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口的成语有哪些_四字词语(40个)
第二个字是口的成语有哪些_四字词语(40个))
第二个字是口的成语有哪些_四字词语:不加思索,交口称赞,佛口蛇心,僻字涩句,八字打开,八字没一撇,八字没见一撇,冲口而出,出口伤人,出口成章,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吐珠玑,待字闺中,混淆是非,滚瓜烂熟,狗口里吐不出象牙,瓜字初分,百口莫辩,破口大骂,碍口识羞,积毁销骨,空口无凭,空口说白话,笨口拙舌,缄口不言,苦口婆心,虎口余生,虎口拔牙,虎口逃生,讷口少言,赤口毒舌,金口玉言,金字招牌,闭口不言,闭口藏舌,风口浪尖,鸡口牛后,黄口小儿,苦口良药。1、不加思索 bù jiā sī suǒ
释义: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2、交口称赞 jiāo kǒu chēng zàn
释义:交口称赞 交口:众口一辞。异口同声地称赞。
出处:《元史 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3、佛口蛇心 fó kǒu shé xīn
释义: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明 梅鼎祚《玉合记 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
4、僻字涩句 pì zì sè jù
释义:僻字涩句 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
5、八字打开 bā zì dǎ kāi
释义:八字打开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出处: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近日因看《大学》,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6、八字没一撇 bā zì méi yī piě
释义: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7、八字没见一撇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释义:八字没见一撇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8、冲口而出 chōng kǒu ér chū
释义:冲口而出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多指说话失于检点。
出处:宋 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9、出口伤人 chū kǒu shāng rén
释义:出口伤人 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10、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出口成章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11、口口声声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释义:口口声声 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
出处: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12、口口相传 kǒu kǒu xiāng chuán
释义:口口相传 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出处:宋 洪迈《夷坚丙志 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于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
13、口吐珠玑 kǒu tǔ zhū jī
释义:口吐珠玑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出处: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14、待字闺中 dài zì guī zhōng
释义:待字闺中 留在闺房里等待许配(闺:好卧室)。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15、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16、滚瓜烂熟 gǔn guā làn shú
释义:滚瓜烂熟 滚圆的瓜熟透了。形容朗读和背诵非常流利纯熟。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17、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释义: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出处:《元曲选 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18、瓜字初分 guā zì chū fēn
释义:瓜字初分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出处: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19、百口莫辩 bǎi kǒu mò biàn
释义: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出处: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20、破口大骂 pò kǒu dà mà
释义:破口大骂 破:冲开。指满口恶语骂人。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21、碍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碍口识羞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22、积毁销骨 jī huǐ xiāo gǔ
释义:积毁销骨 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3、空口无凭 kōng kǒu wú píng
释义:空口无凭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24、空口说白话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释义:空口说白话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出处:《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25、笨口拙舌 bèn kǒu zhuō shé
释义:笨口拙舌 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出处: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26、缄口不言 jiān kǒu bù yán
释义:缄口不言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27、苦口婆心 kǔ kǒu pó xīn
释义: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28、虎口余生 hǔ kǒu yú shēng
释义:虎口余生 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出处: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29、虎口拔牙 hǔ kǒu bá yá
释义:虎口拔牙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出处: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30、虎口逃生 hǔ kǒu táo shēng
释义:虎口逃生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31、讷口少言 nè kǒu shǎo yán
释义:讷口少言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32、赤口毒舌 chì kǒu dú shé
释义:赤口毒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唐 卢仝《月蚀》诗:“月蚀鸟宫十三度,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舌头上吃却月,不啄杀。”
33、金口玉言 jīn kǒu yù yán
释义: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34、金字招牌 jīn zì zhāo pái
释义:金字招牌 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35、闭口不言 bì kǒu bù yán
释义:闭口不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出处: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36、闭口藏舌 bì kǒu cáng shé
释义: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出处: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37、风口浪尖 fēng kǒu làng jiān
释义:风口浪尖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38、鸡口牛后 jī kǒu niú hòu
释义: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39、黄口小儿 huáng kǒu xiǎo ér
释义:黄口小儿 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出处:唐 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40、苦口良药 kǔ kǒu liáng yào
释义:苦口良药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