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成就与反思(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解读与反思)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1年,我国基础教育宛如一艘满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船,高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鲜明旗帜,沿着立德树人的航道扬帆前行。这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肩负更加艰巨的使命担当。2021年,中共中央办

在“大课程”的概念框架下,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课余活动三者作为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必将决定课后作业设计的量与质,也影响着课余活动的内容与环节安排;而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完成,以及课余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也必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一体化地塑造高品质课堂教学、设计高质量课后作业、开发高质量课余活动,不仅是强力落实“双减”的需要,也是整体性构建高质量课程育人体系的内在逻辑。

“双减”让我们得以站在更高的立场、展开更宽的视野、走进更深的层次审视学校的课程教学,也让我们再一次找到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这就是:通过强力落实“双减”,高质量构建学校整体课程育人体系。在经历20年课程改革之后,伴随“双减”的强力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必将整体性迈上更加科学、更加理性、更加彻底的实践轨道。

2021年,我们抓住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塑造高品质课堂文化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短短70余字中,“教学”一词被4次提及,足见课堂教学之于落实“双减”的重要地位。

为什么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如果观照“双减”的两大具体任务指向——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我们似乎需要深度反思: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否直接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后作业负担?是否直接倒逼了学生奔赴校外培训?

首先,造成作业“总量大”和完成作业“时间长”的缘由何在?诚如人们普遍的基本判断,大量强调死记硬背和强化机械训练的重复性、无效性以至惩罚性作业是造成学生课后学习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但另一种缘由往往被熟视无睹,这就是许多课堂教学因使用“导学案”而直接给学生造成过重作业负担。事实上,且不论采取以“先学后教”为核心理念的导学案教学是否能确保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单就操作过程来说,应用导学案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布置的学习任务。试想:如果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使用导学案,每一个导学案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那么学生在课后仅仅完成各学科的导学案就将花去多少时间呢?如此说来,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就演化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课前预习做得更充分,是以学生在课下花费更多时间、付出更多精力为代价的。导学案不仅对学生课下学习形成了刚性束缚,而且直接生成了过重课业负担。导学案作为“一体化”的教学操作工具,虽然整合了“课前预习”和“课上教学”这两个环节,但恰恰是这个一体化的导学案,只“瞻前”而没有“顾后”,事实上造成了“课上”和“课下”两条战线的“疲软”。

其次,造成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缘由何在?也诚如人们普遍的基本判断,太多的家长往往信奉这样的逻辑:只有参加“多多益善”的校外培训,才能确保自己的孩子升学考试获得高分;如果不参加校外培训,自己的孩子就要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的短视化、功利化观念是造成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直接缘由。但是,我们也的确不能忽视,如果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必将直接倒逼学生奔赴校外培训。我们至少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还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本体功能?是不是还没有形成有说服力的感召力量,吸引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说到底,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还没有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

显而易见,这不仅触及了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提出了课堂教学之于“双减”的功能所在。“双减”终于让我们牢牢抓住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课堂教学必须在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下功夫,必须在指向既要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又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双重任务上下功夫。

再其次,我们究竟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回首课程改革20年,有许多这样的课堂:一方面,因囿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依然过分地追求知识的准确率和技能的熟练度,于是就采取机械的“题海战术”和“刷题战略”,让学生精准熟练地掌握碎片化的“知识点”和套路化的“必考题型”。这不仅直接导致三维目标落实的缺失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错失,也必然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盲目地学习,从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因激进而草率地追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许多课堂教学,或过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的育人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内涵无以发挥;或过分强调创设生活情境,导致课程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无以体现;或过分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机会无以实现;或过分追逐教学模式流程,导致师生的教学过程和生命智慧无以彰显。概而言之,这样的课堂,育人的应有之义被遗忘,课堂的文化精神被遗弃。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