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找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admin 2022-05-16教育资讯
【刊载信息】李冀红,万青青,陆晓静,杨澜,曾海军.2021.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与建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引发的政策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4):21-30.【摘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


【刊载信息】李冀红,万青青,陆晓静,杨澜,曾海军.2021. 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与建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引发的政策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4):21-30.


【摘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该文件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制定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实施路径。文件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具体包括加快智能化校园建设、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和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然而,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新一代产业科技革命、国际社会对我国国际责任期待、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等现实需求,同时也面临着教学行为惯性固化、教育服务能力不足、学习环境建设不到位以及教育治理效率有待提升等发展挑战。为此本文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战略任务,通过分析北京东城区和上海闵行区的智慧教育发展案例,尝试总结提炼面向现代化的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治理;教育服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见表1),从环境建设、教学模式、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等方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进程(黄荣怀, 陈丽, 田阳, 等, 2020),以此发挥信息化带动教育变革的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已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如“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教育部, 2020),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初步显现。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仍然显示出一些不足,如教学平台的兼容性和容纳性不足,教师的在线教学素养不高,资源平台教育服务不到位,教学评价和管理能力不强,等等。

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明确了顶层设计。通过对文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表1 近十年出台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一览表


一、

信息时代教育变革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针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十大举措以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其中,就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提出了要通过加快智能化校园建设、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服务新业态和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四大举措,以实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引领。

1. 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有26.9%的网民为学生,网络及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这些“数字一代”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他们倾向于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偏好可视化表达方式,喜欢超链接资源,适应多信息源的信息接收形式,喜欢声音和图像,能自发形成学习共同体、兴趣团队,能通过网络开展快速沟通与交流。开展面向“数字一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有利于学校突破“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思维的空间和余地留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打破了封闭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新型的教学和学习工具,链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重塑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提供了可能。如以色列莱文斯基教育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的学习空间(future learning space)是一个动态的、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为此设计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强调混合性,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结构相结合、物理与数字工具相结合,以调节个人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如实现群体的聚合、推动互动型教学、实现参与和共享(Eyal, et al., 2020)。同时,各类教学管理系统、自主学习系统、学习社交平台系统的广泛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结果等各类教育信息成为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付达杰, 等, 2017),结合数学模型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可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的透视,有助于发掘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征与认知倾向。因此,基于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学生能够与学习同伴、教师建立协同关系,开展研讨交流、项目合作,最终形成引导式移动探究、协同知识建构和能力导向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

 1/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评论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