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成语词典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的4字词语(34个)(四个来自寓言的成语)

趣找知识 2024-06-05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的4字词语(四个来自寓言的成语)(34个))来自寓言的4字词语(四个来自寓言的成语):买椟还珠,亡羊补牢,凿壁借光,刻舟求剑,南辕北辙,卧薪尝胆,叶公好龙,响遏行云,塞翁失

来自寓言的4字词语(四个来自寓言的成语)(34个))

来自寓言的4字词语(四个来自寓言的成语):买椟还珠,亡羊补牢,凿壁借光,刻舟求剑,南辕北辙,卧薪尝胆,叶公好龙,响遏行云,塞翁失马,夜郎自大,守株待兔,完璧归赵,害群之马,惊弓之鸟,愚公移山,抱薪救火,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揠苗助长,杞人忧天,杯弓蛇影,滥竽充数,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画龙点睛,竭泽而渔,精卫填海,自相矛盾,螳螂捕蝉,负荆请罪,邯郸学步,闻鸡起舞,鹬蚌相争,黔驴技穷。

1、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亡羊补牢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凿壁借光  záo bì jiè guāng

释义:凿壁借光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刻舟求剑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南辕北辙  nán yuán běi zhé

释义: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6、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7、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8、响遏行云  xiǎng è xíng yún

释义:响遏行云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9、塞翁失马  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塞翁失马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10、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释义:夜郎自大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11、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12、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完璧归赵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13、害群之马  hài qún zhī mǎ

释义:害群之马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出处: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14、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出处:《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15、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愚公移山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处:《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16、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抱薪救火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17、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18、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掩耳盗铃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19、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揠苗助长  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0、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杞人忧天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1、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22、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滥竽充数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3、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4、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添足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5、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画龙点睛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6、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释义:竭泽而渔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27、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精卫填海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出处: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28、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自相矛盾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29、螳螂捕蝉  táng láng bǔ chán

释义:螳螂捕蝉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30、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1、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32、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释义:闻鸡起舞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3、鹬蚌相争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释义: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34、黔驴技穷  qián lǘ jì qióng

释义:黔驴技穷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