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株连九族大概是什么范围(古代株连九族有多狠)
在古装影视剧或小说里有时能看到,皇帝一发火就动不动株连
在古装影视剧或小说里有时能看到,皇帝一发火就动不动株连别人九族,你知道株连九族的范围有多广,那是把直系亲戚一网打尽。
一、株连九族是株连哪几族《三字经》中有关于“九族”的文字:“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中的九族说的是家族延续和人伦,而株连九族中的九族则另有所指。
古代的九族是指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合起来的九族。
父四族:自己家从上到下一族,父亲的兄弟姐妹也就是亲叔伯姑姑等一家子,自己的兄弟及姐妹一家子,出嫁的女儿一家子。
母三族:外公外婆从上到下一家子,外婆娘家一家子,外婆的女儿也就是亲姨一家子。
妻二族:老丈人一家子,丈母娘娘家一家子。
株连九族,范围之广,打击范围之大,基本上跟当事人有关系的一网打尽了。
株连九族,并非是将九族所有人全部处以死刑。一般株连九族的都是犯“谋逆”等大罪的,谋反者施行连坐,罪犯家里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处以死刑(明清律扩大到父、子、孙、兄弟及伯叔),其他家属均不处死,一般将他们流放或卖给功臣为奴,或者充为官妓。
按照《大清律例》规定,凡是犯了谋反大罪的人:“正犯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二、株连和连坐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犯罪株连亲属的制度,最早开始于夏商时期,在《尚书》中有记载,夏商在出征时,士兵如果在战场上不听从命令,将会把士兵和其儿子一起处死。
武王伐商纣时的讨召檄文中,宣布纣王的罪行之一就是“罪人以族”。
春秋战国的时候,开始有“三族”的记载,秦国重视法家,看重刑罚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制定了相关的连坐制度。
之后株连的制度就一直存在于封建王朝中,作为封建统治一个重要的威慑手段,直到在1905年清廷正式宣布废除连坐。
虽然株连制度一直都有,但在隋唐以后很少有株连九族的事情发生,历朝律法规定的株连范围也只有罪犯本人的核心家庭及其父族家属。母族、妻族家属一般不在连坐范围内。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伴随封建王朝的还有“连坐制度”,株连是亲属间的连坐,还有左邻右舍之间的连坐。
连坐制度在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水浒传》里就能看到,好汉犯罪,而官府抓不到当事人的,会将左邻右舍一起抓起来,并给予治罪。
连坐制度与古代的户籍制度和保甲相关的,秦朝商鞅变法开始实行连坐制度,《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商鞅变法将整个秦国的每5户人家定位一伍,10户人家编制为一什。“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
《汉书》中记载“连其什伍,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犯罪或者是在战场上当逃兵,那就这人所在的一什中其余9户人家都要受到惩罚,这就是秦国的“什伍连坐制度”。
到后来汉唐的“乡里”组织,还有宋朝开始的保甲制度,都有这方面的规定。
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每户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担保,一户出事,其余九户不举报的,视为同犯,十户连坐。一户犯罪,其他几户若让人跑了,也都脱不了干系。
三、为什么要株连和连坐
古代流传至今有一句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意思是一个人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也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了势。
我们从古代到现代最注重家庭亲情关系,尤其在古代家族里一个人当官了,家里人包括亲戚都跟着得势,所有人唯这个当官的马首是瞻,基本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有这样的人际关系,当事人如果进行谋反,也势必只相信和重用自己人,这些家人亲戚也势必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仅仅处罚当事人是不够的,他的家族势力依然还有,也必然会不满。
为防止死灰复燃维护自己的统治,统治者就会实行斩草除根,所以就会有株连九族这样的刑罚。
同时株连九族作为一个刑罚,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可以使得亲属之间因为怕被连累而相互监督。
株连九族在历朝历代都没有加入刑法当中,多数出于皇帝的命令,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只是起一个震慑作用,因为历史上很少有人被株连九族。
秦汉时期最重者也往往只是“夷三族”,而隋唐以后就连“夷三族”也都变得极为罕见了。
四、被株连或连坐制度处罚的人为什么不跑
古代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有“乡约”、“保甲”等制度,这些制度导致罪犯犯罪了想跑也很难跑掉,因为在罪犯的周围有很多邻居盯着,如果让罪犯跑了,他们也要跟着连坐。
还有古代实行路引制度,外出需要有路引才行,在明朝更是将路引发展到了极致,路引上写明所持人的籍贯、相貌、要去哪里办什么事等,如果没有路引,将会被当作罪犯抓起来。
古代因为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将人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再加上保甲制度和路引制度,一个地方都是熟人社会,跑来一个陌生人很容易被人警觉。
同时,罪行被统治者调查出来后,会秘密控制逮捕,等发觉时想跑也跑不掉。
五、历史上被株连九族的有谁
1、杨玄感
弘农华阴人,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
杨玄感身形高大,仪表堂堂,可以说是一表人才,又喜好读书,擅长骑射。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趁机反叛,屯兵于黎阳,被大将军宇文述所败。
杨玄感自知胜利无望,命令其弟杨积善将他杀死,杨积善杀了他后又自杀未死,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炀帝的行宫。
《唐六典注》:炀帝“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轘裂枭首,磔而射之。”
2、景清
明陕西真宁人,一说本姓耿。洪武进士,初授编修,后改御史。洪武三十年命署左佥都御史。
建文帝在位的时候初为北平参议,复迁御史大夫。
后来朱棣篡位,景清以原官留任,但景清对朱棣篡位不满,就在身上带了把刀子,想要在早朝时行刺朱棣,发现被抓,责问他,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
《明史》记载:“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瓜蔓抄,一个瓜藤上的枝枝蔓蔓全都一网打尽,整个村子都被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