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4-01-23知识百科
2024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内容:
密山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
密山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
2024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内容:
密山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买际上满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御王来、以阳制阴之道作 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侧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 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杜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 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 注意事项:1.考试期间,注意考试时间 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使如阴阳 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2.禁止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容《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现代文阅读(40分) 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 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 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材料一: 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昔 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 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 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 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 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 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 时侯,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 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 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 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 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 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 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 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 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 我的纯净自然。 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 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 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 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 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治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 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 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 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 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 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己忘物的“天乐”,这是 《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 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这是 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欧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 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 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 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素不看报的我,这时候也定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 D.儒家思想培有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 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 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数济的。不过当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时张皇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 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 转化。 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 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 理兼到” 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粗界。每走出一批人,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 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逃到杨树浦的沪 实。 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 得返自然”。 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 B.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 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 间”的旷达自我排解。 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侯,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 C.苏轼既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超 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然物外的心态。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探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招展 D.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跟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 在展风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迎回避难的眷 慨无端。” 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选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 4.请简要概括两侧材料在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上的异同点 资料。 5.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 不可…儒家的思想则是粮食店,是要天天吃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炎谈你对这 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 句话的理解。 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侯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 二 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 文本一: 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 丰子恺 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酪来骑在 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 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什么事?” 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什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是“逃难”的这一面。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选择它? 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 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杜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 “你晓得逃难就是什么?” 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 D.文章全篇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如描写对话使用口语,真实自然,又使用“登临盘 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 桓”“仆仆奔走”等文言词语,使文章古朴雅致。 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8.丰子恺认为,儿童是真善美的化身,“是真正的‘人’”。请结合文本一,概括丰 一九二六年 子恺的“真正的‘人’”的特点。 (有删改) 9,如果要从孩童形象的塑造持色这一角度写一则对《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的小评 文本二: 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极具感染力。他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我向来憧憬儿童生活…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在丰子恺眼中,儿童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在中国美术史中,孩童题材的文化内涵 文本一 源自多层面,是儒家孝文化、佛家莲生贵子的生命传承、民间祥瑞祈福等思想的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 合流。孩童形象早见于索汉工艺美术,绘田可湖至六朝,而至两宋时期婴戏图盛 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遗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 行,以精细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状貌或祈子育婴的民俗民风为主。明清时期, 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造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 以木板年画为载体的“娃娃画”,则以象征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惜用儿童形 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 象来传递美好的愿望,如《观音送子》。与传统婴戏图不同,丰子恺描绘的多是 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 家中子女,他热爱孩子,亲近孩子,将生活中捕捉到的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付诸笔 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 端,表现了与成人差异显著的儿童世界。如他画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的《软软新 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 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妹妹做媒人》,幼子瞻瞻头戴礼帽,软软披着红盖头, 故,百姓无赋,卒践更②,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 左一右地站在阿宝旁,阿宝低头像在说着什么,搭着软软,搀着瞻瞻。丰子恺寥 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寥几笔就把三个小人儿描绘得惟妙惟肖,将观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纯洁世界。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 (节选自林静静《以心入画思进美善一一丰子恺和他的新文人画》) 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 A.“我”与四岁的华瞻聊天,得知他“最喜欢”的事竞然是“逃难”,在孩子的眼 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 中,“逃难”不过是一大家子人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坐汽车”“看大轮船”。 B.文中的“逃难”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枪炮声中,大家惊惶失色、扶老携幼地 煮海水为盐, 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 逃到妇需漱济会,第二次是大家一起商议后,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 C.“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是当时众人逃难到该校的原因之一 迟祸大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第二天“我”同邻人步行回故居探听情形,表明我们急切地想了解当时的形势。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D.尽管“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但逃难留给成人的印家是惊慌、紧张而 文本二: 略为有趣,文章再现动乱年代百姓生活的动荡不安,意在引起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 思。 命扶伤之不无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A.文章布局巧妙,在与孩子对话以及引发的感想之中,穿插战乱中“逃难”生活的 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内容,使内容更充实,叙事真切自然。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B.“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在文中出现两次,文章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逃难” 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 中孩子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精神状态。 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 C.