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截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经历(片段)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拓展比较阅读,学生
2 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截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经历(片段)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拓展比较阅读,学生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总结一点写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深刻地去理解生活中的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截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教学难点】学会紧扣人物特点截取典型生活片段,抒发对人物的某种情感。
【教学手段】拓展对比阅读、探究,学生体验和品味、教师点拨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我的母亲》;拓展阅读《读本》中《回忆我的母亲》《父子情》;广泛阅读《至爱亲情》中写父母的感人文章,摘抄选材较好的片段。
【教学环节与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母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我们品读名家名篇描述的母亲时总能为之感动,为之泪流,可是一旦轮到我们自己写自己的母亲时,却时常笔拙言微,描不出母爱万分之一二,这时有的人说:那是因为我的母亲太平凡了,找不到感动人的情节。是啊,母爱是平凡的,但这分平凡与质朴在 的记者、散文家邹韬奋的笔下却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我的母亲》。
二、速读,提取信息
师:请大家把书翻开,阅读课文,思考:
(背投展示)邹韬奋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用下面的句式来概括。
读了,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读了文章什么情节,我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生读书
师:好,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1:读了我的母亲在元宵夜里背着我到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时,我看到了一位关心孩子,疼爱孩子的慈祥的母亲。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了人物的特点。还有谁来说一下。
生2:读了母亲给妹仔讲 内容讲到凄惨情形时挥泪痛哭的情节时,我看到了一位有学识并多愁善感的母亲形象。
师:是啊,讲 就泪如泉涌,说明母亲的感情十分…… 生齐声:丰富。
生3:文中第5段当我因背诵不下来书而被父亲打时,母亲一边哭一边还说打得好,从这个情节,我看到了一位疼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的母亲形象。
师:他总结得非常细致,疼爱但决不溺爱,这个概括非常精准。
师:还有谁来说一下?
生4:到了晚上,应该说是深夜,母亲不睡觉却在给我做布鞋,说明母亲很勤劳。
三、细读、研读,品味欣赏
师: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平凡的母爱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那么哪些语句、哪些细节让你为之动情呢?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说出理由。
师:前后四个人可以讨论一下,把你的答案说给组员听
师:好,我们讨论到这,下面我们找同学来分析一下,文章的哪些语句、哪些细节让你为之动情呢?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说出理由。分析的时候请告诉大家是第几页第几段,以便大家快速找到。
生:106页,文章第3段写母亲在元宵节看到孩子们都在玩灯热闹,也想让我看看,“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母亲非常关心我,希望在这样热闹又美好的夜晚,也能让我感受到节日的美好,尤其是“蹑手蹑脚”这个词更是体现了母亲怕吵醒我睡觉,所以走步很轻,可见对我的关爱非常细致,“看了好几次”说明我睡觉一直没有醒,母亲没有叫醒我,而是看了好几次,直到我醒了为止,可见母爱有多么细腻。
师:这个细节,她分析得很细致,这也是令老师感动得地方,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动情之处?
生:我认为最感动人的是107页第5段,写到我因背不下来书而被父亲打时,母亲的描写“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确实是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唏唏嘘嘘”这个词让我非常感动,我挨打时,母亲心里其实很心疼我,却又认为我没背下来书应该受到一点惩罚,所以母亲不敢大声哭,只能唏唏嘘嘘地哭。“泪如泉涌”足以说明母亲哭得极为伤心,似乎父亲打的每一下都是打在母亲身上一样。可以说母亲是非常疼爱我的,但又不会宠爱我,体现了内心一种矛盾的心里,也体现了她爱得理智。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在这段的 还有一个动人的细节描写,“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又吻。”“含着泪”说明母亲对我挨打的心疼,“轻轻地”“吻了吻”说明母亲爱的细腻。
师:这位同学也正是如文中的母亲一样有着极为细腻的情感,所以才能发现情感的细腻之处。还有哪位同学发言。
生:109页,6段,在夏天的深夜,母亲做鞋这个情节中,有这样的细节“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又想起母亲的劳苦”一个“又”字说明母亲不光是今夜做鞋到深夜很辛苦,平时母亲也一定是非常勤劳的。
生:“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这一细节,不但写出了母亲对子女的爱,也写出了在母爱的沐浴下,孩子也非常懂事,懂得体贴母亲、懂得心疼母亲。我想这也是母爱的力量把。
师:咱班同学分析都非常细致,能够抓住细节,结合具体词句谈出自己的感悟,语言表达也很准确。
四、拓展对比阅读
师:我们课下要求大家广泛阅读写父亲母亲的文章,尤其是重点阅读了《读本》中的《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那么现在我们把书翻开,快速回顾一下内容,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和《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在选材上、语言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学生阅读2、3分钟
生:《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这两篇文章也是通过回忆父亲母亲的一些经历来写父母之爱的。
师:好,请坐。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截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那你们来总结一下《父子情》写了有关父亲的哪几件事情呢?
