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七调历史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4-02-05知识百科
2024年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七调历史试卷含答案内容: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
2024年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七调历史试卷含答案内容: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桀“武伤百姓”导致夏王朝的灭亡:商纣重蹈覆撒,武王“吊民伐罪”而周兴。这让周公明 白“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周公的这一思想 A.颠覆了夏商的“天命观” B,注重保护小农经济 C.对先秦儒学有较大影响 D.弱化了对天的信仰 2.汉朝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翠,否则以不孝罪论处。同时主张,直 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宜 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 见,汉朝 A.基层治理卓有成效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律令呈现伦理色彩 D.法律的实用性增强 3.贞观初,太宗说:“联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联 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乃令 京宫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间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据此可知,唐太宗 A。强闲改良军事技术以锥护统治 B.主张治国理政需听取谏议 C,宜扬个人功绩以震摄藩镇势力 D.倡导选拔对国家有用人才 参考答案及解析 、 选择圈 1.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人的“敬天保民”思想对后来兴起的儒学思想有较大影响, 孔子的“仁”学和德治思想即从中演变而来,C项正确。“倾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项:这一时期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弱化对天的信仰,排除D项。 2.C【解析】题干所示为汉朝相关的法律规定,法律对长辈和晚辈、血缘宗亲间隐瞒犯罪的 行为有着一定的宽容,这体现律令的伦理色彩,故C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基层治理成效, A项错误:题干未反映当时社会矛居得到缓和,B项错误:汉朝法律注重血缘伦理,并不能 说明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D项错误, 3.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太宗认为自己对于弓箭特别精通,而工匠认为“弓劲箭直 方为良弓,最后唐太宗悟到了治国理政需要听取谏议,于是“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 省”,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改良军事技术,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并没有形成藩镇割 据,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人才选拔,而是让人才发挥谏议的作用,排除D项。 4,B【解析】据材料“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第 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显示了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反映了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故选B项。据材料“另行编制户籍”可知,宋代把城镇坊郭户 从乡村主、客户中分高出来,另行编制户籍,说明户籍管理更为严密,而非松弛,排除A 项宋代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削弱了乡村户和城镇户 之间的联系,说明城乡二元对立更为明显,排除C项据材料“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 口的专用名称”可知,坊郭户的产生说明宋代坊市制度获得了新发展,排除D项。 5,B【解析】据题干可知,王守仁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其目的在于“兴起圣贤之 学”“洗习染之丽”即改变当地落后的文化习俗,促进文化认同,据此可知,该举措意在巩 固明朝的政治统治,故选B项。据题干可知,王守仁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的目的在 于“兴起圣贤之学”,即传播儒家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认同,而不是宜扬其“心学”主张, 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化能够促进民族交融,但是其根本 目的在于巩固明朝统治,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王守仁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学校,该举措 不属于“基层治理”范畴,排除D项。 6.A【解析】由“秘密组织是由下层劳苦群众为了互助互济、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群 体”可知,秘密组织是下层群众面临生存危机而兴起的,是社会危机的产物。清朝前期秘密 组织影响巨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暴露了当时社会危机的严重,故A项正确 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土地装并是秘密组织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秘密组织 目的是“互助互济、自卫抗暴”,无法得出它们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C项:清朗前 期的秘密组织不能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 7.D【解析】据所学可知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派间谋窥探中国防务状况,为其发动 侵略战争作准备,故D项符合题意。山东不属于边疆地区,排除A项:洋务运动中近代军 事工业、海军的创办,反映了清政府国防意识的提高,故排除B项日本此举不在于借鉴弹 务运动的成果,而是落实称霸亚洲的战略,故排除C项。 8.C【解析】据图片中文字“上海”“议和不成”可知,其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再结合“广东之北伐队”“苏浙民军已均调至”“以备议和不成即日北上”等可知辛亥革命后, 各地军阀陆续到达上海,以待南北议和,如果议和不成,则“北上”,据此可知,该图片折 射出当时各方力量间的胶着状态,故选C项。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 与中国民间武装力量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并没有涉及“上海”“北上” 等信息,排除A项: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治商 “东南互保”,这与题干中“北上”等信息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为消灭 北洋军阀统治,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但是这与题干中“议和不成”无关,排除D项。 9.C【解析】由材料“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可知, 抗日战争时期家庭里的男女老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故选C项。士 地革命发生在1927一1937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是对全家男女老少的 总体描述,并未单独强调妇女地位,B项逻辑推理错误,排除: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 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10.D【解析】据材料可知,1950年创作的美术作品《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描绘了车间 内生产的场景,这表明当时民众为新中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故选D项。