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岩井俊二的电影我学到了什么(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去年《少年的你》大火,引发全网关于“校园霸凌”的讨论。
去年《少年的你》大火,引发全网关于“校园霸凌”的讨论。其实早在2001年,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也曾拍过一部讲述校园霸凌的片子,这部电影跟《少年的你》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柔弱的少女被迫害致死,同样的备受霸凌者奋起反击,将霸凌者置于死地,甚至同样,霸凌者都是高颜值的学霸。那岩井俊二是如何讲述这个故事的呢?
岩井俊二被评论者称为“日本王家卫”,因为他的镜头与王家卫一样,有着梦幻迷离、如梦如幻的特点。岩井俊二非常擅长经常通过摇晃不定的镜头、快速蒙太奇、跳接等手法,捕捉人物微妙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营造出一种呓语般的梦幻感。他的电影往往浪漫唯美,却又能一针见血地洞悉事件的本质,残酷又现实。
我们今天要讲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也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反映青春残酷的影片,却有着美得不可思议的画面、音乐。本文将从电影叙事特色,角色塑造,和与《少年的你》对比,这三个方面,来深度解读这部电影。
(*)
两部电影的海报
一、叙事特色:多线性叙事模式,刻意弱化故事情节,引发观众思考。
既然是日本王家卫,老老实实讲故事肯定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叙事结构非常复杂,喜欢的人称赞它精巧绝伦,而不喜欢的则认为是“叙事的混乱”。
1、 从整体上看,故事主体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倒叙、闪回的方式将主角们的成长线刻意打乱。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并非按照常规的起承转合来讲述故事,整个故事按照剧情大致可以分为四段,每段围绕一个中心人物展开,而主角莲见则是贯穿四个片段的线索人物。
电影的一开始,我们看到少年莲见正在被一群校园混混霸凌,他逆来顺受,默默忍耐。只有在听莉莉周的音乐时,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直到有一天,他的CD被人踩碎在面前。
踩碎CD的人是星野。此时镜头一转,时间回到了一年前,星野居然是代表新生发言的优秀学生,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和莲见是互相扶持的好朋友,并且也是莉莉周的粉丝。这一段着重讲述了星野如何从一个明星学生堕落为校园的暴君。而下半段的剧情则是围绕另外两个女孩——津田、久野展开,星野和莲见则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而存在。
不难看出,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模式,大大削弱了电影的故事性。不仅将主角的成长线打乱,而且稀释了原本剧情的紧张情绪。整个故事反而呈现出一种散文诗般的舒缓和优雅,如同给原本残酷血腥的剧情蒙上了一层猩红的柔纱。
2、 文字作为补充叙事,风格前卫,却增加了观影难度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人,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故事进行一会儿,就有一段黑屏、白字的内容不断闪现。内容是网友关于女歌手莉莉周的讨论。事实上,虽然片名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但莉莉周始终没有直接出现在镜头中,而是活在论坛和剧中人物的讨论中,也就是说,电影通过文字塑造了一个虚拟的人物。
我们知道,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镜头语言往往才是叙事的主体。即使像王家卫这样的导演,也是使用旁白、声音作为补充叙事。只有在没有声音的默片时代,才会大量用文字旁白。但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导演反其道而行,用让文字代替声音,用文字塑造了最关键的人物,甚至用文字铺垫整部电影最激烈的冲突,犹如“沉默的呐喊”,具有独特的戏剧张力,反而成了一种颇为前卫的叙事风格。
3、 “打破第四堵墙”,激发观众的思考
“打破第四堵墙”的理论来自戏剧,该理论认为,除了舞台上的三堵墙,演员和观众之间还存在着“第四堵墙”。好的作品应该 “打破第四堵墙”,不要让观众沉迷于剧情当中,而是应该让观众不停跳出剧情,进行思考和反思。
对于岩井俊二来说,多种复杂叙事结构的糅合,就是这打破第四堵墙的锤子。
如果说镜头叙事是让观众从第三人称视角纵览整个剧情发展,那论坛的补充叙事,就是将观众强拉回第一人称视角直视剧中人物的内心状态。如此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来回跳转,观众的观影体验,肯定不会太好。但同时,对剧中人物的认知和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在这部电影中,星野可谓作恶多端,他不仅霸凌男孩,甚至还拍摄女孩的裸照,逼迫她们援交,间接害死了津田。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角色,观众无法单纯地用爱和恨来定义他,因为岩井俊二多角度呈现了这个角色的裂变过程和性格的复杂性,星野为什么会成为星野,星野性格中的恶从何而来,反而成了观众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诗意的镜头语言 解剖着残酷的真相因为叙事结构过于复杂,所以在镜头语言上,岩井俊二则比较克制。
1、明亮的大色块的运用,奠定了青春残酷物语的基调
与电影沉重的主题不同,电影的色调是极其清新明亮的。莲见的出场则是置身于一片青翠的麦田。白衣的少年、青翠的麦田,湛蓝的天空,美得如诗如画。
岩井俊二善用梦幻唯美的镜头语言,讲述残酷的真相,其代表作《燕尾蝶》、《梦旅人》均是如此。仿佛是为了补偿少年们悲剧的命运,电影中汇集了青春校园片中几乎全部的浪漫元素:碧绿的田,蔚蓝的海,暖调的夕阳,弹钢琴的天才少女,如梦如幻的音乐,纯美的初恋,但这一切都是残酷现实的一件“青葱外衣”,青春的亮丽终究裹不住现实的残酷。
