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幼儿教育好就业吗(初中毕业学幼儿教育怎么样)
经历过抉择,发现高质量陪伴孩子和工作成就感不可兼得
采访小燕(化名)的时候,她自我介绍的第一句便是:“我常常问自己,我是一个更愿意陪伴孩子的妈妈,在家庭中更多一些,还是更愿意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小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很想弄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这对于她要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她曾在怀孕的时候有一年多时间辞职在家,她一直记得当时那种脱离社会的感觉,她知道那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状态。
“如果只是带孩子,成天只围着孩子转,会容易失去自我,我觉得那个时候花钱都感觉不痛快”,小燕说。带孩子的那种压力是无形的,也没有边界,“而工作即便有压力,这种压力也是很明确的,不会觉得没意思。而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获得他人的信赖,这对于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非常重要。”然而随后的经历,又让她明白,要想工作有所成就,就无法为孩子提供有质量的陪伴。
小燕学习教育专业,有高级教师资格证,但她开始并不太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有孩子之前,她在传媒公司,干得还不错。当然这对她来说似乎也并不难,她从大学起就实现了经济独立。无论在哪里,也总是能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并获得升职邀请。但现在,她带着孩子找工作,忽然发现当老师对她来说几乎是一个完美职业。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她去一个外语幼儿园工作,孩子也能跟着上幼儿园,她可以随时照看孩子。后来等孩子上小学了,她拒绝了幼儿园园长邀请她成为合伙人的诚意,又去了一个英语教育机构,因为这里可以托管孩子,她的孩子也可以去,而内部员工还有托管费五折优惠,这能省下一大笔开销。能将工作和照顾孩子结合在一起,她觉得这真是完美的工作。后来,她看孩子也大了些,应该可以不需要那么多陪伴了,开始想在事业上再闯一闯。
她接受了一个闺蜜的邀请,去了离家比较远、但能发挥她专业优势的机构,当时的薪水也很满意。不出所料地,小燕很快又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得到很多人赏识,当时职位又是管理层,小燕说,“那个时候成就感很高,因此自信度也比以前高了很多”。但是,忽然有一天,学校老师跟她说“小燕,你关注一下你的孩子吧,他最近不太好”。这时小燕意识到,想要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就要在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每天在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回到家,虽然看上去是在陪着孩子,自己却已经累得一句话也不想说,根本谈不上什么有质量的陪伴,孩子自然也不会太好。
这对小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她回了趟老家,想了很久,最后艰难放弃现在的工作。而这让力邀她入伙的闺蜜非常不满。其实小燕也非常不满,因为她在接受邀请的时候,明确提出过她周六日不能工作,对方也答应了这一要求。但她的闺蜜是刚加入机构的中高层,还在试用期,因此也急切地想做出成绩,得到机构认可。实际上,她的闺蜜的孩子和她的孩子年龄差不多,在小燕看来,她的闺蜜也是放弃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在拼搏事业,只不过这并不是她能选择的“生活-工作”方式。
现在,小燕在离家比较近的一个教育机构工作,专业不十分对口,但她的加入为老板带来了更高效的管理,因此老板非常信赖她。在疫情期间机构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她的薪水一直没有降过。老板给予小燕很大的工作弹性,虽然薪水不如以前,那种成就感也不太一样,但小燕非常感激老板的接纳,工作更加尽心尽力。
在小燕心里,有机会再搏一把事业的想法从未消失,但现在她觉得要等孩子读初二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就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陪伴,到时候她会再寻找新的机会。
倾听职场妈妈的声音,理解她们自己的观点
试图解决职场妈妈们面临的挑战,首先应该去倾听职场妈妈们的声音,理解她们自己的观点,了解一个既定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她们的期待和感受,什么样的支持系统才能让职场妈妈们有更多信心去面对这一普遍挑战。
前程无忧曾发布《2021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基于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中国的职场妈妈最期望得到的支持是“给予适当的弹性工作制”(51.8%)、“给予应享受的福利”(38.9%)、“给予平等的晋升空间”(36.8%)、“给予更多的生育假期”(23.1%)等。这些期待和需求,在美国社会学教授凯特琳·柯林斯在2019年出版了《职场妈妈生存报告》一书中,也不断被探讨。
- 上一篇
重庆在线教育学费(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费)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孩子们都纷纷返校了,相信家长们都发现了,今年中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了很大变化!之前,教育部要求课后延时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都是对学生在校时间做出了要求。因此,重庆多数中小学都对放学时间做了调整,增加了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纵观各区的课
- 下一篇
江西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近日,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2025年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全覆盖我省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