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湖南省2024 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 语 文长沙市一中 常德市一中 湖南师大附中 双峰县一中 桑植县一中  
2、; 武冈市一中 湘潭市一中 岳阳市 一 中 株洲市二中 命题学校:株洲市二中 审题学校:湘潭市一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
3、、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真善美的“错位”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真),而根据康德的审美价值论,美则是情感。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前者太机械了,把“真”看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绝对的价值。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按康德的学说,价值应该有三种:真、善、美。康德没有解决的是,在艺术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什么样的情感才是审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层的潜意识里的,甚至是以智性为底蕴的。 我们的古典文论说得更准确:一方面是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一方面是更经典的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4、”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用的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 “美是真的”这一观念是不完全的。 美是艺术家情志通过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现实、意蕴发生变异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绝对矛盾,而是交叉的。 这就是说,美和真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错位”,并不是一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而是圆心有距离的;真善美,是三个偏心圆的交错。 只要拿文艺作品来核对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统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统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错位”的。审美与科学认识活动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非功利性,这一点是康德说的。 善,最初级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实用。 实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实用是压
5、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实用,就没有情感了。在这一点上,许多理论家都搞得很乱,就是鲁迅有时也有些混乱,他在门外文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试题 第 1页 (共10页)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说的很生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混淆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6、 所以德国的莱辛在他的汉堡剧评中,开宗明义就宣称:艺术乃是“逼真的幻觉”。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诗话比他早差不多一个世纪就觉悟到了,黄生在一木堂诗麈卷一中提出诗乃“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这里的“无”和“有”、“虚”和“实”、“假”和“真”的对立统一和转化,可比莱辛彻底多了,“虚”者、“无”者、“假”者,都是“幻觉”,但是并不一定要“逼真”。审美是诗意的,但是,不仅仅是诗意的美的陶冶,而且包含着对恶的审视。 艺术上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写恶事、恶人,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去审视,这种恶事、恶人,就和丑发生了错位,甚至变得可爱起来。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先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后来明知吕伯奢是好心
7、款待他,又把他杀了。 明知错了,一错再错,不仅不忏悔,不难为情,还要宣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为自己坚决而果断地不道德而“动心”,而自我欣赏,为自己的不要脸而感到了不起。 三国演义不但让读者看到这样的丑恶,而且有一个潜在的眼睛,在引导着读者阅读这样的心理奇观,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让曹操的行为逻辑与读者的良知背道而驰,这在文艺心理学上叫做“情感逆行”,就是一味和读者的情感作对,让读者的良知爱到打击,感到诧异,感到愤怒、痛苦。这就转化为艺术的享受。洞察人性黑暗,是一种痛快。 艺术表现了这种心理过程,揭示了人性黑暗。因而,我们的感受才结合着痛感和快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叫做“净化”,我看,把它理解成“洗礼”也可以吧。这里的奥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多方面、多维度的发现,就是美的发现。一个普通的有道德善恶观念的人和一个有强烈审美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