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的教育制度优点(目前教育制度的优点)
大龄单身女 | 教育行业从业者 | 双减政策下的那根草 | 沪漂 | 生活 | 感悟 | 学习 | 成长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Dr小鱼
老粉都知道,我写文章从不选题,想到啥写啥,今天就再说说全社会都关心的“普职分流”。
取消普职分流!内卷和焦虑能就此消除吗?
昨天《南方周末》发表了采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的文章称,媒体解读的“取消普职分流”是一种误读。
取消普职分流,不是取消中职教育
不会让人人都读普高,也不需要人人都读普高。
很多家长说听到官方解读,心一下跌入冰窖,好似希望之火突然熄灭一般。
我理解大家的焦虑,但是我认为这种焦虑毫无必要。
这两年来,国家对教育大刀阔斧的改革有目共睹,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教育会向着更健康、更公平、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举措可能无法立竿见影,但长远来说肯定会利及后代。
毕竟我们都是内卷的受害者,我们不希望内卷一直加剧。
对普职分流和中职教育,简单说几点我的看法。
家长们最怕“分流”二字,但成年人应该对现实有清醒的认知:
分流是必然的,社会从来没有停止过分流。
分流,存在于多种形式,只是叫法不同。
可以叫分流,也可以叫分层,还可以叫“因材施教”。
分流是一个客观现实,客观现实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你不想分流就没有分流。
就算中考不分流,高考也要分流。
就算人人都读普高,也不过是缓期三年执行分流罢了。
高考依然是按照分数分流选拔的。
所以,对于无法改变的现实,不要惧怕而要面对。
家长们之所以怕分流,实际上是因为把分流当成“淘汰”。
但其实分流并不意味着被淘汰。
如果职业教育办得好,就应该把中考分流看做是“分层教育”。想想我们过去的中专多吃香。
让每个人有机会去学适合自己的学科,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有好的硬件和软件帮助他们学好做好,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3、承认每个人都不同,不需要人人都读高中
严格来说,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层层选拔人才做学术的体制。
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一层层掐尖,一层层淘汰。
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学术,这个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做学术的人。
这种单一的教育体制,导致那些聪明但不适合也不喜欢搞学术的人硬着头皮搞学术,只为获得一个硕士或博士文凭。
拿到文凭后马上放弃,转头在就业市场降维打击抢普通人的饭碗。
也导致全社会陷入内卷,大量普通人硬着挤这条路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去当分母。
人与人的差异,可能比苹果和西瓜的差距还大。
每个人都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用一个标准评价人,用一个标准选拔人,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人才的最大消耗。
客观认识孩子的天赋和才能,找到适合他自己的路比被裹挟着当分母有价值得多。
让中考100分,200分,300分的学生硬是上了普高,他们连初中课程都难以掌握,高中想要逆袭,难度太大。
浪费三年时间去听天书,不如去学一个硬技术。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读中职,哪怕是优秀的中职也不愿意,最重要的是怕被“鄙视”。
单一评价标准最容易滋生“鄙视链”。
鄙视链是最无聊、最无趣、最无意义的东东。
身高相貌有鄙视链,买房买车有鄙视链,学校学历有鄙视链,找老公找老婆有鄙视链……
如果你是一个相信“鄙视链”的人,那么恭喜你,你将永远活在鄙视链的底端。
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总有人比你高。
但这世界的真正形态是丰富又多元的,做家长的,眼光要高远,格局要打开。
- 上一篇
小女孩青春期的教育(小女孩青春期怎么教育)
11岁女孩,如果按规定年龄入学,一般应读小学五年级(只有少数读六年级或四年级)。对于11岁这个年龄来说,恰好是一只脚迈入青春期的门槛。你说正式进入青春期吧,还没有完全进入,你说没有进入青春期吧,但其有些行为已经初具青春期成长的某些特征(生理发育已经开始)。就如家长明显感觉到11岁的女儿开始有叛逆行为,这便是青春期孩子最常见的行为表现,此时如果家长仍然用管教几岁儿童的观念、方法和手
- 下一篇
衡阳叛逆少年学校怎么教育(衡阳市叛逆少年的学校)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青春期这三个字,对父母而言简直就是噩梦。明明之前很乖巧的孩子,为何一进入青春期就变了?一回家就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什么事都放在心里,不往外说,好不容易想交谈几句,不到三句