津田自杀是整部电影最黑暗的片段之一,然而电影的处理却十分唯美。暖暖的夕阳余晖下,美丽的少女放飞着红色的风筝,笑声如铃,最后,她微笑着说“我真想坐在风筝上”。下一个镜头,她已经姿势僵硬的卧倒在高塔之下,高高的电线上挂着一只手机,花哨的手机装饰还在迎风招展,诉说着主人纵身一跃的现实……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电影的镜头越唯美,观众却越能从中感受到残酷的意味。
2、大量主观镜头,解剖人物的内心
冲绳之旅是星野性格转变的关键,也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在这一段,导演特别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
这段全程由手持DV拍摄,有大量的大特写、摇晃、失焦镜头。在摇晃不定的镜头中,我们看到星野在短短的数天内,连续两次历经生死。这段经历,将他的恐惧激发到最大值,也让他心中对生命的敬畏感降到了最低。
这段最妙的地方在于,电影里没有一句台词,观众却通过镜头切身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激变。
星野溺水片段
在星野溺水一段,镜头随着星野沉浮,此时古老的歌谣正不紧不慢地响着,同伴的嬉笑就在不远之处,但隔着一层蔚蓝色的水光,星野却命悬一线。观众仿佛能渗入星野的感官,感受到那一刻的星野的窒息感和面对死亡时的孤独绝望。
这种“共情”会诱使观众不断去探索、深挖星野内心的蜕变,而不是单纯的去围观一个暴力少年的诞生。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星野和《少年的你》中的魏莱,这两个人物都是施暴者。但《少年的你》以陈念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所以我们很难关注到魏莱的内心世界,她为什么作恶?她的动机是什么?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魏莱是“失语”的。
但是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一切人物皆可说话”,导演试图尽可能客观地去呈现每一个角色,用大量的主观镜头,让观众进入每一个角色,感受每一个角色,去理解他们身上一切的可能性。
三、《少年的你》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比较
同样是围绕校园霸凌的话题,讲述青春的残酷。《少年的你》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其实单从故事来讲,非常相像,但有趣的是,两个故事正好一横一纵,切向不同的方向。
《少年的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陈念和小北成功赎罪,走向新生,故事带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导演曾国祥曾经说过,他第一次看着故事,就被吸引,希望“电影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反思”。希望“校园霸凌”能获得更广泛的关注。而电影片尾得字幕也告诉我们,随着社会各界得努力,这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的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做什么来预防、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让更多的孩子免于陈念和小北的命运。
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塑造的是一组少年的群像。电影通过校园霸凌这件事情,呈现的是少年群体独特的心路历程。影片的最后,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莲见杀死了星野,获得了暂时的宁静,他将面临怎样的未来,影片并没有交待。它真正想探索的其实是人性的挣扎和蜕变。莲见曾是最不愿使用暴力的人,但最后,他用最暴力的方式,才换来了内心的平静。
在去年周轶君执导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曾经提到日本的校园霸凌。日本的弘田阳介博士曾说,“(日本)几乎不存在没有经历过霸凌环境的孩子”。“校园霸凌”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它与日本的民族性、集体意识是不可切分的。
“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层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构着一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定位。在日本这个特定的文化圈里,日本教育从小所灌注的危机意识让日本的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特定的岛国文化给予了这个特定的精神群体有限的生存空间。在传统和未来之间,青年群体处于价值抉择和观念碰撞最为激烈的层面”。
——陈明华:《浅析日本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展现的不仅少年成长的困境,也映射了日本民族对于生存精神、生存法则的选择与适应。莲见的身上体现着鲜明的日本式的“菊与刀”式的精神: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面对对立的强大势力,他们总是保持着温和服从的态度,但是最后却有着残忍而坚决的反击。对于生存,他们向强者臣服,同时又有着鲜明的叛逆精神。星野则更为极端地直接将生存的意义述诸于武力的征服。对于年轻群体的关注,映射着时代交错中青年人深层精神心理中的迷失与守候,也映射了现代日本现实社会的集体迷惘中,对暴力、对强大依附的渴求同时又不断叛离的矛盾心态。
两个同样是关注校园暴力的电影,分别从社会和人性两个层面,切开了这一现象的深层内涵,在岩井俊二美不胜收的镜头下面,是星野沉重的压抑、莲见的绝地反击。将两个电影对照来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听上的享受,还有更立体的反思,更全面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