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笔从戎成语图片(40个)(弃笔的成语有哪些)
弃笔从戎成语图片(弃笔的成语有哪些)(40个))
弃笔从戎成语图片(弃笔的成语有哪些):弃之如敝屐,弃旧开新,丢盔弃甲,倒戈弃甲,割须弃袍,弃义倍信,弃之可惜,弃之度外,弃之敝屣,弃书捐剑,弃伪从真,弃俗出家,弃公营私,弃同即异,弃如弁髦,弃如敝屣,弃家荡产,弃恶从善,弃恶从德,弃情遗世,弃文存质,弃旧图新,弃旧恋新,弃旧换新,弃旧迎新,弃智遗身,弃本求末,弃瑕取用,怜新弃旧,抛戈弃甲,捐弃前嫌,绝仁弃义,绝圣弃智,背信弃义,黄钟毁弃,录用弃瑕,弃好背盟,弃其馀鱼,弃明投暗,弃德从贼。1、弃之如敝屐 qì zhī rú bì xǐ
释义:弃之如敝屐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出处:《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2、弃旧开新 qì jiù kāi xīn
释义:弃旧开新 弃:抛弃;开:开创新的。形容事物向前发展。
出处: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征创之,所以弃旧而开其新。"
3、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释义:丢盔弃甲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4、倒戈弃甲 dǎo gē qì jiǎ
释义:倒戈弃甲 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若上识天时,下穷人事,倒戈弃甲,束手归命,犹不庙绝血食。”
5、割须弃袍 gē xū qì pào
释义:割须弃袍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6、弃义倍信 qì yì bèi xìn
释义:弃义倍信 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7、弃之可惜 qì zhī kě xī
释义:弃之可惜 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8、弃之度外 qì zhī dù wai
释义:弃之度外 谓根本不放在心上。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9、弃之敝屣 qì zhī bì xǐ
释义:弃之敝屣 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出处:明 赵弼《三贤传》:“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敝屣。”
10、弃书捐剑 qì shū juān jiàn
释义: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11、弃伪从真 qì wěi cóng zhēn
释义:弃伪从真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12、弃俗出家 qì sú chū jiā
释义:弃俗出家 弃:放弃;俗:尘俗。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13、弃公营私 qì gōng yíng sī
释义:弃公营私 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出处:《元史·泰定帝纪》:“四方代祀之使,弃公营私,多不诚洁,以是神不谙格,请慎择之。”
14、弃同即异 qì tóng jí yì
释义:弃同即异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15、弃如弁髦 qì rú biàn máo
释义:弃如弁髦 弁:古代的帽子;髦:儿童的垂发。比喻毫不可惜地丢弃无用之物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弃如弁髦,《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16、弃如敝屣 qì rú bì xǐ
释义:弃如敝屣 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
出处:林语堂《谈中西文化》:“所以他们看得出中国诗文的好处,而我们反自己看不见弃如敝屣了。”
17、弃家荡产 qì jiā dàng chǎn
释义:弃家荡产 犹倾家荡产。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
18、弃恶从善 qì è cóng shàn
释义:弃恶从善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出处: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19、弃恶从德 qì è cóng dé
释义:弃恶从德 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出处: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20、弃情遗世 qì qíng yí shì
释义:弃情遗世 犹言忘情脱俗。
出处:明·何景明《七述》:“乃有弃情遗世,餐气服道,忽迢遥以轻举,望玉京而径造。”
21、弃文存质 qì wén cún zhì
释义:弃文存质 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
22、弃旧图新 qì jiù tú xīn
释义:弃旧图新 图:图谋、追求。抛弃旧的、不好的东西;追求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上宰相书》第16卷:“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
23、弃旧恋新 qì jiù liàn xīn
24、弃旧换新 qì jiù huàn xīn
释义:弃旧换新 弃:抛开。抛弃旧的,换取新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25、弃旧迎新 qì jiù yíng xīn
释义:弃旧迎新 丢弃旧人,迎接新人。谓爱情不专一。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26、弃智遗身 qì zhì yí shēn
释义:弃智遗身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出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27、弃本求末 qì běn qiú mò
释义:弃本求末 见“弃本逐末”。
出处:清·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28、弃瑕取用 qì xiá qǔ yòng
释义:弃瑕取用 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出处:汉 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取用。”
29、怜新弃旧 lián xīn qì jiù
释义:怜新弃旧 怜:爱怜;弃:舍,抛。爱怜新的,抛掉旧的。多指喜爱新欢,冷落旧宠。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妇人道:‘你还哄我?你若不是怜新弃旧,再不外边另有别人。”
30、抛戈弃甲 pāo gē qì jiǎ
释义:抛戈弃甲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31、捐弃前嫌 juān qì qián xián
释义:捐弃前嫌 抛弃旧有的嫌隙。
出处:汉 王褒《九怀 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32、绝仁弃义 jué rén qì yì
释义: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33、绝圣弃智 jué shèng qì zhì
释义: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34、背信弃义 bèi xìn qì yì
释义: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出处:《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35、黄钟毁弃 huáng zhōng huǐ qì
释义: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6、录用弃瑕 lù yòng qì xiá
释义:录用弃瑕 录用:录取使用;瑕:玉上的斑点,比喻错误。指对犯过错误、有游击战的人不予任用。
出处:唐·李翰《进张巡中丞传表》:"大易之戒,遏恶扬善,为国之体,录用弃瑕。"
37、弃好背盟 qì hǎo bèi méng
释义:弃好背盟 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38、弃其馀鱼 qì qí yú yú
释义:弃其馀鱼 比喻节欲知足。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
39、弃明投暗 qì míng tóu àn
释义:弃明投暗 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汝无始劫来背明投暗。"
40、弃德从贼 qì dé cóng zéi
释义:弃德从贼 放弃良好的德行,从事坏人所做的事。比喻弃善从恶。
出处:《左传·哀公十六年》:"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