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宝这部电影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同样是三观不正)
前不久电影《喜宝》上映了,有多少人是被电影里的台词吸引,才
前不久电影《喜宝》上映了,有多少人是被电影里的台词吸引,才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的?原本以为是一部唯美文艺片,最后骂骂咧咧从电影院出来,觉得票钱花得不值得。
《喜宝》之所以被吐槽,是因为电影传递的三观不正,在编剧眼里,好像除了给有钱人当女儿、情人,年轻女孩想出人头地就没有别的出路。
整片充斥着“金钱至上”的观点,国外名校念过书,有胳膊有腿,居然在电影里定义为“走投无路”。
不过我今天不是来骂《喜宝》的,因为已经被骂得差不多了,我已经没什么好补充的了,我今天是想说一下另外一部电影《洛丽塔》,《喜宝》和它都被人骂“三观不正”,但是和《喜宝》相比,它简直身处云端。
说到《洛丽塔》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如果说它的另一个译名,应该都听说过,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有1962年、1997年两个版本,今天我们说的是1997年阿德里安·莱恩导演的这部,豆瓣拿下了8.2分的高分。
(*)
一个中年男人亨伯特爱上了一个年仅12岁的少女洛丽塔,为了得到洛丽塔,亨伯特和洛丽塔的母亲结婚了,后来洛丽塔的母亲发生车祸去世。
亨伯特隐瞒了事实,去夏令营接走了洛丽塔,并在两人流浪的过程中占有了洛丽塔,可是洛丽塔被一个剧作家拐走,后来嫁给了一个残疾人,最终不幸地死于难产,亨伯特也因为杀了剧作家而死在了监狱。
这就是《洛丽塔》的全部故事,一个挑战禁忌的悲情故事,这本小说一度遭到封杀,因为里面的故事确实有违道德,但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并不是为了进行道德教育,而是对美学的一种追求。
就像《喜宝》,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三观不正,其实在艺术领域,很难界定三观正不正这件事情,因为有很多伟大的艺术所讲述的,正巧是那些我们看起来没有那么正的三观。
其实亦舒的小说《喜宝》讲述的故事是有时代背景的,喜宝这个人物的故事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那个时代正好是香港的消费主义时代,但是电影在剧情表达上有所欠缺,仅仅体现了浅层的东西,所以这部电影也就自然被人诟病。
要说三观不正,《洛丽塔》的三观更加不正,这部电影讲述的可不仅仅是道德上的问题,还涉及到男主角更为不耻的行为,说出来都能让人愤懑,但是这部电影依然是经典。
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原作者,原作者以第一人称,也就是亨伯特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故事,所以小说中过多过少地将亨伯特这个角色美化了,而且以第一人称的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更有代入感。
因此,很多人不自觉地带入了亨伯特这个角色中,自然也就为亨伯特这个角色感到惋惜。
另外一点就是《洛丽塔》这部电影剧情和画面上都能够满足原著的描述,对于小说影视化来说,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喜宝》为什么没能成为国产《洛丽塔》的原因,因为在逻辑上就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