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小学音乐渗透环境教育总结(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admin 2022-05-15教育资讯
梅乃文刘清明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是以群体歌唱为本体的艺术表演形式,隶属于多声部音乐的类别。以发声为基础,以良好的气息支持和良好的共鸣为前提,这是合唱与其他声乐演唱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合唱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与艺术表现形式,即合唱更强调共性,在多声部中追求和谐与均衡,强调在富有

梅乃文 刘清明 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合唱是以群体歌唱为本体的艺术表演形式,隶属于多声部音乐的类别。以发声为基础,以 良好的气息支持和良好的共鸣为前提,这是合唱与其他声乐演唱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合唱也有 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与艺术表现形式,即合唱更强调共性,在多声部中追求和谐与均衡,强调在 富有变化的基础上保持协调一致。由于合唱拥有如此的艺术特点及其品质,音乐教育工作者在 进行合唱教学时应当注重区别于其他歌唱形式的不同教育手段及策略。此外,合唱也植根于社 会和人民群众中,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严良堃说过:“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就音乐而言 是以合唱为衡量的。”

研究内容

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歌唱祖国》,整首 歌曲由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结构 严谨,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祖国 的壮丽画卷以及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进行了淋 漓尽致的表达。

因此,《歌唱祖国》这一歌曲一经发行便引起了 亿万人民的高度传唱,瞬间火遍全中国。随着时间的 推移,这一经典的音乐曲目并未褪色,反而在时间中 越显醇厚与芬芳,成为了无数国人久唱不衰的音乐经 典之作。在合唱比赛中选取《歌唱祖国》作为合唱歌 曲,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必要合唱知识的讲 解、合唱训练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知到 《歌唱祖国》这一音乐曲目中所蕴含的细腻情感,进 而培养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下文以我 校合唱比赛为例,通过分析《歌唱祖国》曲目的学习 过程,发现小学音乐合唱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 研究。

在学习《歌唱祖国》曲目这一过程中,老师发现 同学们在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合唱练习的同时,也暴露 出一个问题,即部分学生们往往更注重自己的表现, 却未能认真地考虑合唱整体歌唱的意义,导致合唱质量效果不甚理想。比如部分学生在歌唱过程中习惯用 脖子喊歌,当老师指出其问题时,学生会下意识地 认为“这么多人在一起唱,自己唱的不对也没有关 系”;还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独立歌唱的过程中能保持 正确的呼吸,也能控制自己的气息,但每当大家聚集 在一起进行合唱时,却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的态度,认 为“反正是个大合唱,自己唱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听 到的还是大家一起的声音”。

基于学生对合唱歌曲所持有的类似看法,老师应 当有意识地纠正学生们对合唱的片面认知与理解,只 有大家都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对待合唱,才能以良好的 心态投入到合唱训练之中,才能为集体获得更理想的 合唱比赛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策略(教学过程) 在接下来的合唱训练中,老师应首先致力于端正 学生们对合唱的态度。可以告诉学生们合唱可以拆分 为两个部分,一是“合”,二是“唱”,即唱的同时 离不开合作,合作的基础要依赖于演唱,两者紧密联 系,缺一不可。

在合唱中,每一位成员的演唱都很重要,最后综 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唱。通过向学生传达合唱 的的本质含义,使大家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在不断 提升自身演唱水平及其能力的基础上共同优化最终合 唱效果。

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很快意识到个体与集体 的关系,个人演唱与合唱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原 本“反正是合唱,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等 类似的错误想法得以调整。当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姿 态、整体的意识主动融入到合唱训练活动之中时,学 生们自然会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演唱行为,以最终 的合唱效果为共同目标,而不仅仅只是关注自身的 演唱。

接下来,老师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们一些基本 的合唱技巧,让大家逐渐在提升自我合唱水平的基础 上以更好的面貌融入到合唱活动之中。例如,为了改 变学生在合唱中用脖子喊歌的不良歌唱习惯,老师可 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唱歌时把声音放在“小腹”上 轻声唱。此外,老师还可通过反复示范演唱的方式, 引导学生清晰地辨别音的高低和声音的共鸣位置高低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促使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做 到从一个位置发出自然的声音。学生们在掌握了更多 的演唱技巧以及合唱的方法之后,使得他们在合唱中 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合唱,进一步提升自身与他人合 唱的水平。

在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合唱训练中,既要注 重对学生们进行合唱知识的讲解与渗透,让学生们都 能逐渐提升自身的合唱演唱能力,还要注重挖掘其中 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生们进行整体教育的渗透,让学 生们重视集体的力量,引导学生们树立整体意识, 使得学生们在合唱训练中切实感受到了高质量的德 育熏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