砖,号“沧 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子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 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錙铢 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鄱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 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 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富目,用是 以为胜焉! (节选自苏舜软《沧浪亭记》) 材料二: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 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追淮海钠士,此国不废。苏 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 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阁间、夫差之所争,子骨、 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缪因乱镶窃,保有吴越,国 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烟成,乘时奢僭,宫馆苑固,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 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浙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指和尚。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东趋A数百步B有弃C地D纵广E合五六十E寻回三向田皆水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指类似、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意思相同。 B.锱铢,比喻微小的数量,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C.固,意为本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思不同。 D.经营,意为谋划,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的“经营”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子美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去之处,偶然发现了一处地方,那里草树郁 郁葱葱,杂花修竹互相掩映,景致与城里不同。 B.苏子美常常乘着小船,着便服到沧浪亭游玩,有时把酒赋诗,有时仰天长啸,此 地很少有其他人会逗留,只有他在此与鱼鸟同乐。 C.在吴越建国之时,广陵王镇守在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 戚孙承祐,在城池的另外一侧修建自己的园林。 D.钱樱趁天下动乱之机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其子孙亲戚借着权势大肆兴建了各种 楼阁园林,这些行为与孙承祐等人的无甚差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2)可以见土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浙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4.两则材料都谈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二者的异同。(3分)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五)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題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筒木牍,一 册册历史典籍…这些藏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 力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 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 质量越来越高。如今,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边看展、边学习,通过立体鲜活的文物感 悟文化传承;一些博物馆为环卫工人、司乘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举办专场活动,让 一线劳动者更好体验文化魅力,增加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的社区和博物 馆联合举办活动,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生活。走进博物馆的门槛降低了,博物馆和人们的 距离拉近了,博物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惠性不断增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生活。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博物馆释放出的独特文化吸引力,擦亮了城 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今年夏天,各大博物馆爆满的行李寄存处,成为 观察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不少游客 青睐的出游形式,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 不少城市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经济活动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 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相互助力。 然而,随着公众参观热情的持续高涨,预约难等情况随之出现,还有“黄牛”趁虚 而入,将免费门票变成“讲解套餐”高价出售,既损害了博物馆的便民性,也给博物馆 管理运营带来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也采取系列措施来优化服务。 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人数限额,优化服务供给;有的博物馆出台专项管理办 法,规范社会讲解,优化参观体验;有的博物馆联合警方,对“黄牛”进行专项打击, 宣传引导观众共同抵制“代抢”等扰乱参观秩序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让热度留 存下来,把文化传承下去。 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 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 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想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上路了 ”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 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 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 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贼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这既在讲述李响为了革命,舍小家、顾大 家的故事,也蕴含了“我”对李响的埋怨。 B.“南泥湾很难缠啊”中的“缠”,本义是“绕”,这里是“对付”之意,由于南泥 湾环境恶劣,天寒地冻,导致农作物难以生长。 C.李响跟着“我”来到南泥湾镇之后却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这一情节表明南泥湾 在新旧不同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不能弄丢李响”,主要是因为李响是“我”的爷爷,与“我”有血脉上的牵 绊,“我”不能让他来到南泥湾之后走丢。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作为小说开端,既表明了“我”对李响的讨厌态度, 又为下文“我”对就李响的态度转变作铺垫。 B.“磨磨唧唧”“稳稳当当”“清清爽爽”这几个叠词生动而又真切地描幕出李响这 个年龄阶段的啰嗦、坚定、执著的特点。 C.“他的眼神有些黯淡”运用了神态描写,李响想去参加战斗,可是还没冲锋,脚就 受伤,这件事说出来让人丢脸,表明他很看重名誉。 D.称呼由“李响”到“爷爷”的变化,由客观冷静的记叙到饱含热泪的呼唤,表明 “我”对李响的情感也由埋怨到崇敬的变化。 8.小说中的“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在叙事艺术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予以罪废,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 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令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 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砖,号“沧 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子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 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錙铢 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鄱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 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 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富目,用是 以为胜焉! (节选自苏舜软《沧浪亭记》) 材料二: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 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追淮海钠士,此国不废。苏 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 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阁间、夫差之所争,子骨、 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缪因乱镶窃,保有吴越,国 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烟成,乘时奢僭,宫馆苑固,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 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浙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指和尚。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东趋A数百步B有弃C地D纵广E合五六十E寻回三向田皆水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指类似、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意思相同。 B.锱铢,比喻微小的数量,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C.固,意为本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意思不同。 D.经营,意为谋划,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的“经营”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子美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去之处,偶然发现了一处地方,那里草树郁 郁葱葱,杂花修竹互相掩映,景致与城里不同。 B.苏子美常常乘着小船,着便服到沧浪亭游玩,有时把酒赋诗,有时仰天长啸,此 地很少有其他人会逗留,只有他在此与鱼鸟同乐。 C.在吴越建国之时,广陵王镇守在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 戚孙承祐,在城池的另外一侧修建自己的园林。 D.钱樱趁天下动乱之机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其子孙亲戚借着权势大肆兴建了各种 楼阁园林,这些行为与孙承祐等人的无甚差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2)可以见土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浙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14.两则材料都谈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二者的异同。(3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