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爱情教育与实践(青春期关于爱情的教育)
原创 肖瑶 刘文利 爱与生命 2017-11-16
说到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青少年的情感发展。除了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这些原有情感关系的变化之外,青春期的特殊性之一在于性萌动给很多孩子带来新的关系话题,那就是青春期的爱情。在我们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以下简称《珍爱生命》)中,三年级讲“青春期的身体变化”“青春期来了”“青春期的困惑”,四年级讲“青春期的性萌动”,五年级讲“青春期的爱情”,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春期的情感话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到底要通过全面性教育向学生传达什么?我们要不要真诚、坦率地跟青春期的孩子谈爱情的话题?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一、关于青春期的爱情教育,
避免走向两个误区
误区一:不必重视——青春期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
很多成年人会说,青春期的爱情算不上是真的“爱情”,不必引起重视。但是事实不然。一方面,当青少年的这段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包含亲密、激情或承诺的爱情元素时,我们很难说出“真正的爱情”与之的特定界限或区别;另一方面,这种说法本身是对青少年的不尊重,即使他们对于爱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体会,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情感发展,尊重他们的感觉和对于情感的探索。
此外,调查研究也告诉我们,现今青少年的恋爱行为并不罕见。美国(2003)的一项国家性调查显示,26%的12岁青少年处于恋爱当中。大多数青少年自我报告了很多情感卷入,包括爱的表达,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公众之中,以及交换礼物。Rutger等(2007)的调查发现,14~16岁的青少年当中,85%的学生报告了已有约会行为。我国也有关于恋爱行为的调查,如上海市(2014)618名初三学生的调查显示,95%的学生和恋爱对象发生过拥抱、接吻等亲昵行为。广东、福建和山东(2014)的1088名中学生调查显示,中学生恋爱的比例为28.5%,有2.2%的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四川省内江市(2016)对117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过恋爱经历的高中生占42.1%。杭州市(2017)的一项研究显示,603名初中生中,分别有1.3% 男生和0.7%的女生曾经自我报告有过性行为。
无论我们如何回避,青少年的恋爱现状已是不容忽视,由此引发恋爱相关的亲密行为也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误区二:必须禁止——来自教育者的权威决策
除了不加重视,另一种错误的态度是认为青春期的爱情必须禁止。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学校和父母对于孩子恋爱的态度是“明令禁止”,甚至有一些学校采取让孩子写保证书的措施以期保障校园内不会有“恋爱事件”发生,还有父母“棒打鸳鸯”坚决拆散孩子之间的“恋爱关系”。
然而,这种专制打压的方式未必能产生好的效果。从我们课题组过去访谈初中生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瞒着父母和老师偷偷摸摸恋爱。换言之,不是这种专制真的发挥了作用,而是学生的恋情从公开转入“地下”,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监护人失掉了知情和获得孩子信任的机会。不了解孩子的恋爱状况,不了解他们在恋爱中的情绪变化,更不了解他们是否会发生性行为,任其发展,这样的后果实在是细思极恐。
二、青春期爱情教育的正确方式
(一)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认识青春期的爱情
爱情在每个人心中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的核心特质是积极、美好的,这一点受到广泛认同。美国、俄罗斯、立陶宛、中国的跨文化研究表明,恋爱被认同的五个核心特点包括:生理吸引、侵入性思维、利他主义、自我实现、情感满足,这些特点具有国家间的一致性。其中,生理吸引是指认同性吸引很重要;侵入性思维是指总是想到对方;自我实现是指认为恋爱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成为更好的人;利他主义是指愿意为对方付出;情感满足是指认为浪漫关系是最幸福的事。此外,各国研究者通过对美国、英国、中国的被试进行大脑扫描发现,与普通朋友图片相比,当被试看见恋人的图片时会引起专门的脑区激活。且这些研究均表明了激活区域包含与奖赏相关的脑区。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与恋人有关的联想会带来与受到奖励相似的感受。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邹枝玲等人的研究还证明了爱情会引起大脑的改变,恋爱中的人与没恋爱的人相比,大脑更加兴奋,幸福感更高。因此,我们在给青少年说“爱情”这一话题时,需要传达积极、正面的思想,让他们认识到爱情中的美好品质,切勿打破他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 上一篇
瑞文网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二年级(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20篇)
闺密最近新交了男朋友,有了爱情的滋润整个人更加神采奕奕。在她口中男友各方面条件都跟自己蛮登对,表示是一段值得长久发展感情,我们这群单身人士自然是对这对情侣幻想出了小说男女主般的浪漫奇境。果然是不能对男人抱有期待,对别人的男人也是一样。周末闺密带男友一起出来聚会,第一印象没能符合小说男主的设定。闺密倒是整
- 下一篇
杨东平面向未来的教育(杨东平 教育)
8月11日,首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在羲皇故里甘肃天水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旨在聚焦西部教育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推动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为西部地区消除贫困、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21世纪教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