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春天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湛江市2024年普通高考测试(一)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趣找知识 2024-02-27知识百科
湛江市2024年普通高考测试(一)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湛江市2024年普通高考测试(一)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湛江市2024年普通高考测试(一)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湛江市2024年普通高考测试(一)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保密启用前湛江市 2024年普通高考测试(一)                                      物  理                             2024. 2本试卷共 6页,15 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

2、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28 分。 在

3、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霓虹灯发光原理是不同气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能量各异的光子而呈现五颜六色,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大量氢原子处于 n=4 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 2. 2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0. 80 eVB. 从 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C. 有 4 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D. 用0. 54 eV 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可跃迁到n=5的激发态2. 如图甲所示,用瓦片做屋顶是我国建筑的特色之一。铺设瓦片时,屋顶结构可简化为图乙所示

4、,建筑工人将瓦片轻放在两根相互平行的檩条正中间后,瓦片静止在檩条上。 已知檩条间距离为d,檩条与水平面夹角均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仅减小时,瓦片与每根檩条间的摩擦力的合力变大B. 仅减小时,瓦片与每根檩条间的弹力的合力变小C. 仅减小 d时,瓦片与每根檩条间的弹力变大D. 仅减小 d时,瓦片可能会下滑物理试题  第 1页(共 6 页) 7. 如图所示,在区域、中分别有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垂直纸面但方向相反、宽度均为a 的匀强磁场区域。高为a 的正三角形线框efg 从图示位置沿 x 轴正方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下列图像中能正确

5、描述线框 efg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每题 6 分,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 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正常工作的个人密闭装备,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航天员穿着航天服,从地面到达太空时内部气体将急剧膨胀,若航天服内气体的温度不变,视为理想气体并将航天服视为封闭系统。则关于航天服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增大,内能减小               &nbs

6、p;  B. 压强减小,内能不变  C. 对外界做功,吸收热量                D. 压强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9. 如图所示,是闪电击中广州塔的画面,广州塔的尖顶是一避雷针,雷雨天气时,低端带负电的云层经过避雷针上方时,避雷针尖端放电形成瞬间强电流,云层所带的负电荷经避雷针导入大地,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云层靠近避雷针时,针尖感应出正电荷B. 向塔尖端运动的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小C. 越靠近避雷针尖端,电场强度越大D. 向塔尖端运动的负电荷电势能减小10. 在儿童

7、乐园的蹦床项目中,小孩在两根弹性绳和弹性网绳的协助下实现上下弹跳。如图所示,某次蹦床活动中,小孩静止时处于 O点,当其弹跳到最高点 A 后下落,可将弹性网绳压到最低点 B。小孩可看成质点,不计弹性绳的重力、弹性网绳的重力和空气阻力。 则从最高点 A 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小孩的A. 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 机械能一直减小C.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弹性网绳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 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性网绳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物理试题  第 3 页(共 6 页) 3. 在我国汉代,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辘轳,如图所示,可转动的把手边缘上 a 点到转轴的距离为 4R,辘轳边缘上b点到转轴的距离为R,忽略空气阻力。在水桶离开水面后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与b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4 :1B.  a 点的线速度大小与水桶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