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教育孩子学习(教育孩子要学会)
我曾有个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奥数非常好,妈妈为了让儿子能够充分发挥数学
的特长,孩子每次刷完题,妈妈总是不忘说一句:“宝贝,你数学可真好!”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每次听见妈妈表扬自己,做题就更来劲了。 但是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加,孩子渐渐对夸奖的语言感到了厌烦。
有时候妈妈在旁边夸个不停,他就会放下手中的笔,直愣愣地看着妈妈,一言不发,直到妈妈知趣地离开,他才开始重新做题。
他还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不厌其烦的夸奖,让我渐渐失去了刷题的兴趣,现在真 是烦透了。
中国这几十年来,从以前的棍棒教育,逐步过渡到夸奖式教育,但现在我们发现, 过度的夸奖,错误方式的夸奖,已经让孩子越来越失去了动力和目标。
大家可以发现,赞美太容易得到,赞美太虚夸的话,孩子的人生就会失去动力, 失去意义。
所以这种表扬不是越多越好,如何表扬孩子其实是有学问的,那到底该如何正确 表扬孩子呢?
首先必须说明,对孩子要多鼓励少表扬,他们的区别在于,鼓励更多关注孩子行为本身,而表扬更多给予孩子成就上的肯定。
比如当一个孩子唱歌唱得好,很多家长就会说:“我们家孩子有唱歌的天分。 ”
这种表扬的方式,孩子会为了迎合别人,认为自己有天分,后期在别人面前就不再愿意表演,因为他担心自己犯错误,让别人觉得他没有天分。
父母可以换个方式给孩子说:“孩子,妈妈特别喜欢你唱歌时专注的样子。 ”
对这种行为的肯定,孩子就会更加专注和认真,让他持续有动力练下去,将来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所以我们需要强化行为本身,而不是强化结果。
其次呢,鼓励的时候要具体,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同时,能把 孩子的行为归纳出优秀的精神品质就更好了。
比如说孩子起床后自己叠好了被子,家长可以说: “孩子,你自己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你真是一个爱整洁的孩子,我真高兴。 ”
而不是说今天表现很不错哦。
当然,鼓励的时候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
孩子们有时会好心办坏事,比如孩子想帮妈妈洗衣服,因为没有经验,把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一起洗,结果浅色衣服被染了色。
这时候如果家长一顿批评,孩子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家长要鼓励说: “你帮助妈妈洗衣服很好,说明你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妈妈真 心地谢谢你。咱们下次把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分开洗,就不会染色了。 ”
所以,只要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值得鼓励,再帮他分析没做好事情的原因,告诉他该如何改进,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一个没有耐心的家长,是培养不出自信的孩子的。
家长们明白鼓励和表扬的区别了吗?
华大基因的 CEO 尹烨老师说过: 多元价值观呼唤教育型父母,理想的教育从父母自我改变开始,从每天的 “小确幸”开始做起。
每天的小确幸就是寻找孩子一点一滴的小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
对于原来表现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期待放到最低,这个时候你就能看到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进步。
我来举个真实的例子。
就是上周星期五,我带的学生大部分都在晚上 8:30 放学了,可是有一个孩子一直做到了晚上 10:00 才把作业完成。
看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会火冒三丈,为什么做得这么慢,错得这么多,这么晚还没有做完?
开始这妈妈也是一样很火大,我就告诉她:你为什么不从这个事件当中看出孩子积极的一面呢?
你看他比别人做得慢很多,那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放弃呀,他一直在拼命地努力,他一直坚持到最后完成了全部的作业才回家。
说明他是愿意学习的,说明他对学习是有韧性的,就冲着这一份坚持,咱们就应该鼓励他。
当咱们鼓励孩孩子说他能坚持学习,说他对学习有韧性的时候,他是不是会眼前一亮,是不是会对学习多一份热爱?
只要家长天天坚持鼓励孩子,孩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这里我们注意两个细节点,
第一,年龄越小的孩子,鼓励时言行可以夸张一些。
年龄越大的孩子,比如初中,高中的孩子,我们的鼓励就一定要真诚,不要虚夸。
- 上一篇
安安的的爱的教育好词好句(爱的爱的教育好词好句)
看到安安妈妈这么喜欢词汇多样性和句子多样性,我非常高兴。在婴幼儿启蒙阶段,很少有人关注“词汇多样性和句子多样性”。但是其实我们读的很多绘本,都体现了“词汇多样性”,比如FancyNancy,比如Chrysanthemum,比如AlexanderandtheTerrible,Horrible,NoGood,VeryBadDay,我们的教案更丰富和强化了这一点。另外,安安妈妈的焦虑,
- 下一篇
承德教育发展史(河北承德教育局)
“针对教师对复习课设计缺乏理论依据的现状,启动复习课有效教学实证研究项目;利用承办数学年会契机,聘请名师工作室成员送教下乡……”带着任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李秀云一行6人来到平泉市黄土梁子中学,就承德当地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今后设想。闻听此言,平泉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占富频频点头,并请师院的专家们多给本地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