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陆蠡的有关资料

趣找知识 2024-01-23知识百科
陆蠡的有关资料
散文家陆蠡 陆蠡(1908一1942)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 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

陆蠡的有关资料

散文家陆蠡

陆蠡(1908一1942)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 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代表作有《囚绿记》、《海星》、《竹刀》等。

他的 本集子《海星》几乎都是短短的散文诗似的篇章,有着年轻人的回忆、幻想和沉思。由于他当时远远地离开战斗生活,所以在他那些写得很清新和纯朴的文字中,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轧》已经明显地趋向成熟。用来给集子命名的《竹刀》,就是一篇动人心弦的佳构。在30年代发表作品的一批散文作家中,陆蠡具备很多作家所有的长处,他像李广田那样洋溢着乡野和泥土的气息;像吴伯箫那样驾驭着优美、清丽的文笔;又像师陀那样善于倾诉忧郁和动人的故事。他作品的内容比较狭窄,然而在思想和艺术上却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 秘密 。据说,日敌问他赞不独立伪府,他回答不西藏。 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1931年秋,陆蠡与友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 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 翌年仍回出版社。在此期间,经常与 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 ,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1942年4月,陆蠡发往 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定位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 所 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独立南京 吗?”陆蠡说,"不独立!" 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 ?”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 的风格。近年,全国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他的散文集,浙江和 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好多本 现代文学史在论述散 文部分里,都写到了陆蠡; 现代散文的各种选集,也都选进了 他的许多作品。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