1950年国民经济 恢复任务尚未完成,排除A项:工业化战略在当时尚未提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 明当时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排除C项。 1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措施, 推动基层民主的不断完善,C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基层治理的效率,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 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就实现了当家作主,排除D 项。 12.C【解析】由题干可知,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古代宗教崇拜,这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 活,故选C项。题干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故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农业根本上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故排除B项: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故排除D项。 13.B【解析】由材料可知,教会学校主要进行基督教信仰和道德的教有,这有利于强化基督 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项正确。教会学校维护宗教统治,排除A项根据材料教会学校对 教育的垄断以及《圣经》成为唯一的教科书可知。这一时期的教会学校不利于欧洲文化的繁 荣,排除C项中世纪黑暗腐朽是由教会拥有特权、控制和扼杀人性等原因导致的,而不是 教会学校,排除D项。 14.A【解析】由材料“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可知, 英国女王给予东印度公司种种特权,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发 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不能夸大为整个东方的海外贸易,排除 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这一时期英国实行 重商主义,排除C项18世纪英国才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 项。 15.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通过墨西哥独立运动百年庆典等措施可以凝聚民族力量,进 而深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故选D项。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为墨西哥现代化奠定基础, 而不是独立运动百年庆典,排除A项:在墨西哥独立运动的百年庆典上,通过彰显阿兹特 克文化来构建民族的共同记忆,从而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削弱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是 该措施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项墨西哥人通过彰显古印第安人的历史来强化民族意识, “重新建构”一词表述有误,排除C项。 16.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探 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意图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故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生 服务改革,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并非单一的国家干预经济,排除B项:“根本上”说法错 误,生产关系未变动,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观点:相对于前代,宋朝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或宋朝社会的平民化趋势增强)。(2分) 论证从制度改革的角度回答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结束魏晋以来门阀士族主导仕途的现象 从吸取前朝教训的角度回答用人策略变化带来的影响,提升了科举制下大量文官的地位:从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桀“武伤百姓”导致夏王朝的灭亡:商纣重蹈覆撒,武王“吊民伐罪”而周兴。这让周公明 白“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周公的这一思想 A.颠覆了夏商的“天命观” B,注重保护小农经济 C.对先秦儒学有较大影响 D.弱化了对天的信仰 2.汉朝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翠,否则以不孝罪论处。同时主张,直 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宜 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 见,汉朝 A.基层治理卓有成效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律令呈现伦理色彩 D.法律的实用性增强 3.贞观初,太宗说:“联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联 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乃令 京宫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间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据此可知,唐太宗 A。强闲改良军事技术以锥护统治 B.主张治国理政需听取谏议 C,宜扬个人功绩以震摄藩镇势力 D.倡导选拔对国家有用人才 参考答案及解析 、 选择圈 1.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人的“敬天保民”思想对后来兴起的儒学思想有较大影响, 孔子的“仁”学和德治思想即从中演变而来,C项正确。“倾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项:这一时期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弱化对天的信仰,排除D项。 2.C【解析】题干所示为汉朝相关的法律规定,法律对长辈和晚辈、血缘宗亲间隐瞒犯罪的 行为有着一定的宽容,这体现律令的伦理色彩,故C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基层治理成效, A项错误:题干未反映当时社会矛居得到缓和,B项错误:汉朝法律注重血缘伦理,并不能 说明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D项错误, 3.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太宗认为自己对于弓箭特别精通,而工匠认为“弓劲箭直 方为良弓,最后唐太宗悟到了治国理政需要听取谏议,于是“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 省”,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改良军事技术,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并没有形成藩镇割 据,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人才选拔,而是让人才发挥谏议的作用,排除D项。 4,B【解析】据材料“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第 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显示了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反映了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故选B项。据材料“另行编制户籍”可知,宋代把城镇坊郭户 从乡村主、客户中分高出来,另行编制户籍,说明户籍管理更为严密,而非松弛,排除A 项宋代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削弱了乡村户和城镇户 之间的联系,说明城乡二元对立更为明显,排除C项据材料“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 口的专用名称”可知,坊郭户的产生说明宋代坊市制度获得了新发展,排除D项。 