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趣找知识 2024-01-21知识百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 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 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 件事讲12岁的 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 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 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 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 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 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 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 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 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 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 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 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 的土地吗┅┅”体会到 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 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 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 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 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 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 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 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