生:父亲对孩子成绩不闻不问,对兴趣、爱好却欣赏鼓励,还有他的孩子才8岁,他却不拉他搀他,希望他独立;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生:父亲只送过儿子两回礼物:矿石、条幅,还有,儿子才15岁,父亲就把他当大人握手。
师:你们也读了 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了关于母亲的哪件事呢?
生:遇到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还有她很支持坐着参加革命。
生:母亲到了86岁高龄仍不停止劳作,热爱劳动。
五、小结写法
师:如果让我们也来写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你觉得今天我们所阅读的这三篇文章有哪些写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你能否从这三篇文章中汲取一点写人的方法呢?
生:这几篇文章都是通过写人物相关的几件事来突出人物的。
师板书:(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师:还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呢?
生:这几篇文章都抓住了细节
师板书:(2)要有细节描写
师:除此之外,我们看这几篇文章的语言怎么样啊?
生齐:很朴实、感情很丰富
师板书:(3)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六、抒写父母情
师: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你准备截取哪些闪光的瞬间或典型的经历将父母身上的光辉展示出来?请大家回忆一下,然后动笔写一个最感人的片段。
学生写作7、8分钟
师:大家写完了没有,我看很多同学写了很长的一段,也有个别同学没写完,我们找同学读一读,如果你没写完,没有关系,继续口述就可以了。谁来读一读?
生:《我的父亲》截取片段(高美麒)
只因为一点小事,妈妈在一瞬间爆发了,耳光脆生生的打在我脸上,而我,有我的倔强,只是冷冰冰的望着对面那个衰我耳光的妇女,我转过头去,僵硬得回到我的房间,随后。成熟而稳重的脚步,我知道,是爸爸,我,等待着下一场暴风雨的来临,倔强的背对着父亲,这个我曾经熟悉,温柔的爸爸,似乎随着我的成长逐渐消失,而现在面对我的,只有严肃,冷酷的父亲大人,一个我惟命是从的人,我就像个受伤的小野兽一样,愤怒的瞪着父亲,而他,只是安静的走了过来,捧起我的手,一旦冰冷却有一丝温柔的声音:“指甲长了,爸爸帮你剪”时间被定格,我那骄傲的倔强,在那一瞬,崩溃为泪水,慢慢的从脸颊滑落下来。
师: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谁来点评一下?具体好在哪里呢?
生:她的选材很小,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写得很生动,抓住了父亲的动作、语言展开描写,同时也写了我的情感变化,非常感人。
生:《我的妈妈》截取片段 (揭煜)
在我眼里,妈妈是一桌丰盛的早餐,一桌丰盛但冰凉的早餐。
众所周知,我喜欢写 。上学的时候没时间,于是等到放假,我便有了发泄的出口——没日没夜的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而妈妈呢?自然帮不上什么忙,于是,便早早地睡觉了。所以在我家,常常是妈妈已入酣眠,而我却依然在电脑前“熬灯油”。
熬夜写作的结果可想而知——那便是第二天清早的懒床。10点,我“准时”起床。
她爱我,我知道
和所有人不一样,我对妈 感情一直不如对爸爸的强烈。爸爸给予我的爱是一块糖,拿在手里就可以咽下;而妈 爱却一直是空气,因为它真无香,淡无味。(未完)
生:《我的妈妈》截取片段 (张淑宁)
我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我一直都抱怨着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我经常会想母爱分成三份,我只占一份有多么悲哀,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明白,母亲似乎是把爱自己的那一份也无怨无悔地给了我。
母亲注重学习,但从不 ,有一次,我问母亲。如果我 成绩不理想怎么办?母亲嫣然一笑:“不怪你,我相信你已经努力了,即使0分,我也不怪你……”我幼稚地说:“为什么呢?”母亲说:“因为你是我的希望啊!”我心里总会有一种自豪感,自豪有一个这样的母亲。
生:《我的妈妈》截取片段 (杨雪蓉)
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以后 次挨打,我向来和弟弟不和,作为姐姐的我从来没有让过他,那一次我与他发生争执,我却十分委屈地哭了,母亲二话不说,把我拉到那柔软地床上,劈头盖脸地训了我一顿,把我按在上面就开始打,虽然泪水模糊了眼睛,但我还是能看到母亲眼中的不舍得,待她打完我后,我静静地躺在床上,母亲轻轻地推门进来,拿起一个被子,轻轻地向我身上盖去。“你干什么呀,别吵醒了她。”母亲指着父亲说,让他把电视的声音关笑为了关了灯。
生:《我的妈妈》截取片段 (粱辰)
那次发烧,使我在床上昏睡了两天,当我醒来的时候,不知是何时,觉得外面的天阴沉沉的。只看见母亲在床边的 柜里翻呀翻,一会儿拿出一瓶,又失望地扔在地上,只见到母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和紧锁的眉头。母亲越翻越快,焦急的直跺脚,看我醒来,母亲放慢了速度,柔和地说:“辰儿,乖,妈妈给你找糖。你多睡会,醒了吃糖。”可我分明看见,母亲手里拿着的是黑色白色的 袋子。我一下哭了出来,泪如泉涌……
七、作业
完成作文《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
要求:1、 截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经历(片段)来表现人物 2、饱含深情的语言 3、要有细节描写。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评析
【教学设计思路】
以往学生写作文,一写自己的父母,多选用较为传统的“我生病时父母送我去医院”“我 没考好时,父母教导我”等材料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能够突写人物特点,理解得还不够深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 的《回忆我的母亲》和舒乙的《父子情》这三篇文章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三篇文章最显著的共同特点是截取了人物最典型的几个生活片段来塑造人物。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学会紧扣人物特点截取典型的生活片段,抒发对人物的某种情感。力图让学生通过重点分析《我的母亲》,比较阅读《回忆我的母亲》《父子情》,从而分析出三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共同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赏析,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品味赏析、比较阅读、总结写法、片段写作环节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并能汲取一点写人的方法, 在写作片段练习中提升和固化学生从课文比较分析中总结出来的写人的方法。