5,B【解析】据题干可知,王守仁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其目的在于“兴起圣贤之 学”“洗习染之丽”即改变当地落后的文化习俗,促进文化认同,据此可知,该举措意在巩 固明朝的政治统治,故选B项。据题干可知,王守仁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的目的在 于“兴起圣贤之学”,即传播儒家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认同,而不是宜扬其“心学”主张, 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化能够促进民族交融,但是其根本 目的在于巩固明朝统治,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王守仁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学校,该举措 不属于“基层治理”范畴,排除D项。 6.A【解析】由“秘密组织是由下层劳苦群众为了互助互济、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群 体”可知,秘密组织是下层群众面临生存危机而兴起的,是社会危机的产物。清朝前期秘密 组织影响巨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暴露了当时社会危机的严重,故A项正确 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土地装并是秘密组织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秘密组织 目的是“互助互济、自卫抗暴”,无法得出它们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C项:清朗前 期的秘密组织不能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 7.D【解析】据所学可知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派间谋窥探中国防务状况,为其发动 侵略战争作准备,故D项符合题意。山东不属于边疆地区,排除A项:洋务运动中近代军 事工业、海军的创办,反映了清政府国防意识的提高,故排除B项日本此举不在于借鉴弹 务运动的成果,而是落实称霸亚洲的战略,故排除C项。 8.C【解析】据图片中文字“上海”“议和不成”可知,其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再结合“广东之北伐队”“苏浙民军已均调至”“以备议和不成即日北上”等可知辛亥革命后, 各地军阀陆续到达上海,以待南北议和,如果议和不成,则“北上”,据此可知,该图片折 射出当时各方力量间的胶着状态,故选C项。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 与中国民间武装力量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并没有涉及“上海”“北上” 等信息,排除A项: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治商 “东南互保”,这与题干中“北上”等信息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为消灭 北洋军阀统治,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但是这与题干中“议和不成”无关,排除D项。 9.C【解析】由材料“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可知, 抗日战争时期家庭里的男女老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故选C项。士 地革命发生在1927一1937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是对全家男女老少的 总体描述,并未单独强调妇女地位,B项逻辑推理错误,排除: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 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10.D【解析】据材料可知,1950年创作的美术作品《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描绘了车间 内生产的场景,这表明当时民众为新中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故选D项。1950年国民经济 恢复任务尚未完成,排除A项:工业化战略在当时尚未提出,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 明当时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排除C项。 1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措施, 推动基层民主的不断完善,C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基层治理的效率,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 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就实现了当家作主,排除D 项。 12.C【解析】由题干可知,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古代宗教崇拜,这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 活,故选C项。题干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故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农业根本上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故排除B项: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故排除D项。 13.B【解析】由材料可知,教会学校主要进行基督教信仰和道德的教有,这有利于强化基督 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项正确。教会学校维护宗教统治,排除A项根据材料教会学校对 教育的垄断以及《圣经》成为唯一的教科书可知。这一时期的教会学校不利于欧洲文化的繁 荣,排除C项中世纪黑暗腐朽是由教会拥有特权、控制和扼杀人性等原因导致的,而不是 教会学校,排除D项。 14.A【解析】由材料“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可知, 英国女王给予东印度公司种种特权,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发 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不能夸大为整个东方的海外贸易,排除 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这一时期英国实行 重商主义,排除C项18世纪英国才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 项。 15.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通过墨西哥独立运动百年庆典等措施可以凝聚民族力量,进 而深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故选D项。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为墨西哥现代化奠定基础, 而不是独立运动百年庆典,排除A项:在墨西哥独立运动的百年庆典上,通过彰显阿兹特 克文化来构建民族的共同记忆,从而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削弱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是 该措施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项墨西哥人通过彰显古印第安人的历史来强化民族意识, “重新建构”一词表述有误,排除C项。 16.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探 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意图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故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生 服务改革,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并非单一的国家干预经济,排除B项:“根本上”说法错 误,生产关系未变动,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观点:相对于前代,宋朝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或宋朝社会的平民化趋势增强)。(2分) 论证从制度改革的角度回答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结束魏晋以来门阀士族主导仕途的现象 从吸取前朝教训的角度回答用人策略变化带来的影响,提升了科举制下大量文官的地位:从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