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乌鲁木齐地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乌鲁木齐地区 2024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问卷)(卷面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24.01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4 页,第卷 5 至 6 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请按要求在规定区域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 50分)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
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1.下表为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炭化作物种子浮选统计表。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 炭化植物种属 大型夯土建筑群西南(n=39)北部中心 居住区(n=129)合计 出土概宇 粟 286 1140 1426 54.8%黍 192 113 305 19.0%稻米 5 5 2.4%大豆 7 7 3.6%注:n 为该遗址区域采集的浮选样品数。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良渚文化 D.红山文化 2.西周受封诸侯前往边陲建邦立国,带去了祝、宗、卜、史等官吏,周之典籍以及各种天子赏赐的礼器等,且尊夏为正统,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冠以“夏
3、”这一称谓,称为“诸夏”或“诸华”。这说明西周分封 A.促进了边疆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对边地的直接控制 C.推动了华夏认同的形成 D.保障了诸侯享有世袭特权 3.据统计,1949 年以来在岭南出土的汉代青铜器有 3860 件,包括生产工具、兵器、乐器、装饰器、明器、车马器等,而铁器则少有。这说明该地域 A.铜矿丰富盛产青铜器 B.庄园经济较为发达 C.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D.铁犁牛耕尚未出现 乌鲁木齐地区 2024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问卷)第 1 页(共 6 页)4.南北朝时期魏、梁通好,双方早期使书的慰问语都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双方都把表示对等并立的“彼”
4、“此”去掉,改为“想境内清晏,今万国消和”。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 B.北魏南梁国力相当 C.南北双方关系日趋紧张 D.南北文化认同趋近 5.韩愈说:“旭普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细观张旭草书绝无不规则的涂抹,很多细微的笔画、字间过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无矫揉造作之感。据此可知,张旭的书法呈现出 A.书法字体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6.据考古发掘统计,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饯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在日本也有 28 处出土了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 553000 余枚,
5、其中北宋的钱币占 82.4%。据此可知宋代钱币 A.初其国际货币职能 B.拓展了海外贸易范围 C.推动对外政策调整 D.提升了民众消费能力 7.万历初年,一条鞭法颁行不到五年,国家税收收入达到 435 万两,比隆庆年间增长 74%,同时消费下降到349万两,盈余 86 万两,扭转了多年的中央财政危机。据此可知一条鞭法 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贫弱 C.简化了赋税的征收名目 D.增强了中央集权的力度 8.康熙帝在遏制沙俄入侵和划定边界过程中,于 1686 年开始修订大清一统志。乾隆末年,与毗邻西藏、新疆等地的国家划定清晰的线状边界,并以条约确认。嘉庆时,参校乾隆至嘉庆时舆地
6、变更状况绘制成皇舆全图,标出了清朝疆界。这表明清代 A.具有一定的近代国家观念 B.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同 C.地图绘制受西方科技影响 D.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 9.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说:“总统领所居京城,众国设有公会,各选贤十二人。居公会,参决大政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徐继畲意在 A.推动政府政治变革 B.打破传统君主制度 C.引入新知以资国政 D.宣传变法救亡图存 10.五四运动后,星期评论刊登了李汉俊翻译的文化运动与劳动运动等文章;工人周刊明确指出其是“工人阶级第一份自己的新刊物”;劳动界设置本埠劳动界专栏关注上海的工人运动情况。这反映了 A.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具有强大的活力 B.媒体宣传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C.知识分子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D.工农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乌鲁木齐地区 2024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问卷)第 2 页(共 6 页)11.右图所示的妇纺小组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于陕甘宁边区,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画反映了陕甘宁边区 A.人民公社制度初步形成 B.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