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绅士教育(谁提倡绅士教育)
去年,央视曾举办了一档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电视节目——《儒家智慧,点亮人生》,其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这期节目的热播,不仅让人了解到了中国的儒家文化,也加深了更多的青少年对儒家精神文化下——"君子",这一理想人格的印象。只是,古今中外,这种理想人格,都是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在汲取营养后,才最终形成,并对后世民族性格的产生深远影响的。所以这样的现象,在中西双方的文化精神中,都能找到最好的诠释。
中西方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是中国儒家文化中最典型的理想人格。它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在历代被不断丰富,最后才终于绽光放彩,被称为古代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典范"。所以,"君子"这一理想人格,对中国的民族性格形成,有巨大影响。
绅士,则是欧洲文化精神中最典型的理想人格。它根植于欧洲的贵族精神文化的骑士精神,在后世被不断充实,最后终于光彩耀目,被称为是欧洲男士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所以,"绅士"这一理想人格,对欧洲的民族性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中西方理想人格的特点与形成君子:慎独,塑造中国民族性格
而"君子"这个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儒家文化所提倡的"慎独"概念有很大的关系。君子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先秦的典籍中,只不过它最初的意思,却并非是指称人的道德品质,而是从政治角度上指"君"。如果将"君"字分解来看,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君"从尹,从口。古代有个官职叫做"令尹",所指的意思就是治理、治事,而"君"手握整个国度的大权,自然符合;而"口",则是用来发布命令的,古代有"金口玉言",指的就是国君之话为圣旨,非常有用。整合起来进行理解,就是说:在整个国家发布命令,所以才被用来指代国君。到了春秋时期,"君子"也逐渐有指称士大夫的意思,但是,主要还是指代人。
而"君子"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形容人的道德品质,是因为孔子。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战乱时代,人们没了追求。因此,他在儒家的经典中,将政治上的君子重新定义为:"圣人之下,富有礼仪规范的人",自此君子拥有了它新的精神内涵。比如,四书之一的《大学》,对君子的解释是: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之德,最重要的就是"慎独",要求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够严于律己。
而"慎独"这个重要的概念,对后世国人的道德风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比如,东汉的郑玄在解释《中庸》时,就重新申明"慎独"是:"慎其家居之所为"。这要求人们注重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个人品行,是个人道德风范的至高之境。包括后来的"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君子成人之美","气节"等等,都是中国流传至今的,对个人品德的规范。
到了现在,中国的花草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被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应用到各自的文化作品中。而"梅兰竹菊"所代表的君子之仪:傲、幽、澹、逸,也被用来夸赞那些高洁、贤达、彬彬有礼、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品德高尚之人。因为"君子",千百年来,中国人夸人会用"君子如玉""谦谦君子",讽刺人会用"梁上君子",连追姑娘都有"君子好逑"。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认可程度,以及"君子"对中国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多大的贡献。
绅士:骑士精神,塑造欧洲民族性格
而"绅士",则和欧洲文化中大名鼎鼎的"骑士精神"一脉相承。原来,"绅士"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化中,指的是"绅士阶层"这样的社会阶层,地位逊色于欧洲的贵族,类似于"爵士"。只是,它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12,13世纪的欧洲进入到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内部战争大大减少,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此一来,那些欧洲的贵族们也有了闲心和闲钱来养更多的仆人。
- 上一篇
家庭教育公益课堂直播刘俊英(家庭教育刘英男)
过年,看春晚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必修课”在内江,有这么一家子在除夕夜办起了“家庭春晚”视频加载中...家住东兴区邦泰国际公馆6栋的刘俊英一家子都是文艺爱好者。刘俊英和老伴张有德是原内江锻压厂退休职工,两人曾是厂里的音乐骨干力量,女儿张源媛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副校长,多才多艺。张源媛的大姑张廉辉、二叔张友志、五叔张晓刚、
- 下一篇
学校厨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近日,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院联合推出第二届“苏心?年夜饭”系列心理微课,精心烹制十全十美“年夜饭”,热忱陪伴全省师生过大年,共同规划“心”未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颖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智勇老师为老师们作指导扬子晚报记者走访了课程录制现场,见到了来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