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槐,王淑珍,戴冽,蒋小云,穆攀伟 | 中山大学 | 227 | 基于学科牵动战略的新型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管又飞,尹剑,肖晶,杨宏爱,刘薇薇,孔英,孔祥金,朱亮,孙国超,尚东,王绍武,邹原,赵明杰,张俊,韩记红,汪南平 | 大连医科大学 |
228 | 医学拔尖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刘静,何庆南,夏昆,罗自强,胡维新,陈汉春,殷朝阳,秦晓群,曾海涛,常实,任国峰,李善妮,黎志宏,黄进华,袁运长,张国刚,胡长平,吴坤陆 | 中南大学 |
229 | 能力导向融通整合立足转化 地方综合大学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 | 蒋星红,龚政,陈卫昌,黄瑞,胡春洪 | 苏州大学 |
230 | 激发学习动力 全面创新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罗建红,夏强,俞方,韩魏,黄河,张咸宁,王一红,石淑文,江路华,吕寒冰,刘有恃,徐凌霄,沈华浩,方向明,陈周闻,陈智,徐骁,陈淑洁,夏良,王青青 | 浙江大学 |
231 | 适应新形势 创建器官系统整合式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周晋,薄红,郭劲松,郭庆峰,张东华,刘宏宇,刘晓民,李国忠,董靖竹,魏云巍,崔莹,刘述川,胥娇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32 |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转为“5+3”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付丽,雷丽萍,路学一,付斌,吕兆丰 | 首都医科大学 |
233 |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 武宇明,魏林,张海林,张敏,许彦芳,马春玲,胡玉燕,羡晓辉,马慧娟 | 河北医科大学 |
234 | 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喻田,张红,苟大明,秦榜勇,王海英,梁小丽,张超,朱昭琼,冉启华,李科 | 遵义医学院 |
235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25年 | 谷晓红,翟双庆,闫永红,孙红梅,焦楠,杨承芝,刘文娜,丁治国,张立平,宋京晶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236 | 区域特色高素质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王省良,许能贵,梁沛华,曾元儿,冼绍祥,陈达灿,史亚飞,李兆燕,龙泳伶,方熙茹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37 | 医教协同,“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 黄桂成,汪悦,徐俊良,韩旭,文庠,唐德才,高锦飚,金桂兰,刘跃光,张晓甦,顾国龙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238 | 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张大伟,李建生,彭新,高天旭,许国防,常征辉,马丽亚,雷洋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239 | 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创新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唐农,罗伟生,戴铭,庞宇舟,唐梅文,王春玲,莫雪妮,区锏,林辰,罗婕,韦维,黄贵华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240 | 中医研究生“院校+分层师承”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闫咏梅,周永学,邢玉瑞,张慧,卫昊,陈震霖,杨景锋,王亚丽,辛静,董盛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241 | 以思维促能力,以传承促发展——中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武继彪,王世军,刘更生,朱姝,任健,王琳,郭栋,王花欣,张文玉,王媛,刘喆,王瑾,高杰,曲夷,王欣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242 | 中药学三类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彭成,傅超美,邓赟,裴瑾,王世宇,吕光华,任波,陈鸿平,何瑶,赵萱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43 | “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双链融合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孙平华,高昊,丁克,李霆,林静,周海波,蔡绍晖,于沛 | 暨南大学 |
244 | “国际化示范学院”先行先试,建设本土一流国际化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 Jay Siegel,赵康,冯翠玲,张玲,杜云飞,Robert Borris,Kenneth Woycechowsky,Kim Baldridge,陈海霞,王征,樊爱萍,Thomas Bader,Chang Chung | 天津大学 |
245 | “一主线、双贯通、七结合”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郭宏伟,张浩,蒋希成,闫忠红,殷越,姜德友,杨炳友,陈晶,孟鑫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246 | 教与学“同频共振”理念下中医药院校“两线五面”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杜建强,朱卫丰,简晖,万红娇,钟凌云,叶青,肖笑飞,王素珍,彭琳,熊思思,周翔,路玲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15/23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