文章将大人与孩子对“逃难”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们认知事物的独特 役。③讼,通“容”,包容。 之处,肯定他们能看透事物间因果关系并看见事物真相的优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密山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买际上满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御王来、以阳制阴之道作 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侧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 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杜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 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 注意事项:1.考试期间,注意考试时间 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使如阴阳 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2.禁止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容《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现代文阅读(40分) 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 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 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材料一: 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昔 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 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 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 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 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 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 时侯,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 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 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 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 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 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 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 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 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 我的纯净自然。 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 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 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 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 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治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 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 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 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 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 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己忘物的“天乐”,这是 《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 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这是 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欧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 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 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 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素不看报的我,这时候也定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 D.儒家思想培有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 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 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数济的。不过当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时张皇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 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 转化。 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 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 理兼到” 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粗界。每走出一批人,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 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逃到杨树浦的沪 实。 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 得返自然”。 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 B.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 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 间”的旷达自我排解。 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侯,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 C.苏轼既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超 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然物外的心态。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探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招展 D.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跟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 在展风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迎回避难的眷 慨无端。” 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选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 4.请简要概括两侧材料在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上的异同点 资料。 5.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 不可…儒家的思想则是粮食店,是要天天吃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炎谈你对这 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 句话的理解。 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侯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 二 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 文本一: 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 丰子恺 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酪来骑在 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 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什么事?” 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什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是“逃难”的这一面。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选择它? 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 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杜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 “你晓得逃难就是什么?” 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 D.文章全篇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如描写对话使用口语,真实自然,又使用“登临盘 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 桓”“仆仆奔走”等文言词语,使文章古朴雅致。 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8.丰子恺认为,儿童是真善美的化身,“是真正的‘人’”。请结合文本一,概括丰 一九二六年 子恺的“真正的‘人’”的特点。 (有删改) 9,如果要从孩童形象的塑造持色这一角度写一则对《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的小评 文本二: 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极具感染力。他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我向来憧憬儿童生活…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在丰子恺眼中,儿童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在中国美术史中,孩童题材的文化内涵 文本一 源自多层面,是儒家孝文化、佛家莲生贵子的生命传承、民间祥瑞祈福等思想的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 合流。孩童形象早见于索汉工艺美术,绘田可湖至六朝,而至两宋时期婴戏图盛 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遗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 行,以精细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状貌或祈子育婴的民俗民风为主。明清时期, 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造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 以木板年画为载体的“娃娃画”,则以象征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惜用儿童形 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 象来传递美好的愿望,如《观音送子》。与传统婴戏图不同,丰子恺描绘的多是 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 家中子女,他热爱孩子,亲近孩子,将生活中捕捉到的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付诸笔 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 端,表现了与成人差异显著的儿童世界。如他画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的《软软新 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 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妹妹做媒人》,幼子瞻瞻头戴礼帽,软软披着红盖头, 故,百姓无赋,卒践更②,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 左一右地站在阿宝旁,阿宝低头像在说着什么,搭着软软,搀着瞻瞻。丰子恺寥 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寥几笔就把三个小人儿描绘得惟妙惟肖,将观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纯洁世界。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 (节选自林静静《以心入画思进美善一一丰子恺和他的新文人画》) 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 A.“我”与四岁的华瞻聊天,得知他“最喜欢”的事竞然是“逃难”,在孩子的眼 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 中,“逃难”不过是一大家子人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坐汽车”“看大轮船”。 B.文中的“逃难”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枪炮声中,大家惊惶失色、扶老携幼地 煮海水为盐, 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 逃到妇需漱济会,第二次是大家一起商议后,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 C.“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是当时众人逃难到该校的原因之一 迟祸大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第二天“我”同邻人步行回故居探听情形,表明我们急切地想了解当时的形势。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D.尽管“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但逃难留给成人的印家是惊慌、紧张而 文本二: 略为有趣,文章再现动乱年代百姓生活的动荡不安,意在引起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 思。 命扶伤之不无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 A.文章布局巧妙,在与孩子对话以及引发的感想之中,穿插战乱中“逃难”生活的 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内容,使内容更充实,叙事真切自然。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B.“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在文中出现两次,文章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逃难” 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 中孩子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精神状态。 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 C.文章将大人与孩子对“逃难”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们认知事物的独特 役。③讼,通“容”,包容。 之处,肯定他们能看透事物间因果关系并看见事物真相的优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