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学校体育教育政策(重庆体育学校招生标准)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督导评价……近年来,重庆紧紧围绕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要求,聚焦教学、师资、活动、评价、体制等核心要素,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体育课怎么上?
自编特色课间操、体育课选项教学……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逐级递进、科学衔接、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11月22日上午9点半,下课铃一响,重庆南开中学高一年级近千名同学奔向操场。主席台上,体育老师现场教学,台下,学生们跟随音乐,边学边做,很快就掌握了融合武术与街舞特色的课间操《本草纲目》的动作要领。
“从2012年开始,南开中学开始特色课间操改革,1至2个月‘上新’一套新操,截至目前,学校共推出了25套特色课间操。”南开中学体卫艺主任肖素华介绍,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符合南开实际条件的体育选项课程模式,不仅开设十多个体育项目,分层次、分性别教学,还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将教学班细化成小班进行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地进行体育锻炼。
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则构建了“善·美”活力校园体育课程,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中单一开设跳绳课、跳远课、投掷课等现象,不仅开设“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三类课程,并利用周一至周五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羽毛球、拉拉操、花样跳绳等体育项目。
“如今,学校的小眼睛和小胖墩明显减少了。”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校长刘立芳告诉记者。
在重庆市第七中学,学生可以选择基础型、发展型、专业型三类足球课程。如今,全校学生足球基本技能普及率达到100%。
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高新育才学校等则坚持分学段开展彰显“劳动”元素的趣味运动会,让学生在愉悦心理的同时,培养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校还开发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体育课程和校本体育课程,比如,重庆铜梁中学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构建了龙舞特色课程,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积极探索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特色化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体系,区县和学校还大力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体育课程和校本体育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有1小时锻炼时间。
师资队伍怎么建?
搭平台、办培训、促进城乡均衡
搞好学校体育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据了解,为保证师资配备充足,我市健全学校体育教师动态调整配备机制,同时,针对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定期选派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强化城乡均衡。
自从石柱县中益乡小学来了西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习老师后,学校开设了体操、篮球、足球、花式跳绳等运动项目,还形成了以花绳为特色的校园体育品牌。
“孩子们的体育课丰富起来了,他们喜欢得很。”石柱县中益乡小学教师马影翠说道。
强化师资配备的同时,我市还着力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建立体育名师团队培育机制,实施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行动,配齐配强体育学科专职体育教研员。
两江新区白马小学的青年体育教师郑洲航是两江新区刘勇名师工作坊成员,进入工作坊短短几年,就在重庆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刘勇的帮助下,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在2018年两江新区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郑洲航不仅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带领白马小学获得团体一等奖。
像郑洲航这样在名师的带领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建成1个市级体育教学专家工作室、2个体育教师工作坊,10余个体育名师工作室。
此外,我市还通过专项培训计划、全员培训计划、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
据了解,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每位教师每5年培训时间达到360学时,2020年,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人数占体育专职教师的85.5%。
如何评价?
建立检测评价机制,体质健康措施更细化
“督导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突破点,为此我市建立监测评价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每年完成全市420余万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 上一篇
新领程数学六上答案宁夏人民教育(新领程全部答案六上数学)
澎湃新闻记者吴怡实习生杨娜“天才!”看完“90后”青年数学家陈杲的履历,多数人忍不住感叹一句。他的身上有多重光环:青橙奖最年轻得主、25岁时就已在美国高校任博导,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此前报道:攻克世界难题的26岁数学家,是中科大特任教授)如今的陈杲,发表的研究成果与霍金、爱因斯坦、杨振宁这些伟大的
- 下一篇
劳动教育教案 山东文艺出版社(劳动教育课本)
劳动教育课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二、课前准备: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