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从多神到一神的宗教信仰)
作者简介
王俊荣女士,197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作者简介
王俊荣女士,197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伊斯兰教研究至今。1983年和1992年先后赴埃及开罗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进修伊斯兰教历史与思想文化。
从多神到一神的宗教信仰 下
犹太教和基督教对阿拉伯人的影响可追朔到很远。其中犹太教随着犹太商人和移民传入阿拉伯半岛。1世纪起,在西北部的太马、斐达克、海巴尔、叶斯里卜和瓦迪古拉等地,犹太人占据绿洲和良田,发展灌溉农业和手工业,垄断了当地的集市和金属制品贸易,占有经济优势,形成组织严密和居住集中的农业社团。南部希木亚尔王国的臣民从迁到也门的犹太教徒中改奉犹太教,在国王祖·努瓦斯的保护政策下,犹太教曾达到国教的地位。犹太人保持自己独立的宗教体制和精神生活,也利用集市贸易向阿拉伯人宣传他们的教义和律法。基督教的影响主要来自拜占庭帝国和埃塞俄比亚人。北部的加萨尼王国和希拉王国先后信奉基督教的一性派和聂斯托利派。6世纪初,由于埃塞俄比亚人对也门的统治,纳季兰地区成为基督教的重要据点。一性派在纳季兰的集市传播教义,在南部边远地区也有所发展。在汉志,基督教徒主要是些商贩、屠夫和奴隶,以及散居各地的异端派修道士。他们在集市布道,使阿拉伯人对基督教义和仪式有了肤浅的认识。
基督教继承了《旧约圣经》,《旧约》中的许多宗教故事,特别是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传说以及基督教圣经中提到的一些先知人物如达乌德、苏来曼、尔撒一类的人名,通过修道士的宣传和古典诗歌已为阿拉伯人所知晓。如《创世纪》中关于诺亚方舟的洪水传说:“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唯有诺亚在耶和华跟前蒙恩。诺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时代是个完人。”神吩咐诺亚造一只方舟,让妻子、儿子、儿妇都进入方舟,并将飞鸟、牲畜、昆虫等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带进方舟,拿各样食物积蓄起来以保全生命。《创世纪》提到,大雨下了40昼夜,洪水泛滥了150天,地上各类生物,人、牲畜、昆虫、飞鸟,都从地上消灭了。当水势渐退,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诺亚放出一只鸽子,鸽子找不到落脚地,又飞回来。诺亚又等了7天,再放出鸽子,“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诺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他又等了7天,放出鸽子去,鸽子就不再回来了。”于是,诺亚和家人及其它带去的动物都相继出了方舟。诺亚在山顶“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1] 《古兰经》中也有许多章节记述了关于努哈的洪水传说,经文说:“你的宗族中除已归信者外,决不会再有人归信你,故你不要为他们的行为而悲伤。你应当在我的监视下,以我的启示而造船。你不要为不义的人们而提到我,他们必定要被淹死。”(11:36-46)《创世纪》中诺亚方舟与《古兰经》中的努哈洪水传说框架内容基本类同,其主人公是同一个名称,都是为说明地上的人不按照安拉的意志行事才遭此严厉的报应。又如《创世纪》中所记述的有关上帝用土造人,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夏娃与亚当因在乐园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等创世神话,同样能在《古兰经》中找到经过改编的类似内容(7:19-25)。《创世纪》中的某些创世神话是接续和发展古代闪族宗教神话后的衍生作品,他与泥板书中保留的巴比伦时期的某些创世神话内容相似,这证明西亚古代文化传统的共有性及人文思想的相互渗透。不过,犹太教的一神教义和传说虽给阿拉伯人带来新的观念和知识,但他们自称是“上帝的选民”,有传统的排外偏见,事实上不易被阿拉伯人所接受。而基督教义比较复杂,内部充满分歧,也未能在半岛真正广泛的传播。不过两者的神启思想却在半岛播下种子,促进了阿拉伯人向一神教的转变。
阿拉伯人的部落宗教主要是集体的崇拜仪式,而非个人信仰。人们遵守宗教习俗,既是尊重传统礼仪和风俗,也是顺从部落的统一意志。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原有部落宗教的观念和仪式越来越不合时宜。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对以外在仪式为特征的拜物教感到厌倦,开始转向超越部落的有关个人得救的宇宙神信仰。尽管犹太教和基督教明显优越于阿拉伯人的拜物教,但这两大宗教带有异族入侵的背景,有悖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因此,一些具有模糊一神观念的阿拉伯人在宗教领域中探索,追求阿拉伯人的一神信仰。这些人被称为“哈尼夫”(الحنيف),意为崇信正教者。
称为“哈尼夫”的一神教信仰者们对偶像崇拜产生怀疑和否定,感到族人们背离了易卜拉欣的宗教。因为据传说,阿拉伯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和易斯马仪原本信仰和顺从唯一的真主安拉,偶像崇拜是偏离了易卜拉欣的正道。据先知传纪和圣训记载,最初有四个人公开反对偶像崇拜,他们是:韦尔盖·本·诺法勒、奥斯曼·本·候韦里斯、欧贝杜拉·本·加赫什、宰德·本·阿幕尔。前三个人最终都信奉了基督教,只有宰德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犹太教徒,他因否定偶像被族人驱逐,独自隐修,遍访各地。虽然他在穆罕默德传教之前死去,但经注和圣训都提到他是真正的信士。〈古兰经〉中未提及上述任何人,只强调崇信原初正教者是易卜拉欣(16:120,3:67)。其它资料还提到几名哈尼夫,传说穆罕默德在集市上听过他们讲道,这无需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在穆罕默德之前,已有人提倡信仰一神,实行苦行隐修,反对部落贵族的特权,谴责社会陋习和社会的不公正。他们追求个人道德和灵魂得救,力图改革部落宗教的思想倾向,对穆罕默德有所影响。
真正创立一个独立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之外,能为广大阿拉伯人接受和信奉,又能实现社会政治变革的新宗教的使命,是由穆罕默德来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