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成语词典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37个)(形容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

趣找知识 2024-02-05四字成语
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形容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37个))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形容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愣头磕脑,不慌不忙,从容不

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形容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37个))

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形容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的成语):愣头磕脑,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口呆目瞪,呆似木鸡,呆头呆脑,呆如木鸡,呆若木鸡,哑口无言,大吃一惊,张口吐舌,张口结舌,忐忑不安,惊惶失措,惊愕失色,惊慌失措,泰然自若,理屈词穷,目定口呆,目怔口呆,目瞪口僵,目瞪口呆,目瞪口哆,目瞪口张,目瞪口歪,目瞪口结,目瞪神呆,目瞪舌强,目瞪舌挢,瞠目咋舌,瞠目结舌,瞪目结舌,面面相窥,目瞪口噤,目瞠口哆,愣头呆脑,敦煌变文。

1、愣头磕脑  lèng tóu kē nǎo

释义:愣头磕脑  楞:呆,失神。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愣头磕脑的。"  

2、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3、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4、口呆目瞪  kǒu dāi mù dèng

释义:口呆目瞪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出处: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5、呆似木鸡  dāi sì mù jī

释义:呆似木鸡  见“呆若木鸡”。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6、呆头呆脑  dāi tóu dāi nǎo

释义:呆头呆脑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7、呆如木鸡  dāi rú mù jī

释义:呆如木鸡  见“呆若木鸡”。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8、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释义:呆若木鸡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9、哑口无言  yǎ kǒu wú yán

释义: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10、大吃一惊  dà chī yī jīng

释义:大吃一惊  形容非常吃惊。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11、张口吐舌  zhāng kǒu tǔ shé

释义:张口吐舌  形容很惊奇的样子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  

12、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释义:张口结舌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3、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14、惊惶失措  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惊惶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出处: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5、惊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

释义: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16、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7、泰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释义:泰然自若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出处:《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18、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9、目定口呆  mù dìng kǒu dāi

释义:目定口呆  同“目瞪口呆”。

出处:《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20、目怔口呆  mù zhēng kǒu dāi

释义:目怔口呆  同“目瞪口呆”。

出处: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21、目瞪口僵  mù dèng kǒu jiāng

释义:目瞪口僵  同“目瞪口呆”。

出处:郁达夫《迟桂花》:“我那忠厚老实的娘……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目瞪口僵,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  

22、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目瞪口呆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23、目瞪口哆  mù dèng kǒu duō

释义:目瞪口哆  瞪:眼睛发愣;哆:张口的样子。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荆山客邸》:“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复言。”  

24、目瞪口张  mù dèng kǒu zhāng

释义:目瞪口张  同“目瞪口呆”。

出处: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25、目瞪口歪  mù dèng kǒu wāi

释义:目瞪口歪  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一面送那官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头有话问你!’”  

26、目瞪口结  mù dèng kǒu jié

释义:目瞪口结  同“目瞪口呆”。

出处:王以仁《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27、目瞪神呆  mù dèng shén dāi

释义:目瞪神呆  瞪:眼睛发愣。眼睛发愣,神情呆滞。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登时惊得目瞪神呆,惟恐他们盘问,就要出丑。”  

28、目瞪舌强  mù dèng shé qiáng

释义:目瞪舌强  同“目瞪口呆”。

出处: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  

29、目瞪舌挢  mù dèng shé jiǎo

释义:目瞪舌挢  同“目瞪口呆”。

出处: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30、瞠目咋舌  chēng mù zé shé

释义:瞠目咋舌  瞠:瞪着眼睛。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桂芳与文炜听了,不由的瞠目咋舌者,竟不知于冰为何如人。”  

31、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释义: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32、瞪目结舌  dèng mù jié shé

释义:瞪目结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出处: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33、面面相窥  miàn miàn xiāng kuī

释义:面面相窥  同“面面相觑”。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麝月等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34、目瞪口噤  mù dèng kǒu jìn

释义:目瞪口噤  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噤: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夏侯桢》:"其夕,夏侯生惝恍不寐,若为阴物所中。其仆来告,枚走视之,则目瞪口噤,不能言矣。"  

35、目瞠口哆  mù chēng kǒu duō

释义:目瞠口哆  哆:张口的样子。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

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荆山客邸》:"亟回韩店,径趍卧室内,翻揭席存,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瞠口哆,不复能言。"  

36、愣头呆脑  lèng tóu dāi nǎo

释义:愣头呆脑  楞:呆,失神。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出处:余辰《蚕》:"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只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愣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37、敦煌变文  dūn huáng biàn wén

释义:敦煌变文  敦煌石室 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 中国 唐 五代 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 王重 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 敦煌 变文较为宏富。参见“ 变文 ”、“ 敦煌石室 ”。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