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本质解读(偏见的认知)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特殊性给普遍化,我的意思是指将自己经历所得的经验或者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特殊性给普遍化,我的意思是指将自己经历所得的经验或者自己观念里所认同的点不加区分地想当然地认为可以适用于一部分乃至一切的人,其实这显然是一种对于观念和知识认知的偏见。现实中的例子却数不胜数。
就读书而言,我们中或多或少往往会有倾向性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那一部分书籍或者非常偏爱某个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以致于让自己身陷这种思想的沼泽,而无法走出来去平视地看待其他的观点和思想。如大学中关于齐家在于修身部分中的“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是很清楚的道理。再比如A深受B思想或观点的影响,以至于A在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完全只着于一方面,就好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缺乏整体思维的思考。而且A也会可能表现出排斥别人观点的态度,A类就会形成自我中心观。其实这种问题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我和真我(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提到我们日常往往会受到小我的控制,就会呈现情绪的多样化而且往往还会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和后悔以及遗憾的结果,而真正的真我是处于潜意识当中的,他能使整个人去冷静地思考问题,看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智慧、理性的存在,但是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却易于被那个小我所控制。)的存在。不仅自然界处在规律当中,我们人类社会也处在规律之中,而我们人类不免会存在共性,而大多人会被这个小我所控制,偏见的产生就是源于小我。而每个人又具有特殊性,就是因为这个特殊性决定了你与别人的不同,这个特殊性不仅仅是指外在的相貌和声音的不同,内在的人格、思考等等也是相异的。而人却往往把以决定自身的独特性探索所得到对于自身有益的药方(药只对自己的病)却当作普遍性的药方,想当然地去医治所有人,并认为其它对于他自己无作用的药是假的,别人要是用了这‘‘假药”,他会毫不留情地道出这是假药。而这个他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也许是生活中的千千万万。
有时候我们学习一种思想,以为我们会多一条思考的方向,但是往往又会将我们固化为一种思想的模式,就比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独木桥终究承受不住千军万马的持续踩踏。有时候答案的选择并不是只有黑与白两种选择,有时候答案却往往都处于其间的灰色地带,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答案,但答案它不是万能公式,它不能套用每个人的人生。我们学习不能只着于某一方面,只在一个圈里循环地绕,那么所观的天地也只能是这个圈。正所谓井底之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之前看过一个人说的特别好,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善恶中做选择,而是在诸善中做排序,但这对于今天这个时代而言更具挑战性,也需要更大的智慧。它不是在两极的对抗中做选择,而是在善中择最善,如果对于个人而言,是找到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中如何找到那个自我平衡的调节点(最适合自己的)。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完全的对错,角度的不同,也会带来结果的相异,就在于你如何去分析罢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学会统筹全局,无论是在诸善中排序,还是在多角度中去参考,都要从整体去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带来适合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最后,就是平视,只有平视我们才能够有最大化的包容去尊重和我们的不同,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学会聆听不同的声音,如果世界只有一种声音,那么离末日也就不远了吧,就如“和”字,和的前提是万物的相异,让万物有序地进行,尊重其差异才能致和。再比如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要学会“打开”,里外兼具打破思维的桎梏,当然,这也需要更高的智慧。但一旦找到突破口,慢慢敲击,想必总会进步的,正如史记中所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