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清单精编版(实用必备!),以下展示关于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清单精编版(实用必备!)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清单精编版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的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距今17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生产和生活状况: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5000年):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拓展】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二、夏、商和西周(一)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禹死启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
2、专职官员;地方管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二)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文化:文字:甲骨文 器具:青铜器(用于祭祀和战争,是政治权力的象征)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松散的方国联盟(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都城镐(ho)京,史称西周。2.国家管理: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封建制)原因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对象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内容周王:授土授民,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诸侯有镇守疆
3、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诸侯权力: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继续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同姓居多,且位居重要位置评价积极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结构。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消极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2)宗法制:调整血缘宗族内部关系的法则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大宗和小宗的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按血缘关系形成森严的等级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评价积极保证了各
4、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有利于发扬尊敬祖先的传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归纳】早期国家的特征(夏商周):政治: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局面。逐步向集权过渡,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传统)经济:农具粗糙;土地国有,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集体劳作青铜铸造发达、丝织业思想文化:成熟文字礼乐文化逐渐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民本思想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政治:列国纷争
5、,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社会动荡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争霸战争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二)民族关系:“华夏”认同(认同华夏文化)1.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1.农业: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农业技术: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水利: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2.手工业: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铁器广泛使用。3.商业:“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不少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二)变法运动1.背景:经济: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社会阶层流动加快。政治:各诸侯国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2.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政治体制。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三、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一)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