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测试卷第6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年份事件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书院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1年清政府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于官阶”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数以百万计的童生士子拥进新式学堂去寻觅新的出路A.促使近代教育体制转型完成B.体现“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C.
2、促使旧式教育退出历史舞台D.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2.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武昌既稍能久支,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这说明()A.武昌起义成功是历史的偶然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清朝统治已从内部分崩离析D.广大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3.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立宪派的各种活动,他们的这些行为()时间活动1911年6月川汉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会议当场就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推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议长”1911年11月12日湖北咨议局局长、立宪党人汤化龙向革命派建议,“此时武昌发难,各省均不晓得,须先通电各省,请一致响应,以
3、助大功告成”1912年初江苏立宪党领袖张謇:“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戡定大局”A.体现了资产阶级走向联合B.影响了清末民初政局的演变C.说明立宪派趁势投机革命D.表明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4.有学者认为,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其“因人设法”的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旨在推翻清朝统治B.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C.具有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5.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
4、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行政权有效地制约了立法权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6.有人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此人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7.1922年,梁启超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
5、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在民族革命方面获得成功D.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8.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中提道:“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A.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英雄人物创造历史9.对下表关于护国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解释合理的是()著作(文章)观点董方奎梁启超与护国战争护国战争获胜的功劳,首推蔡锷。正是由于蔡锷在云贵诸军中的崇高声望,团结各派势力,发动了云南起义张世斌、周玲护国运动胜利因素探析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继续从事反袁活动,号召国民党员“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护国战争)”李小峰护国运动中华侨的重要贡献广大海外侨胞、侨团及留学生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强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A.蔡锷的声望B.孙文的呼吁号召C.合力的结果D.侨胞的全力支援10.下面为19141920年中国面粉输出、输入数量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单位:关担)年份输出数量输入数量出超(+)入超(-)1914年69 9322 197 241-2 127 3091917年798 031678 849+119 18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