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汕头市濠江区特殊幼儿教育(汕头市濠江区幼儿园)

admin 2022-05-15教育资讯
在汕头市濠江区达濠街道葛洲社区,14岁的张明准备打新冠疫苗,看到注射器,向来对尖锐物品敏感的他用力推开医务人员,拽着妈妈的手在地上打滚。见到这一幕,排队打疫苗的人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张明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

林瑞珠回忆,当时找不到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师。“专业人员基本不愿意到基层(的康复中心),条件都比不上大城市。”

康复中心只能从幼教、学前教育、护理等专科院校着手招聘毕业生,也托人招聘一些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招聘后,再让老师接受市、区两级残联提供的孤独症康复训练技能培训。

6岁以后,孤独症孩子去哪上学,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规定,常住人口在30万以上的市辖区至少设立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濠江区常住人口虽然不到27万,但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濠江区教育局在康复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教班。

但林瑞珠也坦言,目前康复中心的学位缺口很大,没办法容纳全区所有的孤独症青少年儿童。据介绍,康复中心在学龄前阶段设置88个康复训练名额,共93人入学;特教班有30个学位,有35人入读。“在规定学位的基础上,只要有孩子送来,我们原则上应收则收。”

除了学位,康复中心的师资也相对紧张。教师和行政人员共33人,其中特教班仅5名教师。“我们招特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要10万元/年。如果招聘2个,已经超出办学经费。”林瑞珠补充。

《报告》指出,国内师资缺乏问题普遍存在。据了解,国内孤独症教育康复的学科建设不足,从绝对数量看,全世界最多的孤独症人群在中国,然而中国没有一所大专院校可以输送马上能上岗的老师。行业教师的培养主要靠各机构,周期过长,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大龄孤独症群体路在何方

快满15周岁的张明将完成义务教育,金莉陷入彷徨。“离开特教班后,儿子该去哪?”她困惑许久。

2019年,沈文文从佳宁康复中心特教班结课,在家一待就是三年。如今18岁的他身高175公分,体重150多斤,身高150公分的妈妈李萍在他旁边显得格外瘦小。“有时带孩子到公园,情绪发作了,路人和邻居会投来异样的目光。”李萍说,儿子力气越来越大,自己想“驾驭”他,也力不从心。“带他出去比较麻烦,放在家里好一点。”

想到“超龄星儿”的出路,林瑞珠既心酸,也舍不得。2019年,康复中心有孩子满15岁,达到毕业的年龄要求。但那次毕业典礼,没有笑声。“孩子情绪反应很激烈,似乎感觉到要离开熟悉的社交环境。”

金莉为儿子升学奔走过,但没有普通学校愿意接收孤独症群体。

大龄“星儿”的父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自己老去,孩子如何生存?报告提到,大龄人群的干预服务需求更强烈,目前对孤独症群体的社会支持呈现出“悬崖式”断层,缺乏系统且全方位的社会支持。

孤独症需要终身康复以及社会融合的环境。去年底印发的《广东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到,增加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供给,鼓励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和居家康复服务。

金莉希望孩子长大了能融入社会。最近她惊讶地发现,儿子接受康复性训练快10年,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但会对她做出反应。

前夜,金莉和家人谈到,“有一天我‘走了’,留下孩子在世上”。听到这话,张明双手环住妈妈,在她脸上“吧唧”亲了一口,金莉心里甜甜的。之后,孩子抱着她睡得很踏实,没了往日的闹腾劲。“虽然康复过程很曲折,可他有逐渐融入社会的可能。”金莉憧憬道。

(应受访者要求,金莉、张明、郑胜、郑成、刘娟、沈文文、李萍为化名)

【记者】袁瀚

【来源】南方农村报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