【课堂诊断】
从教学效果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的实施展开,教学目的得到较好地实现。
整节课40分钟,导入和阅读课文3分钟,速读,提取信息7分钟,学生细读、研读,品味欣赏10分钟,对比阅读5分钟、总结写法1分钟、写作练习8分钟、阅读写作片段及交流5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整节课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总计27人次。整堂课主要在学生研读课文、师生对话中进行。
一、主要优点:
1、学生预习较充分
课前两分钟检查学生的教科书,学生都在书上作了圈点批注;重点字词的圈画,重点音的标注,多音字的归纳已写在书上的空白处;疑问之处已作好标记。
2、学生回答问题较为具体深入、方法科学
学生会不会回答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课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段落内容具体分析,并告诉全班具体的页数、段落数,以便其他同学也快速找到。学生回答问题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3、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课堂参与率高
整节课大多数时间由学生来唱主角,对课文内容主题的分析基本上由学生来分析得出结论,多数学生举手发言。
4、教学目标明确,并得到较好实现。
本节课坚持一课一得,重点在于学生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学会运用截取法——截取生活中典型经历或片断来突写人物特点。所有教学环节围绕这一重点展开,从学生的习作看,这一目标得岛勒较好实现。
二、主要不足及再造措施:
1、课堂学生参与率高,但广度不够。每提出一个问题后,都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过于集中在爱举手发言的学生身上,其他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少,不利用各个层面的学生能力的提高。老师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总是谁举手就叫谁发言,以后要注意改正。
2、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不自信。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把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作为一个训练点。
3、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上下环节衔接时语言不够自然。在备课时要把这个细节备得更细致。
4、对课文挖掘较深,但对拓展阅读的两篇处理草率。预习充分的学生很快会进入状态,预习不充分的学生吸收起来就显得吃力了。因此这个教学环节对充分预习的学生来说是有效的,对不认真预习的,或预习不充分的学生来说是无效的。教师应适当调整,可以减少一篇拓展阅读。
教后反思
1、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刚当教师时,我也有时会上网下载很多现成的教案,逐一阅读后加以整和变成自己的教案。现在想来这种做法利弊兼有,有时弊大于利。但经历过对他人的模仿后,慢慢地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现在备课不再借用他人设计,而全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班学生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特点之上,因材施教。设计完后要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 ,对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要有具体指导
、教师提问后,学生能否按着老师指明的方向活动自己的思维寻求答案,这在于老师的问题设计是否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层次性,提问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节课,老师的提问已反复琢磨并进行角色换位揣摸后设计的。因此学生接到指令,思维行动很快,方向明确。第二、学生回答问题是否规范,在于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是否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进行了指导和训练。有的学生在赏析品味语言、或点评别人的 习作时,总是泛泛地说“写得挺好的”“挺感人的”“文章很美”之类空洞的话。无法根据具体的句子、词语来进行赏析。那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说是无效的,或者是效果打着折扣的。正是因为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我都注重对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因此,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熟练,没有哪位同学站起来就仅仅说个“挺好的”之类的就坐下。大多数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 ,对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要有具体指导。
3、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以及板书等应由学生生成,老师不可代替。
教师在这种类型的课堂上不该成为主角,而是一个 者,这就意味着整个课堂上老师讲的话不能太多,除了问题的提问以及对学生答案的点评,和必要的少量补充。老师不能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代替回答。学生在老师的 下,活动思维,完整地回答问题,深入地对课文进行了分析,这样的教学环节才是有效的、高效的。如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不能顺利的开动脑筋,还心存疑惑,或者因不懂得如何回答问题而无法深入到课文的实质内容,这种情况下老师因为要急于完成课堂教学环节而代替学生补充了大量答案,那么这样的教学环节便是无效的。另外老师的板书也应该是学生来生成,单靠老师自顾自地写出的板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