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湘潭市2024届高三统一考试(一模)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4-01-29知识百科
湘潭市2024届高三统一考试(一模)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湘潭市2024届高三统一考试(一模)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湘潭市2024届高三统一考试(一模)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湘潭市2024届高三统一考试(一模)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 湘潭市2024届高三统一考试试题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褒善贬恶既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命题,又是其核心宗旨。 然而,自近代以来西方科学主义史学传入后,褒善贬恶因其浓重的道德评判意味而遭到人们的厌弃,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不再受人关注。有鉴于此,揭示褒善贬恶被遮蔽的文化内涵,对于正确认识传统史学的价值,尤显重要。自孔子以后,褒善贬恶即成为传统史学之成法。 荀悦认为史学的作用就是褒善贬恶,他

2、撰述汉纪就是要“惩恶而劝善”。褒善贬恶还是古人评论史书优劣的重要标准。晋书评陈寿三国志时说:“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特别提到“劝诫”“得失”“风化”。褒善贬恶在中国传统史学中有诸多呈现方式。甚一,“春秋笔法”。“春秋笔法”被看作是褒善贬恶的重要书写方式,这种方法通过“属辞比事”,以一字寓褒贬的形式,表达史家对善恶的评论,如“平”“伐”“讨”为褒,“乱”“逆”“叛”“祸”为贬。 其二,寓论断于叙事。如司马迁史记在叙述史事的过程中寓褒贬,或借史料之取舍传心中之隐曲,或托他人之口代自己立言,以达到褒善贬恶的目的。其三,设立传目。 纪传体史书通过“类传”的方式,彰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善

3、恶评判。譬如良吏传忠臣传等,记载的都是值得褒扬的人物,体现的是“善”;而奸臣传叛臣传之类,记载的都是要贬斥的人物,代表的是“恶”。一褒一贬,史家态度尽显其中。其四,论赞、史评和史论。如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意在发表对史事的评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很大一部分要依靠道德维系,人的善恶会影响社会风气甚至政治秩序的好坏,史学褒善贬恶,“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价值取向是引领社会向善。但是,这样的作史准则遭到近代以来科学主义史学思潮的质疑,其价值和意义一直被遮蔽,没有得到理论上的澄清。其一,求真与求善的关系。以求真为首要目标的科学主义史学认为,传统史学褒善贬恶,必然掺杂个人好恶,为了某种

4、目的而篡改历史,影响历史的真实。其实,传统史学并不存在“求真”与“求善”的冲突。相反,二者是统一在一起的,古代史家经常将“直书其事”和“惩恶劝善”放在一起讨论。古代史家认为,史书要做到惩恶劝善,必须“直书其事”。换言之,“直书其事”的目的【高三语文 第1页(共8页)】就是“惩恶劝善”,求真是前提、手段,求善是目的 归宿。至于史学上“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做法,也要看尊者、贤者、亲者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否则就不必为他们隐讳。 因此,理解传统史学求善与求真之间的关系,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意蕴,否则就会陷入纯粹客观主义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其二,道德的历史性和合理性问题。传统史学对

5、历史进行褒善贬恶式的道德评判,其标准是儒家伦理纲常。近代以来儒家伦理纲常被认为是“吃人”的道德。 因此,传统史学的“道德垂训”就成了人们唾弃的对象。 虽然善恶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决定历史道德诉求标准普遍性的,一定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人性。 古代史家不会因功业之“成”而宽恕其中所体现的行为之恶,也不会因为功业之“败”而忽略其中所体现的行为之善。褒善贬恶的核心是完善人的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非为成功者唱赞歌,为失败者唱挽歌。 它有着更长远的考量,那就是要实现完善的道德人,并把它当作人类历史的终极目标。善、恶与历史发展是古今中外史家关注的重要问题。西方史家特别关注“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

6、用。康德、黑格尔等都从不同角度论证“恶”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客观分析了殖民者“卑鄙的利益”这种“恶”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古代史家从来不认为“恶”对历史有推动作用,他们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是“善”。他们褒扬“善”,贬斥“恶”,目的就是希望人们发扬人性中的善,克服人性中的恶,促进人的道德升华,从而“树之风声”,引领人类社会向善。(摘编自王记录褒善贬恶与传统史学的向善追求)材料二:中国历史的代表性著作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历史向善论与历史趋恶论的两极主张。历史向善论引导下的历史叙事,与历史趋恶论主导下的历史叙事,就为人们面对同一部历史时,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画面:在前者那里,历史总是光明的,前景总是美好的,恶是偶然且总是可以化解的;在后者那里,历史总是黑暗的,前景总是灰暗的,恶不仅必然且总是主导历史的。同一部历史展现出的截然对立的画面,让人们不敢相信那是同一部历史。倘若向善与趋恶的两种历史叙事理念坚决拒斥向对方做让步性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